APP下载

从水灯节来历看泰国二元宗教信仰

2014-03-25马银福

关键词:灯节泰国人佛教

马银福

(成都大学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106)

从水灯节来历看泰国二元宗教信仰

马银福

(成都大学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106)

水灯节是泰国传统民俗节日,其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佛教的传说,另一类来自婆罗门教的传说。对其来源进行分析探讨,不仅可以了解泰民族二元宗教信仰与泰国节日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了解二元宗教信仰对泰国社会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水灯节;来历;二元宗教;信仰

众所周知,泰国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全国有9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佛教的影响已渗透到泰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佛教在泰国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另一种宗教——婆罗门教①,对泰国人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礼法文化、社会生活、传统节日文化同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国内对泰国某一文化现象,且该文化现象既有佛教文化的影响又有婆罗门教文化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而泰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水灯节,将这两种宗教信仰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较好地体现了泰民族二元宗教信仰的特点。本文试图以泰国水灯节来历为例,探讨佛教与婆罗门教对泰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以及由此对泰国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人际交往等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 水灯节由来

泰国水灯节是泰国传统的节日,时间为泰国阴历12月15日,或称之为12月的望月之日,一般在公历11月中旬。此时泰国雨季刚刚结束,河水上涨,溢上岸堤,很适合放水灯。关于水灯节的来历有多个传说,但按宗教来历划分,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佛教的传说,另一类是来自婆罗门教的传说。

(一)佛教的传说

传说一:祭祀佛陀足印

传说有一次,佛主到那迦城(位于今尼泊尔西南与印度接壤的地方)讲经说法,讲经完毕,佛主要离开时,由于那迦王对佛教十分虔诚,就请求佛主留个纪念物以供供奉膜拜,佛主就在那秣他提(Namataantii)(今在印度)的河滩上留下了一个佛足印,以供佛教徒膜拜。

传说二:祭祀佛主的头发

此传说与佛主出家有关。传说悉达多(佛主释迦牟尼的原名)王子骑着白马,和他的侍从查那玛哈(Chanamahaat)离开了迦毗罗卫城(释迦邦的首府,释迦牟尼的原籍,在今尼泊尔境内)。第二天早上到了阿诺玛提(Anoomaantii)河边,悉达多王子骑着白马顺利地过了河。当悉达多王子知道自己已经离开迦毗罗卫城的领地之后,就坐在阿诺玛提河北岸的白沙上,吩咐查那玛哈把行李和白马带回迦毗罗卫城。悉达多王子已下定决心要出家,并大声念道:“出家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啊!”接着,左手抓住头发,右手拔出短剑割下一绺头发抛向天空,因陀罗拿着一个尖顶有脚的黄金圆盒接住了这一绺头发,并将其安放在天界的佛发塔之中。

传说三:迎接佛主天界归来

当悉达多王子修成正果,成为佛主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给普通大众布道之后,就回到仞利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为他的母亲讲经说法。三个月的守夏期结束后,他又回到人间。当天帝知道这件事后,就建造了三把神梯,即:金梯、银梯和珍珠梯,并一直延伸到僧迦施。珍珠梯供佛主下凡用,金梯供众神下凡用,银梯供梵天下凡用。此次佛主下凡来到人间,众天神和老百姓拿着鲜花、花环迎接佛主的归来。

(二)婆罗门教的传说

传说一:祭祀那莱王

根据婆罗门教的信仰,放水灯是为了祭祀睡卧在乳白色大海里的那莱王(毗湿奴的化身),可分两个日期祭祀:泰历11月15日或12月15日,在哪个日期举行均可。人们相信水灯能够漂到那莱王的住所,以此来获得他的保佑。

传说二:祭祀梵天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对白乌鸦栖息在河岸边的一座雪山林里。一天,雄乌鸦出去觅食迷了路回不了巢,而雌乌鸦正在孵着5个蛋,心里很焦急……一阵暴风刮来,5个蛋被刮落到河里,雌乌鸦也被吹到一边……

雌乌鸦回到窝,没见到5个蛋,于是就大哭起来,以至伤心欲绝而死,死后在梵天界变成梵天得以重生。那5个蛋顺水漂到各地,被母鸡、蛇、乌龟、母牛和母狮子捡到,它们决定各自孵化一个蛋,结果孵化出来的都是人,没有哪个蛋像它的孵化者。五个孩子知道了自己的罪过与功德,便告别他们的养母,成为遁迹修行的隐士。一天,五人有缘在林中相遇,当各自问起姓氏与母亲时,才知是兄弟。他们便一起发誓:“如果有一天能成佛,希望早日见到母亲。”由于誓言的威力,惊动了天界的梵天,梵天于是从天界下凡,变成一只白乌鸦,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们。最后他说,如果你们想念你们的母亲,那就在每年阴历的11月或12月月圆之夜,用粗纱和木棒编成“鸦脚”,并在上面插上香烛放到水里,这样就表示思念你们的母亲,说完就飞走了。②因此,根据婆罗门教信仰,放水灯是为了祭祀梵天。

传说三:请求恒河的饶恕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记载中,就谈到恒河的起源与婆罗门教有关。该传说随婆罗门教介绍到泰国之后,引起了泰民族对恒河的崇拜与信仰。泰国人放水灯是为了请求恒河的饶恕和消灾纳福,驱灾辟邪。因为泰国人一生都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重要节日还是日常生活都与水有关,例如农业、交通、做买卖、各种消费活动都要依赖水,然而在使用水时,向河流扔了垃圾和污秽之物,泰国人就把放水灯比喻为向恒河请求饶恕。

(三)素可泰时期传说

传说素可泰时期(1238-1438年),泰历12月15日并不是水灯节,而是花灯节。素可泰国王帕銮与诸位大臣出来赏灯,看见他的王妃——娘诺帕玛(Naannopphamaat)正在放亲手做的水灯,水灯轻飘河面,烛光摇曳,波光闪烁,国王看了觉得十分漂亮,并对她的心灵手巧大加赞赏,之后便要求按这位妃子的水灯制作水灯。于是,水灯节就传承了下来。现在泰国水灯节选美佳丽的称呼就是沿用这位妃子的名字。

上述是水灯节来历的传说,其中以祭祀恒河、请求恒河宽恕、祭祀佛足印和素可泰时期的传说流传最为盛行,并一直流传至今。此外,在清迈还有其他关于佛教保护神传说,但影响有限,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在泰国,水灯节是独具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有:(1)制作水灯,主要用芭蕉叶、芭蕉干、鲜花、香烛、槟榔、花环、小彩旗、彩色锡箔纸等材料制作而成,形状多为圆形,类似圆形的花盘,也有分层的水灯,但制作相对复杂。另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创意,创作出别具一格、具有特殊寓意的水灯。水灯制作时间则由水灯的制作的复杂程度、大小和选材而定。(2)水灯游行,即将制作好了的水拿到大街上游行,比谁的水灯最漂亮。(3)放水灯,拿着水灯与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或恋人一起放水灯,许愿、祈祷和祝福,有的也会将指甲、头发等放在水灯里,希望霉运、苦难等随水灯“飘走”,或放硬币在水灯里,表示奉献功德。(4)花车游行与选美。(5)燃放烟花和孔明灯等。最后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一块跳南旺舞(众人围成圈跳的一种舞蹈)和唱水灯节的歌,歌词如下:泰历12月15日/河水溢上岸堤/我们青年男女/一起去放水灯/放水灯啊,放完水灯之后/邀请妹妹们和我们一块儿跳南旺舞/跳南旺舞,放水灯/跳南旺舞,放水灯/功德会给我们带来福祉/功德会给我们带来福祉(重复)。歌词表现了欢乐的节日气氛,表达了人们愉悦、高兴的心情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表明泰国人非常重视功德和水的重要性。对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活动充分地展现了水灯节的魅力,使得水灯节成为继宋干节(宋干节又叫泼水节,是泰国的新年)之后又一个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任何节日的形成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佛教信仰国家,泰国水灯节的宗教信仰与其来历密不可分,水灯节的形成是水灯节的传说以及由此形成的宗教信仰共同作用的结果。放水灯的目的与水灯节的信仰也是一脉相承的,泰民族放水灯的主要目的:请求恒河的饶恕,祭祀佛主在印度那秣他提(Namataantii)河岸留下的佛足印,让一切厄运、疾病和不幸顺水“飘走”等。

二 水灯节与二元宗教信仰

佛教在公元前2-3世纪已传入泰国,其对泰国宗教、哲学、法律、建筑、艺术、文学、教育、语言文字、社交礼仪、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深远。特别是佛教对节日文化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泰国很多宗教节日与仪式都是泰国重要节日的源头。泰国节日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皇室节日,例如国王登基纪念日,国王和王后生日等;第二类是宗教节日,例如万佛节、礼佛节、拜佛节、守(入)夏节、解(出)夏节等;第三类是传统民俗节日,例如宋干节(泼水节)、水灯节、春耕节、教师节等。无论哪一类节日都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庆祝节日的仪式、礼仪上,最主要的是佛教仪式,其次是婆罗门教或者其他宗教的礼仪。但一般情况下,佛教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婆罗门教的礼仪则不确定。

从水灯节的三个佛教来历可以看出,都与佛主释迦牟尼有关,这恰好印证了佛主(教)在泰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第一个关于佛足印的传说,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佛教早期没有偶像崇拜,所以那迦王和城民们才请求佛主留个纪念物以作膜拜;其二,佛教刚刚创立初期没有偶像崇拜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泰国,说明泰国接触到佛教思想可能要比公元前2世纪还早,且已开始接受并信仰佛教,因为泰人早期处于孟人和高棉人的统治之下,孟人信仰的是大乘佛教,高棉人信仰婆罗门教,泰民族同时受到了两种宗教信仰的影响。传说二,悉达多王子决心出家,应值得注意的是他抛向空中的头发被因陀罗接住并将其放在了天界的佛发塔中,因陀罗是吠陀时期的雷神,因而也被称为天帝。在早期婆罗门教的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是后来发展到印度教时期,其地位低于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但仍然是一个大神。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佛教早期借鉴并吸收了婆罗门教中一些人物信仰,建立自身信仰、崇拜偶像,吸引更多教徒,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传说三,佛主到天界为母亲讲经说法,守夏三个月,与现在泰国宗教节日入夏节和解夏节是一致的,入夏节从泰历八月十六开始,解夏为十一月十五日结束;其次从佛主下凡所用天梯可以看出其地位高于众神与梵天。泰国将佛主的传说作为水灯节的来历,表明泰国人对佛主的崇拜与信仰。

婆罗门教何时传入泰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或证据,但根据素可泰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和毗湿奴雕像推测,婆罗门教在公元3-4世纪甚至更早已传入泰国。“而婆罗门教则从印度经过高棉传到泰国。……公元9至14世纪期间是它的鼎盛时期。泰民族与高棉民族有着悠久而又复杂的历史关系。……由于高棉的最高统治者有的信奉婆罗门教,有的信奉大乘佛教,因此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泰族人长期以来深受这两种宗教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到了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朝成立,这种影响(指的是婆罗门教的影响)有增无减。这是因为一方面对婆罗门教的信仰在人们心中已扎下根,另一方面也为统治者们所需要。婆罗门教对封建统治者来讲在某些方面确要比小乘佛教更能强化他们的统治地位。”③素可泰王朝晚期,国家统治已出现危机,并最终被阿瑜陀耶征服,阿瑜陀耶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有效控制国家,认为采取素可泰时期的统治方式即父与子的统治模式,已不合适宜,而是借鉴了婆罗门教的统治思想,将“君权神授”的思想应用到统治之中,采取的是“天王——平民”的君主专制统治,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当时外患不断的背景下(主要受到缅甸的威胁),只有采取这种统治方式,才能有效统治国家。这种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同时婆罗门教的仪式、礼仪也得到了阿瑜陀耶统治者们的认可,尤其是婆罗门教的思想与文化,已经在统治阶级执行,体现在国王和王室举行的各种仪式、典礼等由婆罗门祭司主持,并由上到下地传播开来。此外,婆罗门教在这一时期的影响还体现在司法审判、法理文化方面。例如,以“神明旨意为准绳的断案方法”,“把诉讼裁判权交给宫中精通《摩奴法典》的婆罗门教士,可见其影响之深远。”④因此,这一时期是婆罗门教对泰国文化影响最深刻时期。这也正是婆罗门教一直在泰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这也使得在后来“婆罗门祭司在历史上一直是国王的顾问,在宫廷中享有高官厚禄”⑤。时至今日,婆罗门教宗教仪式在泰国皇室重要活动或其他节日仪式中仍不可或缺。例如,1950年泰国普密蓬·阿杜徳国王出家,就有婆罗门祭司为其举行婆罗门教洒圣水仪式。又如,誓水仪式⑥、祈雨、驱灾辟邪、建土地庙等仪式以及需用水举行的各种仪式,诸如淋法水、在婚礼上给新郎新娘洒香水等都是沿袭了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

有历史证据表明,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大多数在宫廷里举行,但是宫廷婆罗门教团体已将宗教仪式基本全都废除,只剩下诵经、营造吉祥的气氛和祛邪等仪式,并与佛教一起主持宗教节日仪式。泰国最初水灯节是来源于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称为“迎神礼”(Chongpriang)⑦,目的是祭祀婆罗门教的三大神祗:梵天、湿婆和毗湿奴。最早祭祀形式不是放水灯,而是放花灯和孔明灯。水灯节与婆罗门教的传说,婆罗门教中的那莱神是毗湿奴的化身,而毗湿奴是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是保护神,泰国人祭祀那莱神,是希望得到其护佑,无病无痛,远离灾难,祈求好运。第二个传说,则将婆罗门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人生解脱的观念传给了泰民族。生死轮回——雌乌鸦死后变成了梵天;因果报应——五个蛋变成了人,解脱观念——五个人成了林居者(隐士)。为了生存和发展,佛教在早期创立时期吸收并借鉴了不少婆罗门教的教义、理念,这种看似佛教信仰的观念,其实是婆罗门教的宗教信仰,只不过是佛教从婆罗门教那里借用过来并将其发扬光大罢了。第三个传说,可以看作婆罗门教对泰国人宗教信仰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一种请求心灵救赎的方式,对自己过错的一种忏悔。

从宏观角度来说,泰国佛教是佛教、婆罗门教和鬼神信仰三种宗教信仰的融合体。“文化的吸纳性和包容性首先体现在泰民族的宗教信仰上。”⑧与大多数民族一样,泰国人最早的宗教信仰是原始宗教信仰和万物有灵论,之后是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最后才是小乘佛教。泰国人除了信仰佛教之外,还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婆罗门教、锡克教、万物有灵论和原始宗教信仰,例如,信仰鬼神、山神、寨神、家神等各种神祗,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泰国人还有祖先崇拜,崇拜观音、关羽、妈祖(主要在泰国南部)、地方神,以及儒家思想、道教等也有一定影响。但为什么泰国的传统节日给人的印象或感觉全是佛教的信仰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佛教在泰国是主流宗教,占支配地位,寺庙包括皇室寺庙和普通寺庙33902座(2008年)⑨。僧侣众多。2012年,僧侣约有30万,沙弥约有6万⑩,信教人数也最多。泰国人口6740万(2012年),以95%信仰佛教计算,那么泰国佛教徒约有6403万人。其次,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一些概念、教义、观念等来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使其更易于被接受和传播。例如佛教接受了婆罗门教“梵”、“三界”和“识”的概念以及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借以构建自身的理论基础,为我所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信教要求,扩大自身影响,吸收更多的佛教徒,从而在宗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容易被泰国传统节日的“假象”所蒙蔽,其实那是两种甚至更多宗教仪式的混合体,即使“完全”是佛教的仪式与礼仪,也有婆罗门教的仪式在里面,但主体仪式是佛教仪式。“一年一度的春耕节、种子节等国家盛大典礼就是婆罗门教的礼仪。在这个仪式上唱主角的是婆罗门祭司,但同时又有一些佛教的东西。”⑪特别是婆罗门教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因为“在东南亚半岛地区,佛教最终占据了支配地位,但有一点也很重要,即从早期起,婆罗门教就与佛教一起融入文化遗产,传给了所有的‘印度化’国家。”⑫“泰国人不仅深信、向往大乘佛教的‘如来’及‘如来时代’,他们还把婆罗门三大主神即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奉为至高无上的神。”⑬“泰国佛教仪式中,多少掺杂着婆罗门教和占星术的成分,对此,泰国佛教都给予容纳,也给予佛教的解释。”⑭由此可见,婆罗门教对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可见一斑。最后,通过几百年的磨合,泰民族的佛教与婆罗门教信仰互为补充,已经融合为一体,和谐共处了。“佛教的思想在人民心目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泰国人原始信仰和其他宗教特别是婆罗门教并未受到佛教的排斥和帝王们的反对,反而和佛教高度地结合在一起。”⑮在一些婆罗门教的神庙里也能看到释迦牟尼佛像,“所以,泰国的婆罗门教徒很容易跟当地的泰人佛教徒友好相处。”⑯泰国人可以在信仰佛教的同时,也可以信仰婆罗门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佛教的思想理论不能对其“合理”地解释和阐释,那么可以用婆罗门教的信仰、教义、思想等来进行“合理”的解答,或是用鬼神信仰来解释,反之亦然。

泰国地处东南亚中心,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在素可泰王朝之前,主要受到孟-高棉文化(婆罗门教)、大乘佛教文化影响;素可泰时期(1238-1438年),主要受到小乘佛教、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影响,例如泰国著名的宋加洛瓷器就是由中国移民传进去的;阿瑜陀耶时期(1350-1767年),主要以小乘佛教和婆罗门教文化为主,同时还受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文化和中国、日本文化影响;吞武里王朝时期(1767-1782年),小乘佛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受到中国和西方文化影响;曼谷王朝时期(1782至今),以小乘佛教文化为主,但是西方文化对泰国文化影响极大,包括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军事、社会礼仪等,同时中国和日本文化影响也比较大。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动摇佛教在泰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泰国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在社会文化上,就是开放、接受与包容,最终融合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这也是泰国文化在东南亚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在泰国,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他们都能接纳你,融入他们的社会。而也正是泰国文化来源的多样性、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接纳和吸收,对泰国人的思想、伦理、道德、言行举止产生了深刻影响,造就了泰国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接受各种外来的文化与新鲜事物。2013年5月15-16日,泰国国家行政管理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简称NIDA)的NIDA Poll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你对第三性人⑰接受度的调查,共发放1252份的问卷,范围涵盖各个府、各行各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误差不超过1.4%。结果有88.49%的人表示能接受第三性人,仅有8.79%的人表示不能接受。问及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第三性人,有77.56%表示能接受,17.25%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在回答是否同意第三性人结婚时,有52.96%的人表示同意,33.87%的人不同意,13.18%的人表示不确定。⑱男变性人就是人妖,很多人在观念上就很难接受,更不要说与其相处,做朋友了。然而在泰国,人妖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可以谈恋爱,结婚。此外,还有男同性恋、女同性恋、伪娘等,在泰国人眼里却是很正常的,这在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泰国人眼里,只要你是“好人”,就不会对你有所歧视,他们会像正常人一样与你交往。这种社会的理解、包容与泰国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泰国社会文化包容性、宽容性的具体体现。

三 结语

传统节日是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该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水灯节是泰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其来历既有佛教的传说,也有婆罗门教的传说,体现了泰民族宗教信仰的二元特点。推而广之,这种特点在泰国社会文化上的表现就是对外来文化、事物的接纳与包容,进而将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国文化正是具有了如此大的胸怀,才使得各种文化在泰国和谐相处。但归根结底,泰国文化的实质是宗教,正如泰国著名学者披耶阿努曼拉查东所说,“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根本上说,泰国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宗教。”⑲因此,我们在理解泰国文化的时候,只要抓住这一关键问题,也就抓住了泰国文化的核心与本质。

注释:

①婆罗门教创立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800年左右,信奉“三大纲领”即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崇拜三大神祗——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其中梵天是创造之神,毗湿奴是保护之神,湿婆是毁灭之神。婆罗门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派别,后来发展成为印度教,是印度信教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该宗教对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半岛国家影响较大。

②戚盛中:《外国习俗丛书·泰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第143-146页。

③邱苏伦:《印度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第220-221页,选至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编《亚非语言文化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④段立生:《泰国文化艺术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2页。

⑤同③,第221页。

⑥泰国古代,在国王面前宣誓并喝下水,以表效忠国王,称为“誓水仪式”。

⑦婆罗门教徒于十二月十五日举行的点灯迎神仪式。

⑧潘远洋:《海纳百川与吸收融合——从泰语语言观泰国文化之特征》,第86页,选至王介南主编《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研究·第5卷》,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研究》编辑部编,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

⑨http://www.guidescenter.com/message_board.php msg _type=5&msg_id=21558.

⑩http://thaipublica.org/2013/10/monastery-institution -1/.

⑪邱苏伦:《印度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编《亚非语言文化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221页。

⑫尼古拉斯·塔林主编,贺圣达等译,《剑桥东南亚史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⑬同③,第221页。

⑭同⑧,第88页。

⑮吴圣杨:《地神信仰与泰国的国王崇拜——泰国国王崇拜的民俗学解读》,《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1期,第85页。

⑯同④,第343页。

⑰这里的第三性人指的是男变性人或女变性人。

⑱ http://www.thairath.co.th/content/edu/345365.

⑲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第240页。转引自披耶阿努曼拉查东:《泰国传统文化与民俗》,马宁译,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0-21页。

The Thai Dualistic Religion Seen from the Origin of Loy Krathong Festival

M a Yinfu
(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 Provinci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 Thai Studies,Chengdu 610106)

Loy Krathong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ailand,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wo legends:one from Buddhism,and the other from Brahmanism.The analysis of its origins can help people understand noto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ai people belief of dualistic religion and the Thailand festival culture,but also the influence of the dualistic religion upon the socie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Thailand.

Loy Krathong festival,origin,dualistic religion,belief

G13/17

A

1004-342(2014)02-119-06

2014-01-21

马银福(1984-),男,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成员,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灯节泰国人佛教
水灯节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竿灯节(环球360°)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DIWALI
“舞动奇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