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高中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24刘阿巾
刘阿巾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本文讲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起源、特点,它在职业高中会计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具体运用与实施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便于这一方法能更好的应用于会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授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高中;会计教学
一、 关于案例教学法
1.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景,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讨论,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 案例法的起源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是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式的教学,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们国家在1990年才在教育界开始案例教学法的探究。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是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的比较少,造成实践与教学的脱离,使教学过程乏味无趣,而案例教学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而且没有特定的答案,这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它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先进拉动落后,促进共同的提高和进步。
2) 注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更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教师的讲占主导地位,新的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把书本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把知识学活学透,案例教学则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学,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教学法提倡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迫听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 对教材的分析我们采用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丽霞主编的《基础会计》教材,是我们职业学校参加高考3+证书的专用教材,难易度适中,比较适合职业高中学生使用。本书共分十一章,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相关的一些内容都比较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2. 对学生的分析我们是职业高中,录取的都是初中升入的学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年龄小,社会经验欠缺,没接受过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会计知识了解甚少,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教师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中一定要由简入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话,生活化,这对初学者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会计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理论性和逻辑性都较强,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发现,许多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会计的学习上面有优势。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如果单纯给学生传授书本的知识,只能让学生脱离实际,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这就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悖了。
3.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一定的教内容,其特点是老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做笔记,师生之间很少互动,是以教师为主体与主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处在被动学的地位,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被束缚,老师一言堂,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教学的需要,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的情况,它的形式多样化,而案例教学法就是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一种。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上的应用是非常可行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过程的动态性等优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高度好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法来学习会计知识,大大缩短了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加深他们的印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与实施
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一些必要的工作,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效果。
1. 对教师的要求
1) 明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2) 案例材料的准备选材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的需要,要恰当合理。
3)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需求,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4) 教师的角色由主导变为辅助教师的角色虽然转变了,但是教师要把控课堂的整个进度,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知识性的问题要能给以准确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准备更多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点。
5) 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记录,以便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指导,共性问题课堂解决,差异性问题个别解决。
6) 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撰写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2. 对学生的要求
1) 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并能够合理的加以运用。
2) 学生应根据老师布置的内容,提前预习,一般会提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搜集相关的材料,积极思考,初步提出解决方案。
3) 组成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协作学习,分工不同,汇总整理,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由小组派代表总结,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4) 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案例,帮助他们消化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体步骤
教师方面:精选案例——讲解案例——重点分析、组织引导探究——改造拓展案例——案例的制作与实现——评价教学——课后反思
学生方面:产生兴趣——明确教学目标——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小结——参与教学评价
4. 具体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生动的加以运用,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把握知识,现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第三章会计平衡公式的内容,设计一堂案例教学课:
首先:教师要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了解学生的目前状况,找出适合的案例材料,将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按照学生学习程度分组,6人为一小组,共计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安排组内工作,进行不同的分工,有整理材料的,有设计问题的,有总结发言的等等,并要求每个小组在研讨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在课上进行讨论。
其次: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环节一、导出案例:以开办服装厂为例,了解企业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提出问题:企业开办之初,需要有资金,那么资金的来源有哪些?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利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讨论总结出两个途径
一是由于借入而形成的负债,例如向银行申请贷款、向其他债权人借入等等
二是各种投入,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例如国家投资,单位投资、个人投资……
环节二、启发学生思考:该企业由借入和投入得到的资金该如何运用?
环节三、学生讨论、小组发言:企业得到资金以后,可以组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招聘人员、购买原材料、保留一部分现金,存入到银行一部分款项、还有新产品的开发……
环节四、由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发现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环节五、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资产和权益的关系是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环节六、教师总结: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资产的表现形态、另一个是指对这些资产所拥有的权益,二者同时并存,对立统一,一定的资产,必然有对这部分资产享有的权益,一定的权益也必然表现为一定的资产,资产与权益从价值量上看是恒等的,这种恒等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环节七、最后,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引申探究,资产与权益的这种恒等关系会不会因为经济业务的变化而被破坏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验证并得出结论。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他们“会学”案例教学法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进,它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学中的那种不确定的知识,求大同,存小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活跃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评价标准多样化,在多年的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07.5
[2]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8
[3]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