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转型

2014-03-24赵江林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6期
关键词:亚洲地区实力亚洲

◎文/赵江林

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转型

◎文/赵江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加强,在贸易、投资、制度建设等多领域获得全面提升与深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5-10年,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将步入新的转型阶段,从亚洲地区的“调整者”向“塑造者”身份转换。为适应结构性转型,我国应积极与亚洲其他国家谋求实现共同崛起的和平路径,通过密切与其他国家的相互贸易、投资关系、促进互联互通以及区内市场整合等路径,相互提供经济增长的机遇,以缓释共同崛起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经济实力对比变化与“身份”的转换

经济实力(以GDP为标志)是判断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一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其他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两者处于“零和”博弈状态。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一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关系变化的趋势。日本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占亚洲(主要是指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国家)经济总量接近70%,以后逐年下降,2003年前后降为50%左右,到2010年前后,日本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各占1/3,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日本占亚洲经济总量有可能很快下降到20%以下(见图)。

1.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变化情况

(1)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后到2010年。在此期间,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实力而言,我国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弱势阶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经济实力不到亚洲国家总和的20%。

(2)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到2025年前后。2010年是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转折点,其标志性事件是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相当于亚洲其他国家总和的1/3以上。根据目前的增长态势,到2025年前后,我国经济实力与亚洲其他国家GDP总和大体相当。

2.我国在亚洲地区的“身份”转换

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自然会引起我国在亚洲地区的“身份”转换,目前我国在亚洲地区的地位正在从“调整者”向“塑造者”转化。

(1)在2025年以前的阶段,较弱的经济实力使得我国不具备调整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能力,只能采取适应型战略,“被动”地接受亚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经济发展机遇,即只要面临的客观环境大体满足我国的利益诉求,则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也就处于相互协调的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处于较剧烈的调整期,身份也随之向“调整者”方向转变。这种调整源自我国对理想的地区环境要求提高,而客观的地区环境却难以满足我国的利益诉求,此时对地区环境的应对战略只能在与地区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寻求机会,从而促使我国顺利完成崛起任务。客观上我国表现出越来越有能力“参与”地区事务,包括积极主动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不过由于域外大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仍然在地区居于主导地位,未来5-10年,我国更多地是如何对现有的地区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2)在2025年以后的阶段,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塑造理想的亚洲环境,使之有利于保持自身的绝对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亚洲环境的塑造或主导也是有条件的,仍然需要向亚洲其他国家提供发展的机会。

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转型的具体展开

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演变始于主动实施改革开放进程以后。随着产业分工关系的逐步确立,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不仅在贸易、投资、制度建设等多领域得到全面提升与深化,一些新的迹象表明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正处于从传统向新型经济关系转变的进程中。

1.就贸易而言,我国正在从亚洲地区的产品制造中心向产品消费中心方向转变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在于人民警察中个别人员对于继续盘问制度本身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不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继续盘问制度与传唤、先行拘留、拘传等强制措施的区别及适用条件。二是在于人民警察中个别人员对继续盘问工作时限的适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根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了继续盘问的时限一般为十二小时,某些情形可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特殊情形下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因此,适用继续盘问可以在时间限制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近年来,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日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从2000年的76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66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6.6%,相应地进口从909亿美元增加到5724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作为亚洲地区最终产品的消费者,身份开始日渐明确,这意味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关系从过去以生产关系为主转向以互为市场关系为主。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计算显示,如果以我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合计为地区进口总和的话,2005-2012年间我国在亚洲地区进口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从亚洲地区进口的消费品所占份额为8.8%,仅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一半(15.3%),2012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0%,即将接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品进口份额(11.6%)。

2.就投资而言,我国正处于重构地区产业分工网络的进程中

截至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资本流入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也成为地区资本流出规模的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日本,高于新加坡。我国对外投资的流向倾向于亚洲不发达国家,如对越老缅柬、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以及东北亚的蒙古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超过对地区其他国家(除新加坡外)的投资规模。也就是说,我国对亚洲落后国家的投资可能缘于被投资对象所拥有的资源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便于实施产业转移等。

未来10-15年,我国将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国。一方面,我国吸引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总体趋于下降,其中,发达国家对我国投资将趋于下降,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另一方面,我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趋于上升。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拉美等资源类地区,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我国产能过剩,以产业转移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开始加大,因而对亚洲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投资份量也相对较大;另外,以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投资活动也在提升;同时,亚洲其他国家作为潜在的消费市场,也将成为我国以占有市场为目的的投资对象。

当然,我国要实现对地区产业分工的重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截至2012年,日本对外投资存量达到9000多亿美元,而我国目前大致有4000多亿美元,和韩国的对外投资水平相差无几。

3.就制度建设而言,我国正积极从双边合作向小多边、大多边合作方向推进,并深化现有的合作安排

地区合作安排是地区经济关系上升到制度层面的表达,标志着国家间经济关系走向成熟、稳定。目前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签有多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等。同时,正在协商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尚在研究中的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协定等。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从双边向小多边和大多边方向迈进,如积极支持RCEP的谈判进程、在亚太自贸区进程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深化现有的双边合作安排,如我国领导人在2013年提出的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等。

4.就其他领域而言,我国在加大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如东盟和南亚部分亚洲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2010-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资金需求规模达8万亿美元,其中,电力系统需要资金4.1万亿美元,公路、铁路等运输系统需要资金2.5万亿美元。庞大的资金规模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为此,我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物理”建设步伐,提高我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未来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关系的走向

未来5-10年,亚洲国家将进入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时期,特别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发挥本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在经济增长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将会出现对资源的争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空间的相互挤压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局面。因此,我国应积极谋求与亚洲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崛起的和平路径,相互提供经济增长的机会,从而减少因共同崛起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1.扩大与亚洲其他国家间产品和服务的相互进口

(1)随着经济实力的崛起,亚洲国家正在成为包括资本品和消费品在内的最终产品进口地区。扩张性的投资需求将会加大资本品的进口力度,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改变消费结构,向中高端消费品进口方向调整,因而亚洲国家有可能替代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

(2)亚洲发展中国家进入投资拉动增长的阶段,生产能力的扩张有可能超过国内需求规模,故而为过剩产品寻求新的出路是其共同关注点。随着外部市场约束力增大及进入中高端产品的制造阶段,消费品有可能成为我国主要进口产品之一,并形成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力。2013年我国领导人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

2.扩大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在助力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大我国的经济利益

目前亚洲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为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首先需要解决资本短缺问题。目前,人均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存在储蓄不足现象,需要借助外部资金,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发展中国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如缅甸出台有利于外资流入的《外资法》。2013年我国提出今后8年中国-东盟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将启动新一批专项贷款,扩大投资与产业合作,共同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环保、智能高效的产业园区;倡议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中方已设立的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基础上,研究推进一批海洋生态环保合作项目等。

3.积极参与区内市场整合的制度构建,促进地区层面“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实现

参与地区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地区市场,以此形成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拉力。为此,我国正在积极推动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

4.加大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支持力度,辅助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大范围地互联互通

加强对外合作,争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之一。我国可加大支持力度,在促进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编辑:武振协

猜你喜欢

亚洲地区实力亚洲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法律角度的同性恋对比
法律角度的同性恋对比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亚洲足球
亿万富豪哪里多?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南海海盗事件 创5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