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王点兵》谈中国古典舞与大众文化的审美契合
2014-03-21蔡丽
蔡丽
【内容摘要】文章以古典舞作品《秦王点兵》为例,从身体语汇、文学形象以及艺术内蕴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并从社会大众文化视角略谈大众文化对舞蹈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身韵语汇 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 艺术意蕴
笔者在北京舞蹈学院进修期间,观看了北京舞蹈学院2012年“大美不言”演出季的民间舞专场和古典舞专场。此舞蹈晚会由于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所以观众有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士。而这场舞蹈晚会对观众的吸引力以及被接受度从场内各类观众的反应体现出来。
人的身体并非一种单一的符号,其可以是文化符号、情感符号以及审美符号。舞蹈是将人的身体符号性放大、夸张化了,使其他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明确的态度了解到舞蹈人所传达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观众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也在不断更新。舞蹈艺术作品如果想得到更广泛的受众面,其创作的出发点就必定要契合大众文化审美,而最终的呈现要以能够引起大部分观者的共鸣为目的,还要在内涵及意蕴上高人一筹,能够引发鉴赏者的深层思考。因此,一部艺术作品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一定要“八面玲珑”。舞蹈并不像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那样传播甚广,但观众对它的兴趣与了解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舞蹈自身的发展步步深入,舞蹈将不再是遮盖着神秘面纱的“女神”,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邻家女孩”。
《秦王点兵》是上世纪90年代创作出来的中国古典舞,如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在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古典舞蹈的经典之作。大部分观众在看《秦王点兵》之前对舞蹈认知就是“柔美的、技巧性的、女子的艺术”。而笔者在外界听到最多的对于《秦王点兵》的评价是:“原来男生还可以这样跳舞……”作品的历史文化感、时代感,以及展现出的男子气概吸引了全国各个舞蹈团体或舞蹈爱好者,使他们争相模仿,风靡了一个时代。《秦王点兵》的经典之处在于其颠覆了很多普通观众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看法,也为当代古典舞蹈走入大众舞台打出响亮的一枪。
歌德曾经讲过:“艺术要通过一个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以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基础层面: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
一、古典身韵语汇构成的独特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主要是指作品的外在形态、结构,比如声音、文字、色彩、线条等元素的综合。《秦王点兵》的艺术语言表达主要建立在古典舞身韵的语汇表述上,艺术语言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创造艺术形象,编导巧妙地把握了古典舞身韵对“劲”“律”的要求,利用演员刚武、坚韧的形象特点,“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最终达到形神相依,内外兼修的境界。技术的高潮往往能够营造情感的高潮和舞蹈的高潮。因此,编导精心地寻求和锻造人物的这种“功夫”:“横移空中转身变叉”“空中腾跃劈腿”、集体“旋子三百六”“空中转体大蹦子”“跳跃扑虎”大舞姿的变体旋转以及集体“朝天蹬”等都是使观众尖叫、鼓掌,掀起观众热情的“法宝”,但其高明之处并不停留于此,在“顺水行舟”“一气呵成”之后,留给观众的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也就是艺术语言所表述出的艺术意蕴。
二、集视觉、听觉、文学为一体的立体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也是艺术创作者头脑中审美意象的形态化。《秦王点兵》是视觉、听觉、文学形象集于一体的典型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秦“俑”形象,在视觉创作中突出“俑”的质感,从“俑”开始复活的棱角顿挫到之后的连贯运动,巧妙地结合古典舞身韵中形、神、劲、律的基本要求,将中国古代武士健强、果敢、不畏的精神充分地融入其中,在观众面前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秦王点兵”的生动画面,使“俑”的造型深入人心,将千年的历史深厚感带给观众,从而使整个作品蒙上了一层既神秘又独特的面纱。而作品的精髓在于如何体现“魂”。“俑”的形象指代了中华民族,“俑”所体现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俑”的灵魂则是中华民族之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这些英雄的特质正是本民族所推崇的,哪怕在当今社会,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精神,比如面对天灾,汶川人民的坚强、雅安人民的勇敢……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强大精神力量所在。
三、传达民族气韵,展现中华男儿风骨的艺术意蕴
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和意味,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耐人寻味,使人们得到世界观、价值观的普遍认同。《秦王点兵》是以“武士精神”来反衬整个中华民族,编导将中国武术文化、太极文化、舞蹈文化合为一体,融其精髓于一身,刚中带柔,柔中寓刚,揭示了中国男儿自尊、自强、自信、自豪的精神风貌,更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不断壮大的中国的实力,最终点出的是包裹在“俑”的坚硬岩石之中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的中华民族的魂魄!
正是有了这样深沉、宏大的民族气节,才会使作品更具吸引力。《秦王点兵》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惊艳,更启发了观众无限的思考,激荡起观者共同的民族情怀与爱国之心。
黑格尔认为,意蕴就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其必须通过整个艺术作品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意蕴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描绘,只有三者合一,才能呈现出一个完整、深刻、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