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县社火中的精神传承

2014-03-21申易之

艺术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火传承

申易之

【内容摘要】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民间更有着“北方社火属山西,山西社火在晋中”的说法。文章在简述社火发展源流的基础上,从“艺术作为文化表现”这一角度,以几项祁县社火中特有的社舞为例,分析了祁县社火中蕴含着的重德精神、团结精神,以及强烈的鼓动性等精神力量,强调了祁县社火的上演对于当地民间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火 民间精神 传承

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远古时期先民对于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诸多文献对此都有记载:“社,地主也,从示、土”①“社者,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②“社者,土地之神也。土生万物,天下之所主也,尊重之,故自祭也”③。对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生存发展基础的华夏儿女来说,土地是人民安身立命的立足之本。而当先民发现可以焚烧一切的火苗是他们熟食和取暖的唯一方式时,他们最初对火产生的恐惧逐渐转化成感激,以至于顶礼膜拜。《辞海》中对社火的解释是:旧时在节日中扮演的各种杂戏。④尽管远古时期没有社火一词,但类似社火的原始祭祀活动在当时已经出现。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中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⑤描述了先民手执道具,以歌舞来祭祀祖先,庆贺丰收的情景。

社火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其所著的《石湖诗集》卷二十三《上元纪吴中节物徘谐体三十二韵》中有“轻薄行歌过,癫狂社舞呈”的描写,且自注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⑥此外,孟元老在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亦有“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的记载。⑦

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更是对社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明清两代,晋商雄称商界500年。当时的晋商远渡重洋常年漂泊,每当年末岁尾,钵满盆满的他们回到家乡,图的不仅是合家团圆热热闹闹,更要趁机炫耀财力,传扬名声。因此,他们大力投资社火演出,精致社火节目,丰富社火品类,使得忙碌一年的疲惫身心可以放松地投入狂欢之中。“北方社火属山西,山西社火在晋中”的说法即是由此而来,而晋中社火也被称为晋商社火。

晋中闹社火,以元宵节前后最为红火,各个村镇都要在街道挂红灯,建彩台,装彩车。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在花团锦簇的街道上,街头文艺表演成了闹社火的主体。晋中社火有七大类,200余种,如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秧歌、抬阁、背棍、竹马等形式都会在街头轮番上演。此外,闹社火不仅是社火艺人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还是各种流传了千百年的手工艺的博览会。除了社火艺人精致的服装与活灵活现的道具,各式各样的彩灯、走马灯、塔塔火、架火、盒子火等,处处都体现着先人们的智慧。

近年来,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之下,社火已经成为晋中市最具规模的节庆活动。2007年,中国民协授予晋中市“中国社火之乡”称号;2008年,晋中市举办的“中国·晋中社火节”荣获首届全国节庆中华奖“十大弘扬传统节日奖”;2009年,荣膺全国节庆最高奖“节庆中华十佳奖”;2010年,在“世博会·中国节庆高峰论坛”上荣获“中国最具民俗风情的节庆”称号。

由于晋中社火是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现,故而本文选取晋商故里——祁县作为个案研究,并以祁县特有的几个社火舞蹈品类为例,探究祁县社火对于民间文化有形传承的重要作用。

1.牛斗虎

牛斗虎是一种兽舞,源于汉代角抵戏,宋时成为歌舞杂耍舞隊中的品种。明清以来祁县大韩村有此舞蹈,每逢元宵节都参与社火队的街头表演。虽然今天这种社舞几乎不再上演,但其唢呐锣鼓乐“牛斗虎”至今仍广为流传。

表演时,两个扮演牛的演员钻入黄褐色的布制牛皮,前一个演员两腿伸入牛的前腿,头顶牛头,后一个演员两腿伸入牛的后腿,并弯腰手抓前一个演员的腰部,两人前后合为一体模仿牛的形态,栩栩如生。另一演员装虎,钻入绘以黄、白、黑色虎纹布制作的虎皮,四肢分别穿入虎爪。牛与虎在牛斗虎的唢呐锣鼓乐伴奏中相互角逐,动作传神。

2.钻钱鬼

钻钱鬼的故事出自南宋。南宋张俊,以好利称,高宗宴会时,优伶言能于钱眼中窥人,知其何星,使窥高宗,曰帝星,窥秦桧,曰相星,窥张俊,曰不见有星,但见张王于钱眼里坐。《西湖志余》云:“盖俗本有此谚。”故优人以戏之也。

表演时,一皂隶手执长竿,竿头吊一纸、竹制作的铜钱,倒退行进。皂隶前面有一抹丑脸,着红色官衣、黑色官靴,头戴纸质尖形帽。铜钱由皂隶操持,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官员钱迷心窍紧盯铜钱,并以尖帽去钻钱眼。他时而踮起脚跟,两手抓钱,时而弯腰伸臂,探取铜钱,时而嬉皮笑脸左扑右逮,丑态百出,贪婪无厌。而皂隶以钱诱惑,如饵钓鱼,两厢配合默契,分寸得当。

3.红鞋前程

红鞋前程的故事源于宋代赵升的《朝野类要》。《朝野类要》云:“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又俗称“内戚裙带亲”。旧指借妻女姊妹关系得到官职,攀高富贵,以求升官发财的行为。明清时期,裙带风尤盛,故有艺人创作双人舞“红鞋前程”,针对当时官场恶风进行讽刺挖苦,以泄民愤。后在表演过程中,出于简练集中的考量,将裙带改为红鞋。

表演时,一个皂隶手持吊着红鞋的竹竿,引诱身穿官衣、头戴乌纱,抹以丑脸的官员追逐上下左右摆动的红鞋,表现其低贱奉迎之丑陋形象。

4.赵匡胤送京娘

赵匡胤送京娘出自《警世通言》与《古今奇观》,大意是赵匡胤路经古寺,救出被山寇所劫虏的少女京娘,亲自护送其回家。该故事在明清时发展成为舞蹈。

表演时,赵匡胤头戴毡帽,反穿羊皮袄,足登皂靴,抹红脸,挂黑须,手持红漆等身棍,驾着推车行进。推车以竹竿缚扎框架,蒙以画有车轮的色布。车上坐着的京娘两腿从车面的孔内伸出站在地上,走走停停代替真正的车轮。其露出的上身和车面上置放的盘坐的假腿相连一体,宛如坐车状。行进过程中,少女打扮的京娘不时对赵匡胤表露爱慕之情,但赵匡胤丝毫不为所动。

5.张翁背张婆

张翁背张婆的故事出自《清风亭》。张元秀的养子张继保在清风亭与生母周桂英相认,并随其离去。张元秀老夫妻悲愤交加,疾病缠身沦为乞丐。张翁背张婆表现的就是得知继保高中状元,张元秀背妻赴京寻找继保的情形。

表演时,扮演张翁的演员身穿黄色道袍,右手拄棍,左手藏于袍内,手持假制的张翁头,左袖扶着背上假制的张婆全身。同时,扮演张翁的演员将脸部化妆为张婆,并和假制的张婆全身连为一体。假制张婆的两手抱着张翁两臂,形成张翁是假头真人身,张婆是假身真人头这样一个演员两个角色的完整形象,可谓真假结合,技艺高超。演出过程中,张翁步履艰难,有时停步扶助背上的老妻,有时气喘头摇;张婆面部表情鲜活动人,劳累难忍栩栩如生。

6.月明和尚度柳翠

“月明和尚度柳翠”起源于南宋时,月明和尚戴面具现身说法,示柳翠钱,用红莲计破玉通和尚,玉通死,柳翠悟,沐浴而化的故事。据周密《武林旧事》云,“元夕五队之耍和尚,即是《月明和尚度柳翠》。”又云,“宋代的五代,用人戴面具表演,节目有耍和尚……”

表演时,一个演员饰月明和尚,头戴和尚面具,手拄禅杖;另一演员饰柳翠,头戴少女面具,手持蝇帚。二者在互动中互相表现出喜悦、敬仰的心情,并约定同往修炼。故名“月明和尚度柳翠”。

这些讽刺性与趣味性极佳的社火舞蹈是祁县民间艺术的物质载体。祁县社火年复一年地举办,不仅将粗犷豪放的锣鼓乐、热烈高亢的八音吹打、曼妙飘逸的舞蹈、虎虎生威的武术杂技保留下来,一出出社戏中的民间故事也年复一年地在祁县流传。

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的民间故事时曾说过,“民间故事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贫瘠的田地变为馥郁的花园。”⑧祁县社火的举办,使得“钻钱眼”“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月明和尚度柳翠”“清风亭”等上演了千百年的民间故事得以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涓涓流淌。这些民间故事通俗易懂,意蕴悠长,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以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一个个生活、做人的道理,使人们劳作了一天的疲惫身心享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快乐,得到极大的精神放松与心理补偿,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取悦大众,更重要的是,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祁县人民对于现实生活以及自身道德追求的潜在态度。例如祁县社戏中“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就塑造了宋太祖赵匡胤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敢作敢当、施恩拒报的英雄豪杰形象。“清风亭”“月明和尚度柳翠”则借用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劝诫人们要善事父母,行善积福。诚然,在科学发达、文明进步的今天,因果报应的思想是落后与荒谬的,但不可否认,在政治黑暗、法制落后的情况下,这种观念一度对道德的规范和正义的维护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⑨在祁县社火的流传过程中,这些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种种引人向上的观念早已经渐渐融入人们的行为准则,给人们的言行举止提供了范本,为祁县当地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看,祁县社火是祁县民众结合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创造出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众所周知,祁县商帮久负盛名,其财力之雄,规模之大,经营网络之稠密,全国其他商帮难以望其项背。论及祁县商帮成功的因素,与之德行伦理同财富追求相统一、道义伦理同功利诉求相统一的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而這些理念,也被祁县的社火艺人融入社戏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祁县社火的内涵,也将这种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和人文色彩的商业道德体系传承至今,不断加强道德准则及其价值理念在商业决策中的地位。

以牛斗虎来说,这出拟真舞再现了牛与虎相互角逐时的激烈。猛虎为百兽之王,爪锋齿利,尾刚肢强,长啸则百兽战栗,稳踞而鸦雀无声。而牛却凭着倔犟的劲头,以角抵之,与虎盘旋对抗,最终大胜猛虎而归。明清时期,祁县商号遍布全国各地,祁县商人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俄国、日本、朝鲜、南洋等地。在当时闭关锁国、交通落后、农业凋敝的环境下,祁县商人正是以这种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精神而驰骋商场。而钻钱鬼和红鞋前程也因其内容是对唯利是图、攀龙附凤的贪官的嘲讽鞭挞,同祁县商帮“以义为上”“义在利前”“见利思义”“举贤任能”“知人善任”“不徇私不妒贤”的价值原则一致,而被社火艺人创作为民间舞蹈,在社火中进行表演。

社火是创作、表演、接受三项艺术产生环节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在社火演出过程中,表演者就是创作者,也是最直接的接受者。每一场祁县社火演出中,最热烈最尽兴的必然是恣意歌舞的社火艺人们。社火对于他们而言,已然不单纯是一项年节庙会时的演出,而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所有社火艺人在歌舞不息的时候,其展示出的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信仰与渴求,以及戮力同心完成一件事情的热血与激昂。我国民俗文化学创始人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与所有人生活最贴近、感情最亲近、行为最切近的特殊教育方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恣意癫狂就是远古先民追求的最为淳朴的歌舞,是充满真、善、美的艺术,它没有社会功利的束缚,有的是纵情歌舞的酣畅、团结协作的振奋这些朴素纯粹、原始的情感。这是任何现代艺术、高雅艺术所不能替代的。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说,“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所共同具有的观念和准则。”⑩祁县社火的演出不仅孕育了当地人同心同德众擎易举的深厚族群意识,更唤出人们心底封尘已久的对于生活的热情,鼓舞起人们对于明天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干劲;祁县社火的传承不仅是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更是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文化整体的建立依赖或取决于人类的精神力量,以及将其具化的方式。祁县社火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建构中,其蕴含的乡土文化作为基本的初级文化层面,在经过人类思想意识系统的升华和艺术表现之后,实现了自身价值。就乡土文化与社火表演的关系而言,人类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信奉与热衷促进社火表演形式的推陈出新,然后又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社火表演去推动乡土文化的进化与发展,五千年信仰与精神的厚重光辉在舞歌媚神里尽情展现。漫长岁月中,祁县社火的衣钵传承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世世代代,无穷无尽,其间所传递的重德精神、团结精神,以及强烈的鼓动性,必将在一次次癫狂的社火表演中,水滴石穿般深入渗透进三晋人民的生活、文化以及精神世界的每个角落,由此生发开来,激荡跳跃,延展出三晋大地灿烂历史的丰满与深厚。

(注:此论文为山西省文化厅(晋文办发)2012.185号所作)

注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示部[M].中华书局,1963:9.

②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四之一(十四之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39.

③班固.白虎通义·社稷[M].中华书局,1985:103.

④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词语分册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社火词条.

⑤吕氏春秋集释·仲夏纪·古乐[M].中华书局,2007:228.

⑥范成大.石湖诗集卷23[M].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清吴自牧等编.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1787.

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8[M].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生日.王静悦、张春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53.

⑧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文第2版.第4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

⑩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三联书店,1988:18.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祁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6.

[2]薛勇民等.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解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卜湘玲,李亦桃.民俗: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喜欢

社火传承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社火闹春
陇州社火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社火,耍起来
社火憨恣 秧歌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