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刍议
2014-03-21谭璐沈鸿银
谭璐 沈鸿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占据市场就业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在就业竞争中并没有凸显应有的优势。除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少、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高等客观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观念保守、实践技能与岗位要求有差距、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还不完善等问题。应从高校办学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就业创业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6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型、技能型高校人才严重不足,虽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由于企业用人条件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大环境下,如何引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勇于创业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着力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即打造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专用能力的同时,还要从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体系、指导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模式构建解读
大学生就业创业优势是掌握行业企业需要的实践技能,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首先就得从高校的办学模式入手,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校企融合,依托专业办企业,引驻企业建专业。一方面引导教师以学校资源为平台,创办相关专业企业;另一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学校,参与专业建设。
(一)依托专业办企业,实施教学公司一体化
由校内教师依托所在专业创办相关企业,实行教学公司一体化的基础上,实施企业化教育、职员化管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外承接业务,为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创设了基地。通过业务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再将经验转化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师下企调研或者挂职锻炼操作上的困难,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更新方面有了基础。
(二)引驻企业建专业,拓宽学生创业渠道
学校提供优惠政策如减免房屋租金、提供专业设备、无偿供应水电能源等,吸引企业进驻学校,参与大学的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学校的教师可以为企业的项目研发提供专业力量,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学生增加实习实训机会,最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学生就业创业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剖析
(一)多方位的专业建设
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方式,加深校企融合程度,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开设专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首先,广泛听取企业用人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通过有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论证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行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发展变化,合理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其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对市场需要的洞悉以及岗位标准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使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得以充分体现。第三,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从岗位出发,针对岗位任务的专业技术要求设计课程项目,引进企业技能评判标准。第四,校企合作培训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工作,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参与教学管理,实现学校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经过与企业的反复磨合,培养出的人才定位准确、贴近社会,才能在就业中有竞争力。
(二)多途径的师资水平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前提是教师的技能水平得达到一定水准。因此,要多途径提高师资水平,通过校企双向兼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同时,全力打造双师技能型教师队伍。
首先,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人员、校内专任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整合教师资源,使团队成员既有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任教师,又有来自企业一线、技术功底过硬的兼职教师,分别以理论课、实践课、理论课+实践课、讲座、访谈等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授课,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的比例。
其次,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并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研发设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实践技能的学习,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经验。学校教师可以实质性地参与企业兼职,不间断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既可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创造直接价值,又可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零对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状态,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再次,鼓励教师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双师型教师。
最后,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接纳企业转型人员到学校从教,成为校内专任教师的一员,不断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利用其企业一线经历,将更多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三)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高等教育相较较低层次的教育类型而言,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毕业后直接上岗。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这一优势并不突出,大学生毕业后对相关专业岗位工作不能熟练操作,原因在于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并不充足,实习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如进行技能训练的相关实验室、实训场所、实习基地的数量较少,学生无法进行长时间的个体训练,同时建设不到位。有的设备陈旧,远远落后于社会同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的设备不齐全,无法实验性的完成产品的整体开发过程等。因此,高校应该在改革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要多渠道创设实践教学条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熟悉企业管理、熟悉岗位操作要求,能缩短就业时企业培训时间,甚至可以直接上岗。第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场所建设。第二,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教学提供支持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外业务的创收来不断更新设备。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成立项目室、工作室,依托学校进行创业。第三,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争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优质校外实训基地。endprint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一步到位”、“宁缺毋滥”的思想还很严重,已经难以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之所以就业创业观有所偏差,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指导。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流于形式,就业指导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指导方法和手段单一,就业指导信息匮乏、滞后,使就业指导整体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作用,在实践探索中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效能,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切实将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到战略高度,努力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获取并不断更新社会就业信息和数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方面通过课堂的信息传递,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就业现场、联系招聘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熟悉应聘场景,提高应聘成功率。
2.加强创业教育,优化创业教育环境。目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高校就业指导中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少。因此,通过创业教育讲座、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创业论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同时,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设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使学生积累自主创业的经验。
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莅临指导。以系列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行业技术水平要求,洞察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等,将就业指导落在实处、落在细处。
4.邀请成功就业或创业的毕业学生现场指导。以系列专题交流的形式,分享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创业心得,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借鉴,激发其成就感和创造欲。
5.提供相应的创业鼓励政策。目前,高校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偏少,无法有效的调动广大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现有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都是按照国家、省、市的政策在执行,没有更多、更优惠的,更适合自身情况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出台。应该从“提供和行业企业合作的机会”、“提供相应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如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场地的扶持,并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为创业学生引荐相关的行业企业,同时吸引相关企业与学生的合作等。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将创业思考寓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通过参与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主动开发各种资源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
四、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就业质量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和重要反馈,也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对高校学生的评价和再一轮的用人条件,因此,要正确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引导,必须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重视学生就业创业的评价体系建设,并形成制度,落实到位,从学生的就业质量方面做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填补量化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空白。主要从高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行业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方面入手。
一方面,学校委托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部门统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由于就业形势灵活多样,学生的就业单位和通讯方式有所变化,要做到常查、月查,保证毕业生的各种信息及时更新,力争坚持做好3年的追踪调查。对于未就业和已就业随后失业的学生,了解情况,排查问题,引导教育,帮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就业,使高校的就业指导不仅仅停留在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吸引行业企业介入对就业学生的工作质量、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评,形成行业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反馈制度。高校及时整理归纳,根据结果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总之,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完善的高校在校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创业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隋步景,杨用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以河南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陈春法.高校就业创业互动体系的构建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5).
〔3〕陈修佳.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