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与人的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014-03-21孙伟
孙伟
摘 要: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观点虽然有它合理的成分,但是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的生存与发展、个体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活动中开展的。
关键词:环境与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2-0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认为环境和教育决定人的形成和性格的旧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对人与环境的关系作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说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环境”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研究如何利用和创造优良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环境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相互创造的关系
关于环境与人的关系,旧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持有不同的观点。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观点虽然有它合理的成分,但是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最终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史观。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和欧文的“环境决定论”进行了批判,指出环境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相互创造的。
(一)解读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
费尔巴哈和18世纪的旧唯物主义者都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们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是以法律和教育为主要决定因素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民族的精神面貌。这种“环境决定论”比英雄创造历史和宿命论的唯心史观,具有唯物史观的倾向,是把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历史的一种尝试。
但是这种学说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最终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史观。主张教育万能就导致天才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教育所依赖的环境只被一部分人支配,另外一部分人则无法改变它所生存的环境。人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之间不存在决定和先后的关系,人的自我改变和环境改变都应被理解为能动的、客观的、革命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看待主体的能动性和客观的物质性的辩证关系,不能正确说明人与环境、人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历史观上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史观。
(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相一致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指出: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用“革命的实践”代替“异化劳动”的概念,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来清算了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影响。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所谓环境创造人,就是说,人通过实践使外部环境向自我内化。即在实践中,对象的规定性被迫暴露出来,于是为主体所掌握,转变为主体的本质力量、才能、技巧,转化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所谓人创造环境,就是通过实践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化、客观化、物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和体现在作为产品的对象上面,赋予对象以主体的性质。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人的实践就体现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人在实践中改造环境和自我改造是统一的。
人们在实践中改造环境和自身是同一个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②这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在这一过程中人自身的改造,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就其广度来说,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同步进行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了环境与人的这种辩证关系,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借助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了影响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
二、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来论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从静态上来看,优良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所处的社会制约决定人的发展,影响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素质的形成。从静态上来看,优良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优良的经济环境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生产力是社会一切方面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良好的经济秩序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进行的前提。优良的经济环境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其次,优良的政治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政治条件和制度保障。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而人们的思想品德只有在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健康的生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政治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政治条件和制度保障。
再次,优良的文化环境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文化环境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熏陶和感染。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对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最后,优良的社会舆论环境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舆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着强化或者削弱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场”和“势”。③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有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endprint
总之,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良好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前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从动态上来看,环境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更加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完善所带来的众多环境因素中,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是具有代表性的新的环境因素。以下就这3种环境因素来论述环境的发展是如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
第一,媒介环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拓展了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所谓媒介环境,就是由大众传媒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外部条件。大众传媒日益发展成为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大众传媒也成为现代人发展自我的新方式。利用大众传媒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成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课题。
第二,虚拟环境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成了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标志的新的教育形式。所谓虚拟环境(或虚拟世界)就是指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它是由计算机生存的维度。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强化、导向和感染的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的具体情况,利用网络来虚拟合适的集体学习情境、认知情境和人文感化情境等来有效的进行教育。虚拟环境作为新生事物,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创设虚拟情境的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
第三,竞争环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机制。所谓竞争环境就是一种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社会发展机制和心理氛围。竞争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都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竞争环境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竞争伦理和法律规范与之相适应;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引导人自己的选择行为方式。所以竞争可以成为一种导向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竞争环境的发展,利用相应的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社会评价赏罚体系,引导受教育者自主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个新的课题。
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的环境因素相适应。
深入研究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与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创造的理论是迄今为止关于人与环境最科学最全面的理论,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最根本的理论。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42.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4.
参考文献:
〔1〕陶富源.陶富源哲学论著集:第1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