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法律条文中“的”字结构的翻译
2014-03-21胡红玲
胡红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510545)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
汉语法律条文中“的”字结构的翻译
胡红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510545)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对其结构的正确分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精确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中国刑法、合同法及英文译本,根据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理论,结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条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运用词语结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来实现“的”字结构的英译规律。辩证分析美国宪法的中文译本,可知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
法律条文;“的”字结构;翻译方法
一、“的”字结构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的”字结构通常有如下两种形式:充当修饰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定语;不依附任何成分而独立充当名词性成分。[1]如:伟大的祖国;迟来的没有座位。其中充当定语的比较容易理解,但独立充当名词性成分的“的”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要复杂得多。此种“的”字结构属于一种语块,因为体现在句法层面“的”字结构表现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成分,该结构有其形式与意义的独立性。[2]这种“的”字结构的语法功能是把表示陈述的结构转为表示指称人和事物的结构。[3]有学者把这种用法称为“转指”功能。[4]这种以“词组+的”独立构成的句子,是删去“的”后中心语而形成的,中心语的缺失易于造成“的”字结构所指对象的不确定性。[5]因而在法律语言中较为常见。由“的”字结构构成的主语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其频繁使用体现了法律语言的程式化特点。[6]82
二、法律、法律翻译与“的”字结构
法律作为依靠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实施的社会规则,涉及权利、义务、权力和责任,具有准确性和严谨性等特征。而法律翻译在各类翻译证书考试中,难度级别被列为最高,其专业性和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除了专业融合的因素外,法律本身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统治阶级的工具所具有的在实体上和程序上的特点以及浓厚的政治与社会文化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的”字结构在我国刑法和合同法中尤为常见。在使用查找功能将“的”字输入之后,刑法中的搜索结果显示有2 154处含“的”的结构。我国刑法一共有451条,在415条中含有此类“的”字结构。在合同法中使用查找功能将“的”字输入后显示有1 480处“的”,但合同法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充当修饰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定语的情形,不属于本文研究的“的”字结构。
有学者对于法律条文中“的”字结构的翻译作出了颇有价值的探讨。认为“的”字结构事实上是省略了作为逻辑主语的行为者;表示假定的条件,通常前置;其中刘会春将该种结构的翻译作了很详细的归纳,主张可用连词if,where,when,unless,provided that;及whoever,any+noun who/that,anyone who结构来翻译。也可用介词结构 in case that,with regard to,in the event that来处理“的”字结构。[7]
从本质上讲,法律翻译是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8]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要研究法律条文中的 “的”字结构,势必首先要分析法律规范的构成。
有学者认为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与法律效果两大部分组成,并可以将行为模式划分为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三个部分。[9]研究“的”字结构的翻译规律和方法需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即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和法律效果的角度对法律规范进行分析。
三、我国法律条文中“的”字结构的翻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区别非常明显,英语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并突出句子的主干成分。汉语却不怎么强调主谓结构的完整性,句子省略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法律条文中常被理解为省略了作为逻辑主语的行为者、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该如何转换为英文句子相应的成分,不仅需要从法律规范的内涵进行探讨,也需要从句子成分相互转换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语法结构上来说,刑法和合同法条文中“的”字结构的构成模式有如下几种:“主谓结构+的”:情节恶劣的,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动宾结构+的”:私放俘虏的,掠夺无辜居民财物的,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介宾短语+的”: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对犯受贿罪的,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给受托人造成损失的;“兼语结构+的”:组织他人卖淫的。
从条文的内在含义来说,“的”字结构分以下几种情形。说明犯罪情节程度的如:情节恶劣的,情节特别恶劣的。有说明犯罪行为(性质)的如:私放俘虏的。有说明犯罪地点的如: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说明犯罪结果的如: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有说明犯罪主体的如:单位犯罪的。有说明所受刑罚种类的如:死刑缓期执行的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有说明犯罪时间的如:战时临阵脱逃的,期满不缴纳的。表示法律条文适用情形例举的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目前,关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结构的研究比较多,针对法律中的“的”字结构研究的也不少,然就中国某一、两部含有丰富的“的”字结构的法律进行实例翻译分析的文章较少见,尤其是对于初步接触法律翻译的人员而言,如果能在较全面地总结前人关于“的”字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实例分析“的”字结构在不同情况下的翻译方法,将大大降低理解的难度,极大地提高法律翻译的学习效果。
下文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合同法条文以及两者的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逐项分析各种含义的“的”字结构的翻译。
1.说明犯罪情节程度的 “的”结构的翻译。如“情节严重的”,其语法结构特点是“主谓结构+的”,在法律规范中表示适用条件,该表达多半译作“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在法律英语中表示条件。
2.说明犯罪行为(性质)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如“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该句中“的”字结构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的”构成,说明了行为主体和行为内容。在刑法的英译本中译作了“Any judicial officerwho+定语从句+谓语的句式”,将“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译成了定语,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很显然,在法律规范中作为行为模式的“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的”字结构整体上充当了英语句子的主语。另如“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该条中的“的”字结构的构成模式是“时间状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英译文处理成了“介词+宾语+定语”的句式,也即介宾短语结构:For a criminalwho commits several crimes before a judgment is pronounced,unless he is sentenced to death or life imprisonment.
3.说明犯罪地点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如“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其译文是“This Law shall be applicable to anyone who commits a crime within the territory.”本条中“的”字结构由“凡+介宾短语+谓语+的”构成,翻译成了anyone who…结构。很明显,此处的“的”字结构省略了作为逻辑主语的行为者,完整的表述应当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人”,表适用的条件。本法条的语序可以调整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本法适用于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人。其中的“的”字结构在英译句中担当了宾语成分。此处的翻译可以称得上是汉英句子成分的对等翻译。再如“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译成了“Where the provisions of this Law cannot be completely applied in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本条中“的”字结构由“地点状语+谓语+宾语+的”构成,译成了“where引导的从句”,表示一种情形。该“的”字结构的语序也可以调整成为“本法规定不能全部被适用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这样一来,显然,该句与英文的翻译形式上也是对等的。
4.说明犯罪结果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典型的法律条文如“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译作了“thus harming the perpetrator”。本条中“的”字的结构是由“介宾短语(对不法侵害人)+动宾结构(造成损害)+的”构成,直接译成了动宾结构的现在分词形式,在句中表伴随结果。
5.说明犯罪主体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本条中“的”字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的”构成,译成了where引导的从句:“Where a unit commits the crime asmentioned in Articles 141 through 148 of this Section,it shall be fined.”用于表达一种情形,说明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此句如果译成“Any unit which commits the crime asmentioned in Articles 141 through 148 of this Section shall be fined”,也未尝不可。可见,在表示适用条件的情形,if和where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6.说明所受刑罚种类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如“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译作“Anyone who is sentenced to death with a suspension of execution”。本条中“的”字结构的构成模式是“动宾短语+的”,英译句中处理成了anyone who结构。此处的“的”字结构说明了规范的主体,仅表明规范适用的对象,并未完整地表明规范适用的条件,故译成了主语。
7.说明犯罪时间的“的”字结构的翻译。典型的如“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译文为“If a fine is not paid upon the expiration of that time limit,the payment shall be compelled”。本条中的“的”字结构译成了if条件句,表示适用条件。
8.表示法律条文适用情形例举的“的”字结构的翻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以上表法律规范适用于同类情形的例举,常翻译成了动宾结构的动名词形式:“preventing another person from conductingmajor criminal activities”;“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单位判处罚金……:(一)以非法销售为目的,超过限额或者不按照规定的品种制造、配售枪支的”,译文为“(1)tomanufacture or sell guns in excess of the quotas or at variance with the variety prescribed,for purposes of illegal sale”。以上表法律规范适用于同类情形的例举,译成了不定式结构,相当于名词化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动名词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译文为“The parties to a contractmay terminate the contract under any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1)it is rendered impossibl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act due to an event of force majeure”。此款中的“的”字结构译成了完整的句子,表示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一种情形例举。由此可见,表示情形例举的,因为属于例举的对象,大部分翻译成了类同于名词地位的句子成分,或者完整的句子。
四、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与法律汉语中“的”字结构的对译
法律英语的“条件句的引导词有以下6组8个,分别是 if;where;when;in case;in the event that;should;provided;providing等等”[10]。在美国宪法中,以when,if和unless引导的条件句较多,where引导的较少,无with regard to和in the event that引导的条件句。其中,以when引导的条件句基本上译成了“……时”;以Unless引导的则多半译成了“除非……”结构,if引导的绝大部分译成了“如/如果…”结构。如果说汉语法律条文中的“的”字结构可以译成法律英语的条件句,那法律英语中的条件中是否就与汉语法律条文中的“的”字结构是对应的呢?下文将以美国宪法中的条文及其中文译本为实例逐一分析这些条件句可否译成法律汉语的“的”字结构。
1.if引导的条件句。“If vacancies happen by resignation,or otherwise”的译文为“有参议员因辞职或其他原因出缺”。此处的if条件句译成了“动+宾+补结构”。很显然,此处的条件句也可译为“参议员因辞职或其他原因出缺的”,表适用的条件。
2.when引导的条件句。“The Senate shall have the sole power to try all impeachments.(a)When sitting for that purpose,they shall be on oath or affirmation.(b)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ried.”译文:“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员有权审理。在开庭审理弹劾案时,参议员们均应宣誓或誓愿。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本款中的(a)句译成了“在开庭审理弹劾案时”,此种表示时间的译文比较合适,不适合转换为“的”字结构。而(b)句译成了“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相比较而言,如果译成“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的”似乎语气显得更正式,表达也更紧凑,更合乎法律汉语的行文特点。
3.unless引导的条件句。“The congress shall assemble at least once in every year,and such meeting shall be on the first Monday in December,unless they by law appointa different day.”译文:“国会应至少每年集会一次,开会日期应为十二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除非他们通过法律来指定另一个日期。”此款中unless译成了“除非……”句式。如果把该句译成“通过法律指定另一日期的除外”,语句似乎更显精炼、正式,语句也更紧凑。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部分情况下,“的”字结构在法律规范中表示适用的条件,但并非绝对地表示完整的适用条件。在汉语法律条文中表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并不当然地等同于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
并非所有的“的”字结构都省略了作为逻辑主语的行为者,在某种程度上,当表示适用条件时,if条件句可与where和when引导的条件句互换,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形,也即法律规范的适用条件。相比较而言,以when和where引导的从句在语气上会显得比if条件句更正式一些。除以when引导的从句具有较强的特定时间概念外,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如此使语句表达更精炼,结构更紧凑,行文更合乎法律汉语的特点。
[1]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4):298-307.
[2]陈香兰,徐珺.“的”字结构的语块构式观:基于转喻源域类型的考察[J].外国语,2011,(5):32-37.
[3]邹玉华.论立法文本中“有下列情形(行为)之一的”句式的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8,(4):100-107.
[4]朱德熙.“的”字结构和判断句[J].中国语文,1978,(1):23-27.
[5]左思民.“的”字结构诸功能中的语体功能[J].修辞学习,2008,(3):10-18.
[6]万猛.法律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7]刘会春.试论法律逻辑对汉语法律条文英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5,(6):50-51.
[8]朱勇.法律翻译研究:内容与思路[J].河北学刊,2011,(1):248-251.
[9]陈历幸.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新探[J].社会科学,2010,(3):86-94.
[10]李克兴.法律英语条件句的写作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8,(4):71-77.
【责任编辑 贺 晴】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entencesw ith De in Chinese Legal Provisions
HU Hong-ling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China)
The sentences with De are distinctive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and they also appear in legal documents with high frequency.Only to analyze their structures properly,to understand theirmeanings correctly and to translate them accurately can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be guaranteed.Based on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ith the Chinese theory of the sentenceswith De,by analyzing the inner logic of the legal provisions,it can be concluded withoutmuch difficulty that the sentenceswith De can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phrases,infinitives,prepositional phrases,participles,as well as adverbial clauses,etc.In addi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dialectically thatmost of the conditional sentences in legal Englis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sentenceswith De,indicating the condition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in legal provisions.By using the sentenceswith De,the Chinese translation for the legal English can bemore native and concise.
legal provisions;sentences with De;translation method
H315.9
A
1009-5128(2014)20-0020-04
2014-06-21
胡红玲(1976—),女,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法律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