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翻译的损失与补偿

2014-03-21刘秉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译者译文

刘秉栋

(陇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儿童文学翻译的损失与补偿

刘秉栋

(陇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文化转换活动,这一活动发生或进行时,造成的损失在所难免,而儿童文学翻译由于阅读受众的特殊性,相较而言,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对翻译的要求相应就更为苛刻。要想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既传递好原作意味,又保存原作的形式之美,让翻译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许多译者渴求已久的愿望,也是读者希冀看到的结果。在译前认清翻译损失的可能性并进行积极的补偿,有助于译者实现对作者的尊重,更好地负起对读者的责任,从而产出成功的译作。

儿童文学;翻译损失;翻译补偿

一、引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帮助儿童学习科学、文化和生活知识,开阔眼界,指引其朝着健康的方向茁壮成长,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不容忽视。同国内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一样,许多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也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培养他们养成包容并蓄的良好品质。因此,翻译出具有童趣,融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作品,能够帮助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加深儿童对世界的理解。然而,翻译始终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就像使者献花一样,要将异域的鲜花献给本土的读者,在这千里迢迢的艰难旅程中,难免要掉枝折叶,造成损失。两种语言间进行转化是一门艺术,它们在形式结构和表达风格方面存有差异,要想完全达到“对等”是不大现实的。

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受众对象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社会心理和审美倾向,既要传递原文的文化特色又要保持语言的童趣。如果将语言和文化固有差异等因素考虑在内,要想实现理想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儿童文学翻译极易造成损失。翻译中的损失(Translation loss)是指翻译中失掉的东西,但不能单纯理解为少了或虚耗掉的部分,有些过度翻译也可以视作翻译损失的一种。

笔者认为彼得·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中提出的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可以很好地对应解释这种损失。欠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于原文的信息量,而超额翻译,是指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大于原文的信息量。[1]也就是说,欠额是一种“失”,而超额翻译也绝不会是一种“得”,也应该归类为损失的范畴。既然这种翻译损失是一种客观存在,就不应怀着恐惧心理故意避开,而是应该正视并努力去补偿它,或是通过训练增强预见性,提早防止翻译损失的发生。翻译补偿(compensation)是指“通过使用与源文本不同的手段,在目标文本中产生近似源文本的效果,以补偿源文本重要特征在翻译中走失”的技巧。[2]248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将有助于译作最大限度地接近源语言的要义。

二、儿童文学的定义与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儿童文学(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一个历史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它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是为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服务的、具有适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心理发展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3]它既有一般文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性,表现为结构单纯、情节紧凑、故事性强等特点,既简单又具备幻想的成分,同时又能够刺激想象力,受到儿童的欢迎。虽然称为儿童文学,但它却并不是由儿童生产的,而是一种整体上由成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它寄寓着成人社会对未来一代的文化期待。基于教育儿童的需要,产生了儿童文学,因此,儿童文学难免烙下了教育性的痕迹,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文学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体,它为儿童提供滋养的同时,也为成人提供着审美愉悦。

总之,儿童文学的受众对象特殊,语言和故事情节貌似简单,但对已经很社会化的成人译者而言,进行翻译和改写,却并不是预想得那样简单。

虽然儿童文学属于文学的一种,却有着很明显的特殊性,翻译时在遵循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要兼顾这种特殊性的需求,即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务必兼顾译文的读者对象和源语文本。

对儿童译作而言,看译文的人所得的感受、所起的反应,应该与读源文的人是一样的,这样就基本达到了儿童视野期待的翻译要求。然而译者却都是成人,换句话说,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是成人翻译给儿童的作品,这就要求“译者要站在儿童立场上,用儿童观点去透视原文,怀着一颗童心去鉴赏,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4]。

翻译儿童文学,作为成人的译者需要俯身低就,“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理解和表达以获得更好的接受,这样,译作才能引领儿童走向对世界文学作品的认知,达到儿童文学翻译应有的目的。因此,儿童文学翻译浅显易懂的要求并不意味着这一语言转换过程是简单的,相反地,对于思想已经复杂化的成人译者而言,这更是一种挑战,对译者的翻译素养要求更高。

三、儿童文学翻译损失枚举

翻译损失是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其功能的丧失,具有不可避免性。[5]儿童文学的翻译虽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翻译损失的存在也不例外,甚至于损失更甚。为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超欠额带来的翻译损失,下面将摘取一些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的实例予以分析解读,并提出对应补偿策略。

(一)超额翻译损失现象

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为了让读者能够理解上下文中的联系,唯恐解释不到位、指称不明确,对词语加以修饰限定,将原本就已理解错误的东西搞成了错上加错。

例Pop was always on the look-out,and almost before it touched the ground he’d have it in his sack and down to the vestry with it.

这是选自美国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伯特·劳森(Robert Lawson)的《本和我》第二章中的一句话。这部作品在国内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的三个译本,是一本很受国内儿童读者喜爱的作品。

在山东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中,译者将这句话翻译成:“我的弟弟波普总是在一旁注视着,有栗子掉下来时,还没落地,他就赶紧把它装进口袋里,然后钻进小礼拜室里。”[6]7

译文中的“我的弟弟”,是译者有意添加的同位语,想进一步给小读者交代清楚“Pop”是谁。作为一篇动物故事题材的小说,小老鼠Amos在故事一开头就交代了父母给它们兄弟姐妹们起名字的情况,分别是按照二十六个字母的顺序起的名字。身为长子,我叫埃莫斯(Amos),以此类推,后面的依次取名叫芭丝谢芭 (Bathsheba)、克劳德(Claude)、丹尼尔(Danniel)……一直到色诺芬(Xenophon)、约瑟拜尔(Ysobel)和泽纳斯(Zenas)。在第二章中,文中的“我”埃莫斯因为家境贫寒,被逼出道,照此推算,Pop应该年纪尚小,回忆起家中往日取暖的情形,让小弟Pop出去找东西来供全家人取暖,不合逻辑。所以,译者在这里对Pop的理解肯定有问题。但译者并没有一笔带过,而是企图自圆其说或是想让小读者明白此处出现的新人物到底是谁,便堂而皇之地加上了“我的弟弟”来附加说明。

简单粗暴地超额处理是无助于读者理解的,反而却进一步暴露出译者的不安和搪塞。这里的Pop应该如何理解呢?在词典中,可以查到[pɒp],作为普通名词解释为“流行音乐,砰然声”等,专有名词做“波普”解,此外便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而实际上,这里的Pop应该读作[pɑp],即中文中的“爸爸”。只有爸爸才会为一家人奔波忙碌,在冬季里寻找热源设法取暖,这在逻辑上也能讲得通。处理得亲切或者调皮一点,可以翻译成“老爹”。动画片《成龙历险记》中的“老爹”也是儿童非常熟悉的人物,对应起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位睿智的长者形象。译者的这种过犹不及的超额翻译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倒暴露了自己企图瞒天过海不负责任的态度。

超额翻译损失的现象在《绿山墙的安妮》这本儿童文学译著中同样有所发生。该儿童小说以加拿大为背景,反映加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心,被认为是“无以伦比的加拿大小说”。

例 Marina found Anne face downward on her bed,crying bitterly,quite oblivious ofmuddy boots on a clean counterpane.

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译本中,译者的翻译是:“玛丽拉发现安妮脸朝下伏在床上伤心地哭着,一条十分干净的床单印上了几个泥靴印,相当醒目。”[7]64

首先,这里的face downward被译成了“脸朝下伏在”,“伏”字是个过于正式的表达,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儿童读者受众的语言水平。其次,“十分干净”中的“十分”二字是译者加进去的,或许是为了和干净一起凑够四字格来增强韵律感,但却过分放大了语境,违背了源文的意思。再次,该句翻译变换了描述对象,却依然采用一个单句,对小读者的简单思维能力照顾不到位。

伏就是趴的意思,也可以组成趴伏这样的词组,其他两个译本翻译成趴在床上,可能是受了彼此译文的影响。其实这里讲的是安妮把脸埋在床上,脸既然埋在床上,肯定就是朝下的,这样翻译,就可以打破原有一些译文亦步亦趋的做法。这句话可以依照源文句式依次往下翻译,将句子断得更短一些,方便读者理解。可以译为:“马瑞拉发现安妮把脸埋在床上,痛哭流涕,一双沾满泥巴的靴子弄脏了干净的床单,却浑然不觉。”当然,笔者觉得任珊珊在其译本里将 crying bitterly译为“呜呜地哭”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这种翻译加强了语音效果,营造了悲伤的氛围,也符合儿童对拟声词偏好的期待。

(二)欠额翻译损失现象

无论是超额翻译还是欠额翻译均会造成翻译损失,如果说超额翻译是译者唯恐表述不够清楚,解释唯恐读者不够理解,而在源语基础上不断衍生,那么欠额则是为了译语的流畅和简洁而故意略去本该译出的意义。欠额翻译,往往是译者无视译文的理解性与可读性,或过高地估计了译语读者的知识,以至于译文读者在译语中得不到理解源文意思所必需的信息,因为源语信息被译者忽视或被打了不应有的折扣。[8]下文同样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例来分析译者是如何遗漏源文信息,造成欠额翻译现象的。

例Prissy Andrews told me that she sat up half the night every night of her Entrance week and crammed for dear life……

在《绿山墙的安妮》华文出版社的版本中[9]227,任珊珊对上面这句话的处理,可以说是个败笔。译为:“皮瑞莎安德鲁斯说她考试之前差不多总是半夜醒来,仓促地恶补。”

Entrance week在这里被译成了考试之前,显得太过宽泛,因为考前一天或者一月都算是考前,信息传达得不够精确。every night在这句话中被省去未译,而sat up被译作“半夜醒来”。半夜醒来是指睡了一觉受到打扰或是心神不宁而起床,总之是先睡了一觉,但sit up的实际意思是“熬夜,迟睡,端坐”,根本没有先睡一觉的意思。译者在这句话翻译的过程中,对信息作了太多的精简处理,有违源文意思,也无法准确传递给读者需要了解到的具体信息,欠额翻译造成的损失很是明显。这句话可以完整地译为:“普瑞西·安德鲁斯跟我说,在入学考试那一周,她每晚都要熬半夜,拼命地死记硬背。”

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并非总是一个单纯的文本,有时可能还会以混合型文本的类型出现。在一句话中,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更像在读本族语,而略去了需要译出的词语,却把单个词语就能表达清楚的意义重复修饰,采用译入语习惯放大了一些源语中没有的信息。

例I stumbled home,embarrassed and confused,my heart completely cracked open.

这句话选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儿童小说Flipped,在中国华侨出版社的译本中,陈常歌将其翻译成:“我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满心尴尬与困惑。 我的心已经碎成了片。”[10]82

这是对女主人公朱莉受到打击以后的描述。短短的一句话,译者采用了“跌跌撞撞和满心尴尬”两个极其归化的四字格进行了翻译,虽然四字格具有言简意赅、整齐匀称、形象生动的特点,也是汉语中特有的词语组合现象,颇受有些作者和译者的青睐和喜爱,但是滥用四字格也不见得就能赢得读者的认同。

在摘录的这句话中,跌跌跌撞撞地跑回家,“跑”字是译者添加的,这是杜撰,stumble是“绊倒,蹒跚和牵绊”的意思,到底是跑回家的还是走回家的,或者是连滚带爬地回去的,源语采用的是模糊表达,也符合逻辑,一个备受打击的人浑浑噩噩到了家,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去的,如果采用“跑”回去,就把这种无意识状态给抹杀了。但在处理后半句时,译者没有翻译出“completely”,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所以,短短的一句话,译者的取舍混合运用了超欠额,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以言害意的作法,造成了翻译的损失。这句话可以译成:“我跌跌绊绊地回到家中,觉得既尴尬又迷茫,心儿像是给完全撕裂开来。”这样翻译,一种撕心裂肺的难受和眩晕不知如何到家的情景会更为明朗一些。

四、儿童文学翻译损失探析与补偿

儿童文学翻译损失的发生首先是由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藏汉语系,由于受历史文化积淀和所处语言环境的差异,在语音、词汇、句法、表现方法等方面大相径庭,而翻译不只是语言形式的转换,除了语言形式本身所承载的语义信息,还有语言形式生成的美感及整合在形式之外的艺术意象。

许多论文从语音、意义和文化意蕴等方面来探讨补偿方法,就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固有的差异,很难实现“移瓶注酒”审美功能再现。

儿童文学翻译损失与期待视野差异息息相关。儿童文学翻译毕竟是由成人译给儿童看的,翻译的主体是成人,阅读的主体却是儿童,一项活动涉及到了两个不同的主体,期待视野必然有差异。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尧斯对期待视野作出以下定义,即接受者在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作为成人的译者很难在期待视野上与儿童读者达成一致与融合,这难免造成翻译的损失,而损失的现象就是译者对读者期待要么过高,造成欠额翻译,译文处理过于精简,信息传递单薄,不利于读者理解和认知;要么对阅读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层次把握不准,看得太低,企图通过大量修饰和补充让读者理解,使得译文累赘繁杂,造成超额翻译,也不利于儿童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基于以上的探讨和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儿童文学翻译损失的补偿,需要对两种语言差异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成人和儿童两者之间进行期待视野的矛盾调和。文中提到的超欠额翻译实例,涉及到了词汇和句法翻译的过量和不足,给儿童读者造成了意象上的差异。针对超额翻译第一例添加同位语的现象,删减了同位语,通过逻辑推断,改正了对于源语的误译,并将较为死板的词语换成了轻松调皮的称谓,更能迎合小读者的心理期待;而对于第二例超额翻译,剔除了过度修饰,让译文回归平实,符合当时源语描述的场景。在欠额翻译第一例中,补回了遗漏掉的“每晚”这样一个副词短语,使得译文表达更符合原作的意图,一个早不忙,夜慌张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例欠额翻译副词“完全”的补充,更为恰当地描述了受到打击后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受单句分析的局限,文中所列实例补偿都是在句中进行了直接补偿。

对翻译超额和欠额的现象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词汇和句法的层面,仅仅追求字词对等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在必要添加的时候予以灵活处理,可以增加童趣,满足文本和语境需要。

如:Down,down,down.Would the fall never come to an end!这是选自《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一句话,赵元任先生将其译为:“掉啊,掉啊,掉啊!这一跤怎么一辈子摔不完了吗!”加入孩子喜闻乐见的语气词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这里对于“啊”这个语气词的添加就算不得超额翻译,而是按需添加,本来往下掉是令人心生恐惧的感觉,这样翻译,读来一下子让人轻松了许多,有助于读者去体验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给儿童读者带来玩耍娱乐的愉悦感。

五、结语

儿童文学翻译,不会因为词句简单而更容易处理,因为已经社会化和复杂化了的成人要想变得简单并说出童真式的话语来,并不容易。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悖论是成人译者翻译作品给儿童看,所以,除了常常提到的中外文水平和翻译技巧,能否俯身低就,不高估或者低估儿童的智商和生活经验以及知识储备,是儿童文学译者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素养,也是决定一项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

笔者通过不同儿童文学作品实例的分析,指出超欠额是儿童文学翻译损失常见的现象,补偿的方法是,如果表达繁冗,则进行修剪处理,力求简明扼要,如果表达直接却又对某些成分视而不见,只追求句子通顺,以言害意,则需添加补充,使表达到位饱满。

虽然,要想在翻译中完全实现不增不减,是不大可能的,因为翻译没有绝对的对等,等额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只要在儿童文学翻译活动中,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预见翻译损失发生的可能及方向,并及时进行积极的补偿处理,这对原作者是一种尊重,也是对儿童读者的负责。

[1]高圣兵,刘莺.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辩证[J].外语教学,2007,(4):79-82.

[2]Sandor Hervey,Ian Higgins.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French to English[M].London: Rutledge,1992.

[3]李节.儿童文学:写给有童心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访谈[J].语文建设,2010,(2):3-9.

[4]徐家荣.儿童文学翻译对译文语言的特殊要求[J].中国翻译,1988,(5):15.

[5]岳中生.论科技翻译补偿[J].中国科技翻译,2011,(3):8-11.

[6][美]罗伯特·劳森.本和我[M].李元飞,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7][加]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马爱农,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8]褚雅芸.也谈典故翻译中的欠额补偿[J].中国翻译,2000,(4):64.

[9][加]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任珊珊,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10][美]文德琳·范·德拉安南.怦然心动[M].陈常歌,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贺 晴】

The Losses and Compensations in Children’s Literary Translation

LIU Bing-do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Longdong College,Qingyang 745000,China)

Translation is a transculturation activity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and loss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procedure of this activity.Comparatively speaking,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readers,chances of translation loss are more possibly to happen,which requiresmore for the translators to do such type of translation.Almostall the translatorswant to deliver the originalmeaning of the author and preserve the form beauty aswell,and lower the translation loss tominimum,which is an aspiration longed for bymany translators and a resultwhished to be seen by readers.Recognizing the likelihood of translation loss before translating and making compensation actively is of some help to respect the author and shoulder the readers’responsibility.By doing so,a translatormay possibly produce 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translation loss;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H315.9

A

1009-5128(2014)20-0024-05

2014-06-21

陇东学院2014年青年科技创新项目:目的论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研究(XYSK1405)

刘秉栋(1982—),男,甘肃宁县人,陇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翻译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