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的葬礼》的朗读教学设计

2014-03-21赵志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塞特达斯瀑布

赵志云

赵志云,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任何事情的解决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开展研讨,借鉴名师,自我摸索,努力寻找着解决途径。名师课堂《特殊的葬礼》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一) 以情激情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重点,情感是朗读的生命。在课堂上,教师自己首先要投入自己的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朗读才会有感情。“读读这些词语,瀑布在我们的心中变得饱满起来,让我们一起呼唤它的名字。”“看到惊心动魄的画面,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心中却有一丝悲伤,因为在这一小节中,有一个词深深地刺痛了我。”“是的,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风采不再,它现在是什么样了呢?”“过去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瀑布不见了,那咆哮的声音听不见了,那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见不到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瀑布就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还有教师那声情并茂的范读,那激动、悲伤、哀痛、叹息之情,就像一根线连着整个课堂,有如一股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之下,在文本的感悟当中,情感起伏不断,真正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二) 学单导向

活动单,就是学生的学习单。学生拿到手之后,就能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在朗读方面同样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或者是必要的方法导引。活动单上的诸如“只有发自内心的朗读和赞美才能打动人。”“看看谁的朗读最能打动人!”“把自己当成‘奄奄一息的瀑布’,才能动情地朗读,才能说出‘老人’的心里话”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提示和着重号的标示,学生在朗读方面就有了指引。有了方向,训练起来才不会偏航。

(三) 安排周密

同一个活动单,不同的老师上课,会有不同的效果。关键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单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因素的设计。如何导入,如何过渡,如何点拨,这都是有一定的艺术性。

1、朗读要求的简洁性。

每一堂语文课,我们都知道要注重学生的朗读,但什么时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却不能把握准确。有很多时候为了训练朗读,花费了很多时间,课堂的教学任务又完成不了。课堂一开始对于“塞特凯达斯”的三次朗读,三次不同要求,语言简洁,目标明确。“这个葬礼是为一个瀑布举行的,它的名字:(出示:塞特凯达斯) 外国人的名字和外国的地点都很特殊”,第一遍读正确(教师领读);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读流利。学生既能正确流畅地读出瀑布的名字,又为下面对瀑布雄姿的赞叹作了一次情感铺垫。

2、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字词句段,由字成词,由词成句,由句组段,由段构篇,这就是语言,这就是语文。语文课上的朗读训练,遵循这样的规律,也自然会水到渠成。第一个活动当中,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瀑布年轻时雄伟壮观的词语之后,引导学生充满个性地谈感受,顺势引导读一读这些词。

生:我从“滔滔不绝”一次感受到水的接连不断。

生:我从“咆哮而下”看出了水的气势非凡,声响也很大。

……

师:“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三个词用在一起好吗?为什么?

生:很好,让我们感觉到瀑布很有气势,很雄伟。

生:我感觉到很野。

生:读起来很顺口,有种势不可挡的气势。

生:我觉得瀑布有很强的生命力。

……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生读)

这些词,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语而已,它是具备了情感色彩的,在学生的感悟当中,在教师的点拨之后,它成为情感飞扬的音符。接下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之后,引读句子。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一层层铺垫,一步步积累,情感自然、到位,一气呵成。

3、朗读变换的灵活性。

一堂课是否注重朗读,不仅仅看读的次数多少,还要看怎么读。个人读,小组读,女生读,齐读,接读,引读等等,各式各样。多种读法,在课堂中怎么安排,怎么不落痕迹,是一门艺术。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学生个别朗读比较多,充分展示学生的朗读状况。即使要求学生齐读,也不是直接的发号施令,而是巧妙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怎么读,而且愿意读,充满情感地读。如:“对于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读。”

我想,在我们的追求中,一堂语文课,就像是一幅画,浓墨重彩是朗读;它也像一首诗,转承启合唯情感。小学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利用活动单,给学生明确的提示或方法指引;教师设计激情语言,适时示范;周密安排训练层次,引导顺势跟进。这样的朗读训练,定会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塞特达斯瀑布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瀑布
美23岁小伙1分钟击鼓1208次
迟到20年的道歉
瀑布
辨析“李普塞特命题”——国外经济发展与民主关系的理论之争
出版名家巴尼·罗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