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运用

2014-03-21王维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创设情境

王维侠

王维侠,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场所,而不应该是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导入新课环节,创设情境,为走进文本作铺垫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情境教学十分讲究这一环节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激起学生智慧的浪花;或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想要学习;或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产生心灵的共鸣。例如: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导入新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现在已经七十岁了,耳聋眼花,背也有些驼了。他住在农村,离我家有二十里路,可是父亲每月总要来一两次看看我们,骑着那辆破车子,每次总要带些青菜、萝卜之类的东西来。我同他讲过多次,不要送了,这些东西我们买得起,你年纪大了,我不放心。可父亲却说,市场上卖的菜,说不定刚打进药水。直到现在,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给我送,往往一吃中饭就走,有时家里没人,他就把青菜放在门口就走了。导入新课时,老师先讲述自己的父亲,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父亲,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在刚刚接触新课时,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抓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片段,创设情境,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理解的深刻性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片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理解诗歌的主题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当学生理解诗的三四小节中天街上牛郎织女自由美满的生活情景时,教师创设情境:“小时候,在夏天的晚上,我们围着大人坐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头顶上的银河,听大人们讲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勤劳的小伙子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天上下凡的美丽的织女组成了家庭。织女在家织布,牛郎外出耕田,夫妻恩爱,生儿育女,可好景不长……”以下情节请一位会讲牛郎织女故事的学生讲下去。当学生沉醉于故事情节中时,不失时机地问: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生活一样吗?学生回答是:诗中牛郎织女自由美满,传说中牛郎织女倍受相思之苦。师接着问:诗人为什么要大胆改造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学生自然理解诗歌的主题:诗人是用天上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生活的黑暗,激励人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段时,运用新旧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的知识在新的内容里灵活、自然地再现,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理解的深刻性。

三、抓住课外的热点事件,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提升人生感悟,形成独特认知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举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到另一个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便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喜欢上语文课。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举办一次以“我的爸爸”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走进了爸爸的心灵,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并从中锻炼了学生表演、口头表达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建构式生态中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创设情境
《牛郎织女》续编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牛郎织女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