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写人型散文写作要点探讨

2014-03-21高秀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叙事性藤野鲁迅

高秀霞

高秀霞,教师,现居山东临沂。

我们已经不断学习了不少叙事性作品,从课堂教学的宏观效果来看,学生们已经能够自己体验生活,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初步了解社会人生。从细节上看,学生们已经注重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并慢慢开始进行文本分析。

学习贵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总结归纳。我们逐渐地把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得到灵活的运用。我们最近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老王》 等文章,都是大家作品、经典作品,艺术水准和思想高度都很高,可谓是现代叙事性散文的典范。本文主要以《藤野先生》为例,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总结归纳等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具体谈谈叙事写人型散文的写作要点。

一、把握线索,穿插叙事,前后连贯

所谓叙事,就是要讲述一个前后连贯、联系紧密的完整故事或完整片段。线索就是贯穿整个故事或片段的主线,它自始至终主导着故事发展的动向。

《藤野先生》 的脉络十分清晰,它总体采用倒叙手法,用回忆展开故事情节。从一开始来到日本,到遇见藤野先生,中间穿插和藤野先生的几次交集,同时穿插在日本经历的其他刻骨铭心的事件,直到作者思想改变,决定离去。这其中有三条明显的线索,一是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二是自己遭遇的“不公正”事件,三是作者的思想变化过程。其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时明显线索,另外两个是隐含线索。这三条线索相互交织,从前到后贯穿全文,使行文连贯完整。

线索就像是骨架,另外的要素例如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是依附于骨架的肉体。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学会设置线索。例如游记的线索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只要有条理就是合理的。例如写一个家庭,就要用一个线索把家庭成员连接起来,写一个主导事件,穿插小事件。然后可以细致描写每个人的行动、语言、心理等等。

总之,有线索才会有条理,有条理才会行文自然,前后连贯。

二、在叙事中凸显人物的不同侧面

事与人是叙事性作品的核心要素,整篇文章都会以事与人来展开。在事件中写人、写与人物有关的事件,以凸显人物特征,表达主题思想。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特征具有不同侧面,不同的事件会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根据事实去写,才能感染人、有说服力。在《阿长与〈山海经〉》 中,鲁迅抓住阿长“保姆”的身份特征、黄胖而矮的身体特征、絮絮叨唠的说话特征、粗鲁愚昧的行为特征、朴实善良的性格特征,多方面多角度用事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阿长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藤野先生是一个标准形象的教书先生

教师是藤野先生的职业,也是他让人一眼便知的明显身份。写人就要抓住他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鲁迅写到第一次上课时道:“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简短的几句话,就把一个面容黑瘦,八字须,戴眼镜,说话抑扬顿挫的标准教师形象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而这个标准的教师形象到了另外一个环境又会凸显出另外的特征。这就是把“特定人物放到特定环境中去考量”的写法。“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生活朴素而又不拘小节的藤野先生出现在大家面前,但是他又不是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形象。鲁迅这种直接的外貌描写和间接的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相得益彰,轻松幽默,自然洒脱。

我们在散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比如要写一位工人,就可以写他外貌怎么样,平时有哪些口头禅等等,以此写出那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那些特质。再写他工作时什么样,对待工友什么态度,我们可以设置他在工作中和工友发生争执,私下里却无拘无束、大碗喝酒、称兄道弟的情节,侧面再写出工友对他的反应,这样一个鲜活的工人形象便产生了。

2.藤野先生是一个威严谨慎的学者

学者身份是藤野先生的另一个侧面。作者既要写出学者气质,又要表达出这些特质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作者按照线索安排了藤野先生的四件小事: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凸显出了他的学者特征: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热情诚恳、求真务实。藤野先生的这种严谨治学精神,对作者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后来说道:“那些日本人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气质。我是羡慕日本人这一点的。中国人没有这种气质。”

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将讲义装订成三厚本,这一方面是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凸显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自己的影响。回看鲁迅的文章,一字一句,包括标点,都极其认真,丝毫不差。至于他的性格,冷峻尖锐,眼里容不下一粒沙等,也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影响。

所以写叙事性散文要选取其他侧面去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这种性格在环境中的影响。

3.藤野先生具有待人平等、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人格

教师和学者很多,但是藤野先生和其他的人物不一样。作为老师,藤野先生认真严肃;作为学者,藤野先生专业专注。那么在这些特质外,就是人物品格了,这可能就是藤野先生和其他人物最大的不同。一个弱国的留学生漂洋过海,求学他国。初到仙台“物以希为贵”的敏感和陌生感,随着与藤野先生真诚帮助,平等对待而渐渐淡去,鲁迅对此是非常感激的。但从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反衬中,深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青年强烈的民族偏见深深地刺痛了鲁迅,由此让作者更感到了先生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精神的可贵,所以鲁迅后来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为了表达藤野先生的这种平等博爱的高尚人格,作者并没有明说,只是隐含地从藤野先生对待自己的态度中显现了出来。

4.藤野先生是一个善良的长者情怀和亲切的朋友

在作者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之后,便要去做他认定要做的事了。他于是中断学业,告别恩师。藤野先生是依依不舍的,一是他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他希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现在他失望了,因此悲哀,凄然,叹息。二是在临别前,“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他时时刻刻在关心着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普通学生。

可以说,通过上述种种鲜活的事例,作者把一个生活朴素、治学严谨、待人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中。

三、合理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最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等来揭示人物内心,表达思想情感。合理运用细节描写,是写好散文的必要元素。例如在《背影》里,朱自清选取了几个特写镜头,写父亲买橘子,爬月台,选一个靠窗的座位。还特意提到破棉袄,微胖的身体,不便的脚步,这些都能更深刻地打动读者的心。

在文章开头,鲁迅抓取了几点细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用简洁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教师形象。

《藤野先生》在写到作者告别恩师时,为了表达藤野先生的不舍之情,描写了他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就这简短的描写,就把藤野先生那种惋惜无奈的心理和宽容博大的胸怀表现了出来。

作者也提到了一些细节来表达他对藤野先生的思念。表现在行动上,如装订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等。“我们要学着这一点,做行的巨人”。

四、以小见大,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洞察

叙事性散文如果仅仅讲故事,那就会变得空洞、浅薄。讲好一个故事只是叙事性散文的基本要求,真正能通过一个故事彰显一种思想高度,才是有深度的好文章。

藤野先生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学者。我们并不能从他的人生中提取出多少轰轰烈烈的东西。但正是这样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普通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尚人格、民族友谊、自由博爱的重量。

鲁迅敬重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渴望中国能有千千万万像藤野先生一样的人物。当他认识到医学并不能疗救国人麻木的灵魂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弃医从文。当医生,无论在怎样的社会都可以谋得生存;而选择用文艺的方式去战斗,那不仅不能保证生存,更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因为写了几篇正义的文章,左联五青年成了烈士;因为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所以鲁迅也受到了反动政府的迫害。像《朝花夕拾》那些文章都是在流亡之中写的。

鲁迅去日本留学,抱定的目标是救国救民。从鸦片战争以降,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生活的困苦,鲁迅先生是清楚的,他在后来的多篇文章中都有反映,如《故乡》。鲁迅处于这段历史的漩涡之中,他的爱国思想,是源于当时仁人志士对救国救民之路探索的历史大潮。他绝不是爱没落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这个政府已不能代表中国,因此他要参加太炎先生的《民报》。实际上,此时的鲁迅是在用一种民族的精神,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他连自己也还无法清晰描绘的祖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祖国一定是中国,无论这个国家是多么的贫穷落后。

可以这么说,《藤野先生》的主题就是爱国,这是从写一个小人物而上升到的更高层次。只有以小见大,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才能不让文章流于浅薄。

猜你喜欢

叙事性藤野鲁迅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鲁迅,好可爱一爹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