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对西夏使节接待制度研究

2014-03-21张鹏

关键词:使节贸易

张鹏

摘 要:金朝在灭亡辽朝后,成为西夏新的宗主国,期间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分析金对西夏使节的具体接待过程,能更清晰的理解使节往来在两政权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也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两政权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使节;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贸易;赐衣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25-03

公元1125年(金天会三年、西夏元德七年、辽保大五年),随着辽末代皇帝天祚帝在今山西应县被金所俘,辽朝灭亡,一直隔绝的金、西夏政权开始了直接的接触与联系。伴随两政权短暂的对立与斗争,西夏最终承认金的宗主国地位,双方进入长达80年友好交往时期。期间双方交往密切,使节往来频繁,某种意义上讲双方使节是夏、金两国和平交往的开创与见证者。本文主要论述金对西夏使节的接待制度,从西夏使节的组成、类型和金朝的接待过程两方面加以阐述。

一、西夏派往金朝的使节组成、类型

(一)西夏使节的组成

西夏出使金朝的使节是一个团队,《金史》记载“夏国使、副及参议各一,谓之使。都管三。上节、中节各五、下节二十四,谓之三节人从”[1]。外交使、副、参议与三节人从合称为使节,这样算下来共计40人。三节人从之外使节也会带一些“私人”,对此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有明确记载:“他国为使者当带可靠人为随从、行童。倘若带不可靠人,自留彼处而逃跑时,带者徒一年。”[2]“私人”的选择需慎重,若发现使节“私人”不可靠,发生逃跑或者滞留外国的事件时,使节也要负连带责任。

除上述人员组成外,西夏使节所用马匹牲畜也有制度化的规定,西夏律令记载:“当诸家民所属私畜及官之牧场畜等有方便可骑乘者,不许差用一种官马。若附近无私畜及官之牧场畜等……,实无有,则允许捕骑官马。”[3]西夏使节出使过程中尽可能以私畜为畜力,不能随便使用官马,这是由西夏社会现实所决定,西夏建国后不断与辽、宋、金、蒙古等作战,冷兵器时代马匹在战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非军事活动中不得使用军马或官马便理所应当。总之,虽与宋朝出使动辄百人的规模相比较小,但结合西夏整体国力分析,也算比较大的。

(二)西夏使节的类型

据文献记载,西夏派往金的使节主要有奉表、上誓表、贺正旦、贺生辰、贺尊安、谢横赐、谢誓诏、谢封、谢恩、报谢、告哀、慰奠、陈慰、奏告、进奉、请上尊号、贺受尊号、贺迁都等类型,其中见于史料较多并且形成制度与常态化的为贺正旦使、贺生辰使、谢横赐使、告哀使等几种[4]。

贺正旦使是西夏为庆贺金朝新年而派遣的使节[5]。从公元1125年春正月正式开始,持续到西夏灭亡前的1226年。纵观金与西夏80多年的友好发展时期,西夏派遣的贺正使最为持续和稳定。只有在金朝因先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的交接期才会中断。如公元1135年,西夏因金太宗去世而未派遣[6]。公元1150年,因金岐王的弑主自立,西夏使节中道而返[7]。公元1162年,因海陵王去世未派遣[8]。

贺生辰使是西夏为金朝皇帝或皇太后生日而派遣祝贺的使者[9]。贺生辰使无论时间还是使节的官职都比较固定,在派遣时间上,只有在金朝皇帝去世当年不派遣,其他时间基本持续不断。如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公元1150金岐王亮弑其主自立,公元1162金海陵王去世,公元1189金世宗去世未有派遣[10]。派遣使节的官职也比较固定,从公元1127年的第一次派遣至1188年使节为武功大夫与宣德郎,从公元1190至1208年使节为武节大夫与宣德郎。

谢横赐使是对横赐使而言,横赐使是金向西夏派遣的赏赐使节,以示友好,谢横赐使便是对金赏赐的回谢[11]。对比双方横赐与谢横赐使可得知这种使节往来很有规律性,从公元1163年,金朝一直持续3年一横赐的规律,前后45年,共16次。这种规律不仅存在于金与西夏,同时也存在于金与高丽之间。从公元1145年开始,除1160年高丽未向金朝派使节之外,高丽每隔3年就会向金朝派遣一次“谢横赐使”,1172年、1183年、1198年这3年虽没有“谢横赐使”的派遣,但派遣了“进方物”作为补充[12]。还有横赐与谢横赐使的往来,基本是一一对应的,金朝作为宗主国首先派遣横赐使,横赐使来后,西夏随即派遣谢横赐使。

奏告使是西夏派往金朝的商议问题或汇报情况的使节[13]。奏告使无固定时间,经常是西夏有事需要与金商榷或请求时便会派遣,如公元1208年,因蒙古的入侵,西夏一年之内向金派遣3次奏告使[14]。因奏告使所要奏告的内容往往是两国存在争议或者急需解决的紧要事情,故西夏在选择使节时尤为重视,使节威望、人品、职位等都需慎重考虑,如担任奏告使的观文殿大学士罗世昌、殿前太尉梁惟忠、翰林学士焦景颜等都是西夏名臣,在西夏史料中都有详细记载[15]。

告哀使是一国派往邻国告诉其本朝皇帝或皇太后崩逝的使节。慰奠使又叫祭奠使,就是一国派往邻国以奠祭其国大行皇帝或皇太后的使者[16]。西夏除告哀使外还会派遣遗留使,公元1193年,西夏仁宗李仁孝崩逝,西夏在十一月向金朝派遣了告哀使,十二月还向金朝派遣了另一种使节“奉遗进礼物”。“奉遗进礼物”又称为“遗留使”,就是把本国已经崩逝的皇帝或者皇太后的遗留物品赠送给有使节往来的邻国,以表示纪念和怀念[17]。

除上述几种较频繁的使节类型外,被学界忽略的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也是较为重要的类型。

西夏重视医学和医药,政府有专门负责治疗和制药机构医人院、制药司[18]。出土的西夏文献中有很多医书,如西夏文《治热病要论》《明堂灸经》等,其大多数都是对中原医药著作的翻译,都是一些常见病症,可以说西夏对医学很重视,但其医学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19]。所以当西夏王公大臣患有疑难杂症时,向金求医药在所难免。见于史的有西夏天盛十九年(1167)十二月,遣殿前太尉芭里昌祖、枢密都承旨赵衍如金,为中书相任得敬乞医[20]。西夏天庆七年(1200)春正月,武节大夫连都敦信、宣德郎丁师周如金,贺正旦,附奏为母疾求医,金主遣太医判官时得元及王利贞来诊治,仍以御剂药赐焉[21]。

西夏文化是在党项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得以丰富、充实、完善的。西夏统治者深知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翻译中原典籍与著作成为西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西夏大力提倡佛教,在政策上加以保护,佛教始终都是西夏的第一宗教。西夏为更好的吸收借鉴中原文化,更好的促进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大量引进中原典籍与佛教经典。在西夏与宋不通使节的历史条件下,便从金朝求得这些书籍。详见于史的有西夏天盛六年九月,遣使如金谢恩,且请市儒、释书[22]。

西夏使金的请医药使、请市儒释书使虽然频率不高,但使节的往来加速了中原文化对西夏境内的传播,促进了西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从侧面反应出西夏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对研究西夏社会各方面提供了史料依据。

二、金对西夏使节的接待

西夏使节如金,入境时金要遣接伴使迎接,“差接伴使与书表人迓于境”[23]。接伴使先把自己姓名与官衔交于西夏使节查看,西夏使者同样将自己姓名与官衔交于接伴使,然后使、副、都管、上中节人从依次见接伴使。入界后先至京兆行省,再到河南行省,在京兆和河南都要休息一晚。使节将至京城时,金主会派遣一内侍进行慰问,并会象征性给予慰问品,“以油绢复韬三银盒,贮汤药二十六品,逆于近境尉氏县赐之”[24]。夏使长途劳顿,马畜也有生病,金主先让西夏入驻城外的燕宾馆(后改名恩华馆),并令畜医对马畜监护治疗[25]。

夏使到金都城后,先到燕宾馆临时休息整顿,然后金朝派遣馆伴使、副使二员,书表4人,牵拢官30人在路边迎候,一起进入会同馆,称为聚厅。金朝馆伴使与夏使互相呈递名衔(如上接伴使所述),双方三节人从也要以高低次序互相参拜。之后,金馆伴、接伴使、西夏的正副使节,都换公服在大厅就食。“先汤,后酒,再置果肴,最后喝茶。之后馆伴、接伴使辞去。”聚厅仪式结束后,西夏使节才算正式到金朝,开始履行出使任务[26]。

西夏使节在金一般滞留9日,每一日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到达当日,金主会遣使抚问。第二日,金主遣使赐酒果。第三日,使节正式入见。第四日,命押宴官、赐宴官就馆宴。第五日,称贺。第六日,赐分食,并赐酒果礼。第七日,曲宴礼。第八日,奉辞之仪。第九日,聚,送至恩华馆,更衣而行。使节在参加金朝规定的仪式与活动外,还能在会同馆进行两到三天的贸易[27]。

第一日,金主遣使抚问。金主遣抚问使到会同馆,如同之前接伴使、馆伴使,先与夏使互相呈递名衔,然后抚问使宣读金主慰问,夏使鞠躬拜谢。然后于大厅宴饮,依旧先汤,后酒,再置果肴,最后喝茶。饭后夏使要向扶问使跪呈谢表,最后夏使依惯例送扶问使“土物”,给抚问使的“土物”仅为一礼单,真正的实物夏使会在事后遣人送去,对抚问使属下人等则是赠送实物[28]。

第二日,金主遣使赐酒果。金主遣使到会同馆,名为赐酒果,实则包括许多内容。首先双方使节互相呈递名衔,于大厅宴饮。待宴饮结束夏使要对金主派遣的使者进行跪谢,并赠予金主使节“土物”(量与抚问史同),负责押送酒果的军士也有土物相赠。因夏使第二天要入见金主,金使命閤门副使至会同馆教授礼仪。待閤门副使礼仪教授完成,金使回时,夏使把“入见榜子”交予閤门副使,代为转交“礼进司”。最后便是夏使对閤门副使、礼仪教授人等赠送礼物[29]。

第三日,入见。馆伴使、夏使皆公服,三节人等皆“裹带”。馆伴使、夏使骑马至中门外,然后馆伴使与夏使里外换位,至左掖门外百步时,下马步行至左掖门。到左掖门时,需要对夏使及三节人等进行必要检查,使节及三节人等持物者不得入门,所带物品由金牵拢官暂为保管[30]。

正式入见之前要进行“殿上小起居”,即金馆伴使、引伴使代表金主在殿前对夏使及三节人等的接待。“小起居”结束,閤门使进殿奏告,馆伴使入殿,閤门使引夏使入殿,夏正使捧表在前,副使持笏随后。閤门使接表入内,夏使跪奏“弟大夏皇帝致问兄大金皇帝,圣躬万福”。皇帝象征性询问夏国皇帝,夏使再跪奏“弟大夏皇帝圣躬万福”。然后是向金主进献礼物,之后便是夏使对金主的接待与所赐汤药、酒果的感谢。最后金主对西夏使节进行赏赐。“入见“仪式结束后,金馆伴使、押伴使、引伴使和夏使回到会同馆仍要进行一次宴饮[31]。

第四日,押宴官、赐宴官就馆宴。金主派押宴使、赐宴使赐宴于会同馆,依旧互相呈递名衔,夏使先接待赐宴使,后是押宴使,馆宴中押宴使要与夏使及都管、三节人等喝酒致谢。馆宴结束,夏使向押宴使、赐宴使进谢御宴表,最后是夏使对押宴使、赐宴使等赠送礼物。第五日,称贺。和入见仪类似。第六日,赐分食,并赐酒果礼。金主派使者至会同馆为夏使赐食物和酒果等,所赐礼物与第二日赐酒果礼是相同的。待使者走后,夏使会将金主所赐的酒果等分食,会同馆里外门将军、监厨直长、馆都监、监酒食官、承应班祗候、众厨子、馆子、巡护军、馆伴所牵拢官等每人都分到。第七日,曲宴礼。第八日,奉辞之仪。曲宴礼、奉辞之仪与入见仪式相似,曲宴礼首先接待宋使,其次为高丽与西夏使,奉辞之仪则是夏使先行,高丽使与宋使随后[32]。

第九日,聚厅。与夏使第一天来时聚厅礼节一致。待聚厅完,便送至恩华馆,更衣而行。走时金主会派遣送伴使随同。金主会赐予使节银两和绢,以示犒劳,被称为“赐衣”。“凡赐衣,使副各三对,人从衣各二对,使副币帛百四十段,旧又赐貂裘二,无则使者代以银三锭,副代以帛六十匹,后削之。惟生饩则代以绫罗三十九匹、帛六十二匹、布四匹。金带三,金镀银束带三,金涂银闹装鞍辔三,金涂银浑裹书匣、间金涂银装钉黑油诏匣及包书、诏匣复各一。”[33]

西夏使节除完成上述金朝规定的礼仪与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贸易活动。金朝允许其在出使路途中与富商买卖,到都城后可以在会同馆进行贸易,“使人入境与富商相易”,“夏使至,或许贸易于市二日”[34]。西夏使节贸易时也有规定,贸易分为公私两种,即为国家进行的“公物”和自己私人物品的贸易,在贸易时候要把公私物品分开买卖,尽量把“公物”卖好价格。“往至他国时,官物当另卖之,所得价及食物当于正副使眼前校验,……以执前宫侍御印子印之”[35],“倘若买卖中官私物相近,不分别卖之,不许以官之好物调换私之劣物”,“若价格有高低而致官亏损,则量其因私获超利几何,以偷盗法判断”[36]。

使节的贸易对金与西夏都有重要意义,但西夏地处边陲,很多生产资料、文化医药等都依赖对外贸易,如確场贸易、使节贸易等。1189年,金世宗感“都亭贸易,获利渐少”,遂停止使臣馆内贸易,西夏“仁孝怒,以兵侵岚、石等州,掠人、畜而还”[37]便不难理解。

通过分析金对西夏使节的接待,我们可以得知使节的交往一定程度上开创并维持了两政权近百年的和平,使饱经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使北方农牧业地区得到了一个较长的休养生息阶段,与此同时使节往来也加强了两政权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彼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6〕~〔8〕〔10〕〔14〕〔20〕~〔24〕〔26〕~〔34〕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870,1398,1404, 1417,1450,1280,1424,1468,1408,870,871,871,871~878,871,871,872,873,875~878,878, 217.

〔2〕〔3〕〔18〕〔35〕〔36〕史金波.天盛改旧新定律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39,467,372,398, 569.

〔4〕刘建丽.略论西夏与金朝的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2005,(3):78-79.

〔5〕〔9〕〔11〕〔13〕〔16〕聂崇岐.宋史丛考[M].中华书局,1980.285,285,285.

〔12〕〔37〕吕士平.金丽使节贸易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23,613.

〔15〕戴锡章.西夏纪[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436.

〔1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208.

〔19〕史金波.中国历史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M].北京:中华书局,2008.97.

〔25〕王静.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制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52.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使节贸易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
海峡两岸的特殊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