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2则
2014-03-20沈修文
朱 杰,沈修文
(1.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 225700;2.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临床经验·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2则
朱 杰1,沈修文2
(1.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 225700;2.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医院,江苏南京 210008)
干祖望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寒、风邪袭窍,取辛甘之药升举清阳,温肺祛风,使阳和得转,阴凝自散;并采用“脱敏汤”“截敏乌梅汤”等自拟方,疗效显著。
干祖望;过敏性鼻炎;脱敏汤;截敏乌梅汤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称为“鼽嚏”“鼻鼽”等。清代周学海《读书随笔》中对该病有详细描述:“然见有早起,必嚏数十次”“无间寒暑,而寒天较甚”。由于患者体质各异、感邪性质有别及疾病发展阶段的不同,可见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不足、肺经伏热等不同证候,还有不少病例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夹杂者。笔者试整理干祖望验案2则,以飨同道。
案1 赵某,男,14岁,1987年10月13日初诊。症见喷嚏发作剧烈,痰涕似涌,色白质清,病史3年,四季皆然。平素怕凉,鼻常塞。舌苔薄,脉弱。体格检查示鼻黏膜苍白。辨证属肺气失调,当属桂枝汤证。处方:鱼腥草10g,白芍、辛夷各6g,桂枝、甘草各3g,细辛1.5g,生姜2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
1987年10月19日二诊:药进5剂,鼻痒程度有所减轻,除晨昏喷嚏发作依然剧烈,子午之际已减少。体格检查示鼻黏膜苍白转淡白,有分泌物潴留。苔薄,脉平。原方5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87年10月24日三诊:鼻中气息通畅,喷嚏明显减少,手足温。体格检查示鼻黏膜色淡白,无水肿,无异常分泌物。仍以原方调治20剂,每日1剂,水煎服。病情基本痊愈。
按 小儿肺常不足,皮毛鼻窍卫护功能减弱,易受寒邪而肺失宣降,水津不布则壅滞于鼻。《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涕候》:“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医学发明》:“皮毛之元阳本虚弱……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读书随笔》认为嚏之所作是“一缕寒邪,孤行气脉,而不为正气所容,故冲击而出也。”肺气虚寒、风邪袭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患者形寒肢冷是由清阳不能“发腠理”“实四肢”所致。《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化液……肺为涕。”涕为肺液,生理情况下,涕能滋润鼻窍,病理情况下,涕液分泌过多。故取辛甘之药合用,升举清阳,细辛温肺散寒,祛风开窍。小儿体质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鱼腥草可清肺热、制辛温药之偏,民间单味用于鼻炎,干师用于多涕尤妙,与辛夷共同引诸药归于肺经,使“清阳出上窍”,阳和得转,阴凝自散。
案2 祁某,男,36岁,1987年9月28日初诊。患者患有过敏性鼻炎,涕多狂嚏,有6年病史,春秋两季加重,近期发作剧烈,甚至尚未起床,病已发作,最近视物模糊,口干加重,咽不舒服。苔薄,脉平。体格检查示鼻黏膜偏淡,咽后壁轻度充血。质禀畏寒,药拒辛热,采用清温之法。为两全计,取截劫法。处方:地龙、穞豆衣、乌梅、诃子肉、百合、菊花各10g,桑叶6g,柴胡、防风、蝉蜕各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87年10月13日二诊:患者除脓涕仍然较多,偶伴血迹之外,其他症状如咽部不舒、狂嚏已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下午尚存在头脑昏沉,思维不敏。鼻腔未见异常,咽后壁仍充血,苔薄,脉平。唯黄浊之涕仍多,考“五液”之涕,为肺液,黄为热象。夹有血丝者,亦属营伤积热,故清泻肺经之热。处方:芦根30g,桑白皮、栀子、侧柏叶、鱼腥草、鸭跖草各10g,赤芍、牡丹皮、桔梗各6g,黄芩3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87年10月20日三诊:患者一度浓涕如胶,大量淌溢,唯分泌物中夹有少量血丝,从此即嚏止涕少,咽喉尚觉不舒。再取苍耳子散加减。处方:芦根30g,苍耳子、生地黄、玄参、麦冬、百合各10g,白芷、桑叶、辛夷各6g,薄荷(后下)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病情基本获愈。
按 干师自拟方“脱敏汤”由紫草、茜草、墨旱莲、蝉蜕、地龙等药物组成[1]。方中茜草凉无病之营,活已伤之血;紫草活血凉血,止一切瘙痒;墨旱莲活血解毒;蝉蜕疏风;地龙镇静。干师设此方常用于一般的过敏性鼻炎,而无明显脏腑虚损、阴阳失调者。对顽症,则断然采用民间铃医之“劫”法,投“截敏乌梅汤”,该方由乌梅、柴胡、五味子、百合、防风、甘草等药物组成。本案初诊即揉和以上二方、取截劫法为之,因见眼干咽痛上焦风热之证,再加桑菊轻宣,仅3剂即有见效。二诊见黄浊涕伴血迹、头昏沉、咽充血等肺经伏热之证,冥顽之疾得以截断扭转,此时当结合辨证,效亦更方。《锦囊秘录》谓“金叩乃鸣”,治欲制其鸣,先当清金。狂嚏多涕,是由肺热内郁、热盛生风所致。根据《辨证录》“金遇火刹成水”理论,干师采用自拟“清热脱敏汤”。方中以桑白皮为君药,清肺中伏火,泄上焦风热;臣药为黄芩、栀子,肝肺郁热兼顾。以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有赖少阳肝胆的疏泄正常。清肝以防木火刑金,也是获效的关键。同时,加凉血、活血之品,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最后,以苍耳子散合清热养阴之剂善后。干师随证裁方,灵活变通,值得借鉴。
[1]干祖望.干祖望医书三种[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9.
R276.1
A
10.3969/j.issn.2095-7246.2014.02.016
2013-12-05)
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发(2012)19号]
朱杰(1967-),男,主任中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