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V”和“V 错”
2014-03-19○李丹
○李 丹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875)
一、引言
“错”既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丁声树等(1961:68)举了下面两组句子:
(1)你错听了他的话。
你听错了他的话。
(2)你错打了主意了。
你打错了主意了。
丁声树等指出(1)中的两句“都有‘字句有出入’的意思,可是‘错听了’那一句还可以当‘不该听’讲”,而(2)中的两句“没有什么分别”,“意思差不多”。
词典中对用作形容词的“错”有两种解释:(1)不正确,(2)坏;差(多用于否定式“不错”)。本文考察的“错”表“不正确”义。
“错”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和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形成“错V”和“V错”两种结构。“错V”和“V错”有时候可以换用,有的意思变化较大,如(1)中“错听”和“听错”,有的意思差别不大,如(2)中的“错打”和“打错”。“错V”和“V错”有时候不能换用,如:
(3)在罗隆基被打成“大右派”之后,我成了“章罗联盟联络员”,错划为“右派”。(叶永烈《罗隆基之死》)
(4)吴兰珍仔细向主席台又望了一眼,发现自己猜错了,站在那里,默默无言。(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中的“错划”不能换成“划错”。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得到“错划”的用例102条,而“划错”的用例仅2条。(4)中的“猜错”不能换成“错猜”。“站错、跑错、问错、决定错”等一般也不能换成对应的“错V”结构。
本文主要考察“错V”和“V错”结构,比较二者在结构特征、语义、词汇化、主观性等方面的异同。
1.结构特征。进入“错V”结构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如“错说、错怪、错拿、错用、错看、错认、错听、错吃、错服、错答、错念、错记、错算、错想、错会、错疑、错解、错娶、错填、错配、错报、错译、错告、错划、错打、错抓、错杀、错斩、错放、错定、错判”等,也有少数双音节动词可以进入“错V”结构,如“错以为、错当成、错认为”等。
进入“V错”结构的动词也是以单音节动词为主,如“做错、说错、写错、讲错、教错、拿错、用错、看错、认错、读错、听错、问错、答错、喊错、唱错、念错、记错、算错、想错、猜错、打错、敲错、搬错、走错、配错、报错、抓错、装错、收错、买错、借错、判错、选错、干错、搞错、弄错”等,还有一些双音节动词可以进入“V错”结构,如“告诉错、怪罪错、拼写错、计算错、怀疑错、分析错、理解错、翻译错、介绍错、决定错、批评错、判断错、处理错、指挥错”等。
从进入结构的动词数量来看,“V错”结构比“错V”结构多。动词进入“错V”和“V错”结构的能力可以用等级序列表示为:“V错”>“错V”。
2.语音对语法会有制约和影响。汉语的韵律特征对“错V”结构中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的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冯胜利(1997)指出现代汉语韵律特征是以双音节为一个标准音步的。“错V”结构中,如果动词是双音节词,动词自身就构成了一个标准音步,双音节动词和前面的“错”形成的韵律结构不是很稳固,而单音节动词和“错”正好构成一个标准音步,在韵律结构上更为自然、稳固。
二、语义表达
刘振平(2007)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和作补语的情况,还特别考察“错”作状语的情况。“错V”和“V错”中的“错”表达的语义有共通之处,可以分成两类:
一是表达对事件是否应该发生的评价结果,说话人认为谓语动词表达的事件不应该发生。如(1)中的“错听”有“不该听”的意思,再如:
(5)我(曹操)错杀了人家。(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
(6)我当初错用了你,种下个祸根。(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7)给你开玩笑,我不该来,我来错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8)有些事我该做,我没做,有些事不该做,我做错了。(张铁城《百家讲坛》)
“错杀”表示“不该杀”,“错用”表示“不该用”,“来错”表示“不该来”,“做错”表示“不该做”。
二是对动作行为作用的对象、产生的事物是否符合动作者或说话人的主观要求或客观需要做出的评价结果,表示动作行为作用的对象或产生的事物不符合动作者或说话人的预定要求或者客观需要。如:
(9)没别的法子,只有照着蒋委员长说的主意办——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杨沫《青春之歌》)
(10)原因很简单,他们错用了人。(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11)一个因为画家错用了色彩或错用了线条就对他施以惩罚的政府准是个印象主义政府。(《读书》)
(12)反对派也乘机攻讦,指责首相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替罪羊”,预言他错打政治算盘。(1994年《人民日报》)
(13)在外来势力支持下对我国领土怀有野心,并对我国进行挑衅,但它们打错了算盘。(1994年《人民日报》)
(14)肉贩态度极好,连声致歉:对不起,是我把秤盘拿错了。(1996 年《人民日报》)
(15)这种结果把李靖完全搞糊涂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把那些小学的四则运算题全算错了,痛苦得要自杀。(王晓波《红拂夜奔》)
(9)中“错”表示杀的人不符合动作者的主观要求。(10)中“错”表示用的人不符合说话人的主观要求。(11)中“错”表示用的色彩或线条不符合客观需求。(12)中“错”表示“打政治算盘”产生的效果不符合动作者“他”的预定要求,而(13)中“错”是指“它们打算盘”不符合说话者的主观要求。(14)中“错”表示拿的秤盘不是客观上应该拿的那个秤盘。(15)中“错”则指“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客观需求的结果。
戴浩一(1988)提出了著名的“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简称PTS)”,指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错V”和“V错”中的“错”表示对动作行为作用的对象、产生的事物是否符合动作者或说话人的主观要求或客观需要做出的评价结果,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符合语序安排的时间顺序原则和认知的规律。所以,在表达这种语义时,“V错”比“错V”更占优势。
而超常的语序在语义上会有所不同。虽然两种结构中的“错”也都可以表示“不应该发生”的意思,但“错V”比“V错”更占优势。如(1)中“你错听了他的话”换成“你听错了他的话”,这时就只表示“字句有出入”的意思,不能表示“不该听”的意思。再如(7)(8)中“V错”的“错”表示“不应该发生”,句中还有“不该”的字眼来配合。吕叔湘(1966)指出“动形组合中‘形’的意义和形名组合中‘形’的意义没有多大差别,而形动组合中‘形’的意义则往往有所引申,甚至变化很大”。“错”放在状语位置上,“错”的意思发生了引申,即由“不正确”引申出“不应该(发生某一事件)”的意思,“错V”表达“不应该发生”的意思比“V错”更占优势。
三、使用频率与词汇化倾向
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并筛选得到“错V”的用例约780个,而“V错”结构的用例约有5000个。可见,“V错”结构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结构。前文把动词进入“错V”和“V错”结构的能力可以用等级序列表示为:“V错”>“错V”。
“错”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可以表示为:做补语>做状语。按照李泉(2005)单音节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原型序
“错”充当句法功能的原型性可以表述为:做补语>做状语。
具体考察“错V”和“V错”的句法功能,“V错”一般做谓语,而“错V”除充当谓语外,有时还充当主语、定语、宾语等,如:
(16)错译几例。(《读书》)
(17)他既不仰望上帝恩赏的糖果,也不讴歌母亲错打的巴掌。(《读书》)
(18)稍惜校对尚嫌疏略,例如图版目录,便有五条脱落、三条错标,令人十分惆怅。(《读书》)
另外,“错V”比“V错”更常见于标题中,如《错判的纠正与再审》《农业科技论文中应避免名词术语的错用》等。
“错V”结构中“错”是“贴身状语”,中间不能插入状语标记“地”或者其他成分。这样使得“错”和后面的动词结合得更为紧密,具有凝固化的倾向,如“错怪、错会、错配、错划”等。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发现,2002年增补版收录了“错会”这一词条,2012年版收录了“错告”一词,两版都收录了“错爱、错待、错怪”等词条,但都没有收录相应的“V错”结构。这一现象反映了二者在词汇化倾向上的差异,用等级序列可以表示为:“错V”>“V错”。
一般来说,不同的结构类型在词感上是有差异的,偏正结构的词感总体高于动补结构。冯胜利(2004)提出“左向构词,右向构语”。在韵律结构上,状中结构是左起的右向音步,是构词形式,而动补结构从右起的左向音步,是构语形式。张国宪(2006)也指出:“形+动”的状中构造不是一种自由的造句格式,而是一种句法构词手段。这和“错V”的词汇化倾向高于“V错”结构是一致的。
四、主观性
沈家煊(2001)明确界定“主观性”的概念,“主观性”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错V”结构和“V错”在主观性上有差异。
张国宪(2006)归纳了语词句法异位现象,包括“状语-补语”的异位,并指出“状语-补语”异位的句子可从主观性上获得诠释,如:
(19)a.他错娶了媳妇。
b.他娶错了媳妇。
a和b句在说话人的移情程度等级上并不等值。
“错”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事件是否应该发生、进行的评价结果,或者表达对动作行为作用的对象、产生的事物是否符合说话人的主观要求或客观需要做出的评价结果,在认知语义上具有[+主观评价性]。按照时间顺序原则,“错”应放在动词后面充当补语,然而有时却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受了寻求主观性表达的语用动机的促使。“错”表达评价结果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会涉及到说话人情感和认识,用于状语位置就将说话人的情感和认识凸显出来。所以,“错V”结构的主观性要比“V错”高。如(19)中a中“他错娶了媳妇”,可以表示他本不应该娶媳妇,也可以表示娶的媳妇不符合说话人或者动作者的主观需要,明显地带有说话人自身对事件的认识,同时也反映说话人的情感。而b中“他娶错了媳妇”是更为客观的陈述。a的主观性高于b。
五、小结
“错V”和“V错”结构在结构特征、语义、使用频率、词汇化、主观性等方面的异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1.在结构特征上,动词进入“错V”和“V错”结构的能力可以用等级序列表示为:“V错”>“错V”;在音节形式上,动词进入“错V”和“V错”结构的能力可表示为: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
2.在语义表达上,“错V”和“V错”中的“错”有“事件不应该发生”和“动作行为作用的对象、产生的事物不符合动作者或说话人的主观要求或客观需要”两种理解,但语序上的不同使得它们在语义表达上的优势理解不同,“错V”结构的优势理解是第一种,而“V错”结构的优势理解是第二种。
3.“V错”结构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结构。
4.“错V”和“V错”结构的词汇化倾向可以用等级序列表示为:“错V”>“V错”。
5.“错V”和“V错”结构的主观性差异可以用等级序列表示为:“错V”>“V错”。
[1]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2]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3]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冯胜利.动宾倒置与韵律构词法[J].语言科学,2004(3).
[5]李泉.单音形容词原型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
[6]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7]吕叔湘.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J].中国语文,1966(2).
[8]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9]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
[10]郑怀德,孟庆海.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