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管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4-03-18杨丽翠杨玉凤邢卉春

武警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抗病毒门诊依从性

杨丽翠,于 榕,杨玉凤,邢卉春

健康管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杨丽翠1,于 榕1,杨玉凤2,邢卉春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从性; 护理干预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依从性及其干预措施的关注远不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CHB患者院外管理模式的探讨和依从性的长期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管理,以评价其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非随机方便取样的方法,对2011-03至2011-10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CHB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4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维持目前的医疗护理流程不变,由责任护士和主管医师负责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病房内每月举行一次公休座谈会;出院前发放医患联系卡。

1.2.2 干预组 在上述基础上,还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进行健康管理。(1)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和指导;发放由笔者设计的《CHB患者自我管理手册》(内容包括:传播途径、化验检查、个人防护、抗病毒治疗、饮食、运动、婚育等);为每位患者建立统一的个人管理档案并延用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随访。(2)院外期间:由本科室医师和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负责患者院外期间的门诊随访,并将每次化验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患者的个人档案中;根据患者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干预后3个月内,每2~4周门诊随访1次;3个月后每4~8周门诊随访1次;两次门诊之间给予电话随访,随时接听患者的电话咨询,对于护理职责之外的问题及时和医师取得联系;参阅患者的个人档案,预约下次门诊时间;来诊前1周电话提醒,及时反馈化验检查的结果。每个月一次集体健康讲座,提前告知患者授课的时间和主题。

1.3 研究工具 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依从性问卷。

1.3.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和疾病相关特征(发现方式、是否初次发现、病程、既往抗病毒治疗情况等)。

1.3.2 依从性问卷 采用Morisky等[1]推荐评价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4个问题,即“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你是否自行改变药物的剂量或用药的频率?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自行停药?”。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均为“否”者即为“依从”;其中有1个或1个以上为“是”,即为“不依从”。

1.4 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对象入组时进行基线资料收集。出院后6个月,通过面对面、邮寄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1例患者进行第二次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随访31例,回收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90.3%;对照组追访40例,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62.5%。两组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 统计学处理 原始数据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抗病毒治疗的情况 40例干预组患者中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为87.5%(35/40);80例对照组患者中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者81.3%(65/8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实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和抗病毒药物种类对比情况见表1。

注:与干预组比较,①P<0.05

2.2 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依从性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②P<0.05

3 讨 论

3.1 良好的医患沟通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接受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5.4%(4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干预组能够确保医患之间充分的沟通有关。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HBV的药物,但荟萃分析表明干扰素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仅为40%左右,且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有复发的可能;口服核苷类药物虽然具有起效快(较快抑制HBV的复制)、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但易发生病毒变异,且存在治疗终点难以确定的问题[2]。因此,在开始治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如果医务人员在履行告知义务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则会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对治疗产生抵触或排斥;或者即使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也往往是出于无奈和勉强,不利于依从行为的保持。

3.2 加强健康管理 干预组患者出院后,负责的医护人员依然会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其用药情况、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负责的医护人员咨询,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对于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不适,在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的前提下,尽量使患者认识到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暂时的、并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减轻。个体化健康管理,依据患者的生活习惯提供给患者必要的技巧和经验,如教给患者自行注射干扰素的方法;使用手机提醒;每7片药为一个独立包装,并从周一开始服用;记服药记录等均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3.3 长期跟踪与随访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应该是贯穿疾病始终甚至是终生的。干预持续一段时间或终止后其效果将不可避免会减弱[3],因此长期持续或周期性的强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4]。由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必须在院外完成,因此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应该延伸到医院外,并且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对CHB患者实施由院内延伸到院外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力求使医护人员的监管贯穿于患者治疗和患病的全过程,是对传统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拓展和新的尝试。

[1] Morisky D E, Green L W, Levine D M.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 Med Care,1986,24 (1)∶67-73.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405-415.

[3] 毛 慧,沙秀兰,谭彩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护理干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2):301-302.

[4] 杜以真,张琴冈,刘 峰,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复发病例分析[J].肝脏,2004,9(3):5-7.

(2013-06-10收稿 2013-12-10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杨丽翠,硕士,主管护师,E-mail: yanglicui@sohu.com

1. 100141,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ICU病房;2. 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颌面外科;3. 100015,北京地坛医院内五科

R473

猜你喜欢

抗病毒门诊依从性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门诊支付之变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