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急诊抢救心脏骤停59例

2014-03-18刘晓冰郑彦宏

武警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起搏器心肺心室

吴 冰,刘晓冰,郑彦宏,崔 勇,张 萍

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急诊抢救心脏骤停59例

吴 冰,刘晓冰,郑彦宏,崔 勇,张 萍

无创心脏起搏;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电图表现为室颤与无脉性室速的患者,尽早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已成为共识[1],它虽然具有抢救成功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但抢救技术、方法并无重大突破。尽管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同时,使用人工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可以保证心脏泵血功能,维持有效血流循环,满足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流灌注,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1,2],但是经静脉心脏起搏术(transvenous cardiac pacing,TCP)耗时长,设备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限制了TCP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无创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技术(noninvasive transcutaneous cardiac pacing,NTCP)是急诊用于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和CA的关键技术之一[3],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抢救中的应用国内报道较少,我科2012-01至2013-10应用NTCP技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59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9例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12~82岁,平均(61.71±14.67)岁。发现心跳骤停至接受心肺复苏时间为即刻~30 min,平均(10.65±3.53 )min。其中11例为目击下心跳骤停。诊断标准:(1)意识丧失;(2)颈动脉搏动消失;(3)心电监护显示心脏骤停。基础病因:重度颅脑损伤8例,脑血管意外9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各种原因致休克7例,药物中毒5例,肺心病4例,溺水1例,电击伤2例,自缢1例,原因不明5例。按CA发生时间分为<5 min组(21例),5~10 min组(26例),>10 min组(12例)。

1.2 抢救方法 所有病例于接诊后常规记录抢救开始时间,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纠正可逆致死病因。进行常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出现室颤者给予电除颤,建立双静脉通道,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头戴冰帽,应用多巴胺升压,肾上腺素及阿托品按指南反复应用。对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者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复苏10 min自主循环不恢复者给予5%碳酸氢钠100 ml静脉推注。对心电监护显示心脏骤停者应用NTCP。

1.3 起搏器及其操作方法

1.3.1 体外起搏器 采用美国Medtronic LIFEPAK12型心脏监护除颤起搏器,起搏方式VOO,起搏电极板为配套的无创性临时起搏电极板。起搏电极板使用时限为8 h。

1.3.2 体外起搏操作方法 起搏电极板阴极放于前胸壁心尖部(女性应放在紧邻乳房下方),阳极放于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对体毛过多患者先行剃毛,保证电极板与皮肤紧密相贴、导电良好。连接好心电监护系统,将电极导线连接到起搏器,开启起搏开关,调节起搏频率为80次/min,起搏电流选择140 mA,保证心室夺获。一旦有心室夺获,调小电流直至无夺获(起搏阈值),在此基础上增加阈电流10%作为维持输出电流。

1.4 观察指标及起搏疗效评价

1.4.1 观察指标 (1)CA时间:自CA发作到接受规范心肺复苏的时间;(2)除颤次数:抢救过程中应用非同步电除颤的累积次数;(3)CPR时间:持续胸外按压累计时间;(4)肾上腺素用量:抢救过程中肾上腺素的总用量;(5)电流:起搏器保证心室夺获输出的最小强度电流;(6)NTCP操作时间:发现心电监护显示心脏骤停至完成起搏电极板放置、调试的时间;(7)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心跳恢复或可扪及脉搏并维持20 min以上。

1.4.2 起搏疗效评价 起搏的有效性参照Zoll的评价标准[4]:(1)起搏无效:仅出现脉冲钉样标记而无宽的QRS波和宽大T波;(2)起搏成功:起搏电流成功夺获心室,在钉样标记后紧跟宽的QRS波和宽大T波;(3)临床有效:起搏电流成功夺获心室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或血压可测得;(4)复苏成功:恢复有效循环和自主呼吸,意识清楚。

1.5 NTCP终止指标 自主心律可以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开始安装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或死亡。

1.7 结果

1.7.1 起搏疗效 本组59例中,起搏无效17例,起搏成功22例,临床有效13例,复苏成功7例,其中6例存活出院。起搏有效率(起搏成功+临床有效+复苏成功)为71.19%,存活率为10.17%(表1)。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灼伤等并发症。

1.7.2 起搏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起搏无效者与其他患者相比CA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除颤次数、NTCP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临床有效者与复苏成功者CA时间都较起搏成功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起搏无效者明显缩短(P<0.01)。

1.7.3 CA时间对起搏效果的影响 随着CA时间的缩短,(1)肾上腺素用量与CPR持续时间逐渐减少或缩短,CA时间<5 min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减少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ROSC成功率、存活出院率、起搏有效率等指标明显提高(表2、3)。

注:与起搏无效患者比较, ①P<0.05;②P<0.01

注:与CA>10 min组比较, ①P<0.05,②P<0.01;与CA 5~10 min组比较,③P<0.05,④P<0.01

2 讨 论

CA是临床实践中最严重的危重症之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丧失,由此可以引发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中断而导致严重缺血、缺氧,患者意识迅速丧失,短时间内死亡。CA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室颤,其次是无脉性室速和心脏骤停,较少见的是心电-机械分离[5,6]。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CPR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尤其是现代CPR的基本程序:即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长程生命支持确立后,CPR成功率显著提高,但ROSC后患者的总体预后未取得显著改善,因为心脏、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血流灌注中断后易发生缺氧性损害,而且在ROSC后还会发生再灌注损伤,尤其是大脑皮层在血流灌注中断4 min即可发生不可逆损伤[7]。CA发生后每延迟1 min,CPR成功率下降7%~10%,超过10 min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尽早接受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研究显示有效的胸外按压只能保障相当于正常10%的脑血流量和5%的冠脉血流量,无法满足心脏、脑的基本氧需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除有效的胸外按压和应用复苏药物外,最可靠的手段是人工临时心脏电起搏[8]。

临时心脏起搏可分为TCP、NTCP、心包起搏、经食管起搏4种方式。其中心包起搏因为需要进入心肌的外表面故多用于心脏手术过程中;经食管起搏虽然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但是因为电极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在急诊室使用较少。在急诊抢救中使用最多的是TCP和NTCP。NTCP适用于各种临床情况,可作为经静脉临时和永久起搏的过渡,英国复苏学会已将它作为高级生命支持的一部分[9]。因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已成为抢救严重心动过缓和心脏骤停的首选[10]。目前国内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心脏起搏仍常规选用经静脉起搏的方式,但多项对照研究[11,12]表明,在急诊抢救心脏骤停患者,TCP与NTCP的起搏成功、临床有效和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心室夺获后收缩产生的左心室腔内压力相似,而NTCP产生的心脏排血量高于TCP[13]。本组研究59例中起搏无效17例,起搏成功22例,临床有效13例,复苏成功7例,其中6例存活出院。起搏有效率为71.19%,存活率为10.17%,与文献[11,12]报道的采用TCP抢救的起搏有效率和存活出院率接近。本组完成NTCP所需的时间平均仅为(1.12±0.10) min,且完成操作无需其他设备配合,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进一步抢救治疗争取了时间,非常适用于院内甚至院前现场急诊抢救。NTCP是心脏监护除颤起搏器的固化功能,早期的经皮起搏装置因起搏电流强度大,在起搏心脏时同时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刺激性疼痛,而且根据肌肉的情况很难判断是否成功夺获[14],使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笔者在抢救中给予起始高强度电流(140 mA)尽早夺获心室,而后减小至略高于起搏阈值,更加快速、有效;起搏模式选择非同步的VOO可以不受胸外心脏按压产生的肌电信号的影响,避免抑制起搏脉冲的规律发放,起搏有效率达71.19%。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配备的新式除颤仪都具有监护、无创起搏、同步电复律和除颤多重功能,但是多数医院只将其用于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而未能有效利用其起搏功能。

本研究还发现,起搏时机对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CA时间<5 min的21例患者中起搏有效20例(95.24%)、ROSC 14例(66.67%)、最终存活5例(23.81%);CA时间>5 min的38例中仅有1例电击伤患者存活出院。以上结果提示CA发生后越早接受CPR,起搏有效率越高,肾上腺素用量和CPR时间越少,患者的预后也越好。原因可能是规范的CPR可以满足心脏、脑等重要脏器基本血流灌注与氧的供给,减轻了心脏、脑的缺氧性损害,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的电生理功能,减轻ROSC后的心、脑再灌注损伤,这些是NTCP成功的基础,两者协同可以明显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

总之,应用NTCP技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操作简单、起效迅速、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且无需其他设备配合,可以作为车载设备转运携带至现场抢救,对于急诊、院外急救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尤其适合于无条件开展TCP的基层医院和满足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反恐处突等卫勤保障任务的需要,战时也可在野战医院及战地救护中发挥重大作用。

[1] 梁伟雄.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9):944-945.

[2] 杨家进.心肺复苏术中行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的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9):776-777.

[3] 郑燕烈,吕新志,黄建华,等.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2):141-142.

[4] Zoll P M,Zoll R H,Falk R H,etal.External Noninvasive Temporary Cardiac Pacing:Clinical Trials[J].Circulation,1985,71(5):937.

[5]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7.

[6] 胡大一.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预防[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5):379-380.

[7] 沈 洪.心搏骤停复苏后挑战的新对决[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9,21(6):321.

[8] 孙得权,王联群,曾 仪,等.紧急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20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0,12(11):687.

[9] 于学忠.协和急诊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48-1249.

[10] 刘 平,李晚泉,黄雪兰,等.胸外按压联合应用经皮体外起搏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0,7(15):33-34.

[11] 李 缨,江慧琳,陈瑜越,等.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7,28(7):210.

[12] 安闽生,周 传,鲁跃华,等.经皮胸壁心脏起搏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04,25(12):1315-1316.

[13] Trigana J A,Remond J M,Mourot F,etal.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uring transcutaneous pacing[J].PACE,1988,19:856-862.

[14] Zoll P M,Linethal A J,Norman L R.Treatment of unexpected cardiac arrest by external electric stimulation of the heart[J].N Engl J MED,1956,254:541-546.

(2013-11-03收稿 2014-01-20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吴 冰,硕士,主治医师,E-mail:wubingwangjun@163.com

250014济南,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急诊科

R654.1

猜你喜欢

起搏器心肺心室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