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好导入这个“开场舞”
2014-03-17冯雪娟
冯雪娟
[摘 要] 导入正如人一生的初恋阶段一般,虽然历时短暂,却弥足珍贵. 优化初中数学导入环节,能够尽量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水平,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学习自觉性,在合乎初中生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极大提升. 本文将从桥梁建设、趣味渗透以及多维导入三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导入环节的具体优化设计.
[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入;优化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没有充分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和追求探索的内心状态,就迫不及待地向学生传输新知识,那教师所收获的将是一种冷漠态度的回应,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并没有引起内心的认知冲突和矛盾表现,便不会敞开心扉随意让这种陌生的东西进入内心. 可见,导入对于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的刺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通课前闭塞的思维状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新课授予之时活跃起来,又能够利用此平台连接新、旧知识,奠定课堂的整体教学基调,调节师生间的情感和心灵距离,为师生后续的教学对话和互动交流奠定深切的基础. 它就像人的初恋一般,虽然与人一生的婚姻相比,非常短暂,但却弥足珍贵且作用非凡. 而初中数学又是初中生所学课程中比较难学的一门科目,很多学生已经本能地对此产生了敬畏心理,甚至排斥,如果教师不能在导入环节重唤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数学学习的需求,那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无尽的负面影响,学生的阻碍心理将会演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反应.
做新、旧知识连接之桥梁
导入的最大作用和功能就在于为新知识的传授奠定基础,铺设道路. 作为逻辑性很强的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非常密切,导入环节设计的第一个理念必须是做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既能够了解学生对旧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能根据旧知恰当地把握新知教学的幅度和难度系数. 而在实际操作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新知的铺设和垫路,因为旧知可以在很多渠道中得到检验,如作业、前置学习以及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五课时“解直角三角形”时,本课的教学是基于前面正切、正弦、余弦等旧知完全掌握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当要有对这些旧知进行检验的环节,也要有开篇教学的重点部分,具体如下.
师:教学之前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情境,看看我们能不能轻易完成.
教师打开大屏幕,呈现一个案例.
师:上星期,老师带自己的孩子到公园放风筝,一起去的还有老师的一个侄子,他跟你们一样大.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数学知识. 也就是,当我们家的孩子在放风筝时,如图1所示,假设风筝线与水平线呈现 的夹角为35°,老师买的风筝线长95米,孩子的手离地面1米,这时,老师想要考考老师的侄子,问他此时风筝的高度是多少. 结果,他没帮老师算出来,所以,老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它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呢?
生马上结合已学知识进行了计算.
师:你们是利用什么知识进行计算的呢?
生:正弦……
师:对了,能学以致用,非常聪明!那如果我们只知道AC的长度,假设为50,你们能够算出此时风筝的高度吗?
生:能,用正切……
师:对啦,那老师继续变换条件. 假设我们不知道AB与AC的夹角,只知道AB与AC的长度,此时,你们能算出风筝的高度吗?
生:能,太简单了!用勾股定理……
师:非常好,老师发现大家对前面的知识都学得很踏实.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解直角三角形.
……
反思 整个导入环节非常严谨,既有引导学生进行旧知的回顾和记忆,也有新知的导入认知,以变式练习来引导学生重新回顾和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与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吸引学生眼球之趣味
我们前面对导入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大势宣扬,并不是因为导入是一种笔者新发明的新型教学思路,而是指所有的导入设计形式都具备这种独特的现代功能. 导入在过去传统数学教学中也存在,只是过去的导入一般局限在旧知的回顾上,几句开场白过后就直接进入新课教学阶段,而笔者所谈论的导入是基于初中数学课程特质,结合新课改和时代教育理念下的概念模型,它以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和学习状态为基础,从积极心理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出发,尽量设计出富含趣味性、生动性、敏锐性的数学导入元素,以唤起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有意注意,重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所以,初中数学导入环节优化设计的另外一个原则就是,无论以何种形式作为数学导入的载体,都必须蕴涵能够刺激学生积极思维和心理的要素.
例如,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一)”的第三课时“统计图的选用”时,很多教师都片面地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导入时往往以直接性的新知教授来展开,结果引起的大多是学生的反面情绪. 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图,并能够依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开门红”,如以游戏的形式介入或以典型的问题情境作为依托.
师:假如老师要考查学生在课后用来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以优化作业布置结构,并奖励那些在课后积极学习的同学,现在老师向同学们呈现三幅图,主题都是关于“敏敏同学一天的时间安排情况”,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三幅图.
教师分别在大屏幕上展示“敏敏同学一天的时间安排折线图(根据时间安排的多少来画图)”“敏敏同学一天的时间安排条形图”以及“敏敏同学一天时间的安排扇形图”.
由于这个调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大家都认真地观察这三幅图,好像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教师的嘉奖一般.
师:现在,假如老师要开始调查敏敏同学这一天用来学习的具体时间,你们认为应当看哪幅图?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扇形图. 可以用一天的24小时乘用来学习所花时间的百分比.
师:很好,还有人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条形图. 很简单,标注“学习时间”的那个条形是多少时间,就是敏敏用来学习的具体时间.
师:非常好. 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呢?
生:第二种.
师:对了,所以我们如果要了解具体的一个数,可以选条形统计图. 那如果老师希望了解敏敏用来学习的时间占一天时间的百分比,你们认为应选哪幅图呢?
生:扇形统计图,因为这个最简单,直接看比例就好了,不用进行计算……
由于刚刚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和探讨,学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大声地说出答案.
含多种情境渗透之方式
众所周知,就算是钢铁,如果持续不断地以同种力量对其进行扭转,它早晚也会出现断裂的结局,而对于具有思想意识和行为主动的初中生来说,如果一如既往地以同种方式来作为导入的载体,如谈话法、回顾旧知法、故事引入法等,学生必然早早萌生起排斥和厌恶的心理. 与钢铁不同的是,他不会等待自己毁坏的到来,而会采取主动的规避措施,从而使得数学教学成为师生对抗的战场.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当积极开发各种导入形式,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出最合乎学生的综合导入形式,如循环但不规则利用游戏法、图片观察法、视频欣赏法、小品导入法、歌唱引入法等.
例如,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一)”第四课“平行四边形”时,这是一节几何问题学习课,教师的导入可以充分体现出直观化的特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探究实践中学会利用数形结合解答实际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如教师在导入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图形“秘密”识别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搜集一些实物图形,这些图形不仅漂亮,而且经过教师在PPT上的组合,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为平行四边形的介入扣起课堂之门.
师:这是一些非常漂亮且小巧的东西,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好的,假如哪位同学能够全部认出这些东西的基本形状,老师可以考虑送它一个.
此时,学生会被吸引,进而投入到这些小东西的观察和认知中,有的学生为了博得一言,甚至与周围同学交流起来.
活动二:剪纸拼叠活动
师:现在我们继续进行我们的活动,你们将拿到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张纸,请同学们将这张纸对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用剪刀剪下这两个三角形,并根据自己的想法,看看能利用这两个三角形拼出哪些图形. 拼出图形最多的学生,老师有奖励.
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动手实践和拼叠中,拼出的图形有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总之,良好的导入设计就像一场振奋人心的开场舞,能够为后续的新课教学增强力量,提高热情.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生所面临的较为困难的学科,如果没有设计出高效、生动且能够连接新、旧知识的导入,学生就不会完全将自己的学习情感融入其中,也就难以完全发挥自己数学学习的潜能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