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巴陵戏剧的领军人物
——周扬声

2014-03-16陈湘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巴陵岳阳市

陈湘源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岳阳 414000)

现代巴陵戏剧的领军人物
——周扬声

陈湘源

(岳阳市文物管理处,湖南岳阳 414000)

巴陵戏是岳阳民间艺术的瑰宝,近四百年来,有无数艺人前赴后继,为巴陵戏剧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周扬声即是现代巴陵戏的领军人物。本文从“苦难的童年”、“难解的情结”、“求索的楷模”、“敬业的典范”、“传承的人梯”诸方面进行探讨,从而确立其领军人物地位。

周扬声;现代巴陵戏;领军人物

周扬声(1932-2010),是建国后与李筱凤并驾齐驱、为巴陵戏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剧协常务理事,岳阳市政协常委、市文联副主席、巴陵戏团团长等职。他不仅创造了李三保、陆文龙、孙悟空、何腾蛟、海舟、闵爵、白求恩等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而且,为巴陵戏武戏艺术的发展、表现现代生活和培养接班人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笔者与周老亦师亦友,2010年4月周老辞世时,笔者曾赋诗悼念,既寄托无尽哀思,又简略概括了他的艺术成就:

艺海扬帆七十年,呕心沥血艺精研。长沙争说李三保,湘沪竞传《九子鞭》。演丑扮生神率戏,溶京化汉水入盐。星辰殒落悲无限,谁复挑灯继夙缘。雨打寒梅落晚春,悲歌一曲满洞庭。承前启后李筱凤,继往开来周扬声。一代宗师归泉壤,百年青史记忠贞。灵堂揾泪思遗愿,应教巴陵戏振兴。

苦难的童年

1934年的冬天,湘西洪江县城的街头显得格外寒冷。刚满两岁的周扬声,尾随着身体瘦小的母亲,沿街乞讨流浪已经两年了。他还在襁褓中,生父即已辞世。母亲因受旧思想的影响,怕儿子不给她养老送终,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将他父亲的生世告诉他。所以周扬声至死也不知道自己生身父亲的姓名和生世,只知道周太保是他的继父。周太保是巴陵戏六合公岳舞台班的红净,衣食仅能自给,此时随班在洪江演出。平日信步街头,曾多次遇见周扬声母子破衣烂衫流浪乞讨,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将他母子收留,组成了一个患难家庭。

这时,周扬声虽然结束了沿门乞讨、衣食无着的日子,却又随戏班过起了“日食千家米,夜宿古庙西,锦绣包穷骨,一伙讨饭的”生涯。这首打油诗,是对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穷苦艺人的生动写照。他未及六岁,继父就开始教他唱戏,八岁拜师,初学小生,后工蹻旦。因为变声期坏了小嗓,后来改行从名丑苏来保学习武生。经过三年的刻苦磨砺,终有所成,且小有名气,人们昵称他“扬伢子”,与当时随班习艺,亦小有名气的“三鼎甲”蹻子胡仙霞之女胡银仙、大花李安生之女李玉仙,并称“小三鼎甲”。这些熟悉的名字,如今老戏迷仍然记忆犹新。由于战乱和饥荒,周扬声还是过着衣不暖身,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在社会底层挣扎煎熬。

难解的情结

戏班生活虽然困苦,但苦难中建立起来的情感,既深厚又纯真,它让人终身不能释怀。就是这份真情,促使周扬声为巴陵戏努力奋斗了一辈子。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7月,周扬声随岳舞台从华容返回岳阳。刚到岳阳,他便积极地加入到了迎接解放军进城的行列,学扭秧歌、打和平腰鼓、排新戏,日夜忙个不停。当时他还未满18岁,因为在“迎解”义演中表现突出,被解放军首长相中。某部骑兵师的师长,要他去当随身警卫;四野前卫团的领导要他随军南下,去参加解放南方的战斗,想培养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铁路保卫科的科长,又要保送他去当巡警……突如其来宠幸,真使他心旌摇荡。可是,他割舍不下养育了他16年的巴陵戏!他摒弃了一切梦想,决定安安心心在巴陵戏班好好工作。

1990年代,剧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每年只下拨人头工资65%,其余部分要靠演出收入解决。由于演出市场不景气,经常是入不敷出,越演越亏。在他退休的前两年,领导上考虑到他1960年便担任岳阳巴陵戏剧团的团长,“文化革命”中又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下放铸锅厂当翻砂工,30多年来为巴陵戏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剧团工资没保障,决定调他到岳阳市文联去当专职副主席,他婉言谢绝了。不久,又找他谈话,请他到市文化局当顾问。他却说:“领导对我的关心,我都心领了。目前剧团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在这个时候我怎能只顾自己,撒手离开!”没办法,领导只好依了他。退休办手续时,由于承办人的疏忽,将他作为一般退休干部办理。事后有人跟他说,你是1949年7月参加工作的,应该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他却淡然付之一笑:“办都办完了,何必再给组织添麻烦。”就这样,他以实际行动鼓励剧团的在职人员,与同事们同艰共苦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求索的楷模

旧社会,因生活所迫,周扬声从未进过学校门,是个典型的文盲。建国后,为了当好人民的演员,演好戏为新社会服务,他积极参加夜校学习,仅湖南两年便摘掉了文盲帽子。1951年,组织上又送他到省总工会学习,回来后即参与了剧团的领导工作。经过不断努力,他自学戏剧理论“斯氏体系”,后来不仅能导演古装戏,而且能导现代戏。

在表演艺术上,他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原来他发蒙学戏时戏路就较宽,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条件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他又兼工靠把、老生、丑角。改学靠把,他仅用七天,就将身段复杂,技艺繁难的《秦琼表功》拿下。他学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由于他掌握了丰富的传统程式,因此他在创造人物时,舞台语汇运用自如,故能塑造出各种性格迥异的角色。如《审剌客》的闵爵,他借鉴大花脸“凤展翅”的水袖技法,表现闵爵抑制愤怒,巧审剌客的处理恰到好处。他塑造的纯真勇武的李三保、质朴天真的陆文龙、机趣幽默的杨香武、英勇刚毅的何腾蛟等等,性格鲜明,令人称绝。

他虚心向兄弟剧种学习,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使巴陵戏的舞台语汇不断丰富完善。1954年,他拜著名京剧演员郭叔鹏、陈鑫芳为师,刻苦学艺,并将所学技艺传与艺友,共同锤炼琢磨,使之如盐入水地溶化在巴陵戏的表演艺术中。就这样,一批经过改造的剧目:《大闹天宫》、《金钱豹》、《琵琶洞》等等,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他那轻盈飘逸的“棒舞单刀”、“滚钢叉”、“抛铜锤”等特技,仍萦绕于老观众的脑海。原来巴陵戏的翻打扑跌,多是源于杂技,比较单调。这时他虽年过二十,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开始练一些高难度的翻扑技巧。在没有老师保护指导的情况下,他与艺友肖远柏等结伙到湖边的草坪练功,经常摔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仍然迎难而进。由于用工刻苦,终于练出了“出场”(后空翻)、三个“小翻”挂“提”、三个“虎跳”三个“前扑”等筋斗。因此,成为了巴陵戏的一代“美猴王”。

他善于博采众长,虚心听取意见,刻意求新。1955年,沙市京剧团有位姓朱的麒派老生演《坐楼杀惜》,当演到宋江突然记起梁山密信,是在阎惜姣房中开门失落时,一反常地用了一个高“坐蹬”,来表现宋江的惶恐心情。他在台下看到,心中暗暗叫绝:用这招表现当时宋江的心情,真是入木三分。为练好这一绝招,他竟折坏了两双高底靴。1958年,他在湖北宜昌演出《巴将军》,有位老戏迷看戏后向他指出:“根据巴将军当时的心情,你的这段剑舞既花哨又冗长,不太适合当时的情境,有卖弄技巧之嫌。”他听后十分敬佩,即向老者求教。老者见他如此谦虚,随即请他到家中,传授了一套洗炼的“剑法”。一经溶入剧中,果然锦上添花。1960年,湘潭专区组织青年演员汇演,作为团长,为了培养青年演员,他自己没有安排节目。地区汇演后,省里又组织汇演。领导考虑他已年届28岁,虽然名气很大,却还没在省里拿过奖。于是便要笔者将已在地区获奖的《九子鞭》海舟一角,让给他演,并说:“你今年才16岁,来日方长。”笔者欣然允诺。他是我的师父辈,却十分谦逊地一招一式向我学习,并肯定笔者将生行的念白技巧揉入丑角表演的作法。他说:“这对表现海舟的幽默机趣,智斗权奸,产生了妙趣横生的效果”。后来他又将武丑的“鲤鱼打挺”、“乌龙绞柱”等跌扑技巧引入,文戏武唱,真是异彩纷呈。1963年,他毫无保留地将此剧传授给上海京剧院,让他们凭借此剧获得了全国京剧汇演的金奖。1980年,他饰《审刺客》的闵爵,在《六部大审》中,借鉴大花脸“鹰展翅”的抖袖程式,反复两次,表现闵爵强忍愤怒、耐心开导刺客的情感,恰到好处。

1961年在长沙的一次会议上,有领导说:“地方戏‘打出手’,我省只有省湘剧院!”他毫不服输地登台表态:“一年后请各位看巴陵戏的‘出手’。”回岳后,他物色了两个武旦和一批男武功演员,分别将京剧武功技巧繁复、难度极大的“出手”戏《虹桥赠珠》、《盗仙草》、《雁荡山》等引入巴陵戏,以戏练人,分兵突击。一时间舞台上下,刀枪飞舞,热气腾腾。不到一年,这些戏就唱响岳阳,名动湘鄂,令全省同行咋舌。这一举措,既丰富了巴陵戏的上演剧目,又全面提高了巴陵戏的武戏艺术,还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使巴陵戏舞台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

为了巴陵戏表演好现代生活,周扬声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从移植京剧革命现代戏到创作演出现代戏,他一直不遗余力,潜心探索。为演好现代戏,他经常带领青年演员深入工厂、农村和部队体验生活,向工农兵学习,创造反映现代生活的舞台语汇。1965年,为了演好焦裕禄,他跟随县委书记毛致用在华容农村一起生活了两个月。这为他后来成功地塑造焦裕禄、雷锋、白求恩等英雄人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他常说:“与时俱进,是戏剧艺术的本色。一个剧种,如果不能表现现代生活,它必将被时代所遗弃。”

敬业的典范

周扬声有着良好的台风和优秀的艺德。他对艺术的敬畏,是尽人皆知的。他的每场演出,皆如战士临阵,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常常回忆师父苏来保的话,教育青年演员:“好的台风,是一个艺人的基本品德,既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一个艺人成功的法宝。每场戏你都全神贯注地用心去演,你的艺术水平若还提不高,那岂不是怪事!”

他嗓子不太好,高音区上不去。他就学习京剧麒派的唱法,在中、低音区行腔韵味,他紧记巴陵戏“字是骨头腔是肉”的名言,力求把每个字都念准,运用丹田之气,清楚地送到每位观众的耳朵里,帮助观众了解剧情,欣赏艺术。谁要演出不认真,就像挖了他家的祖坟。遇到有人笑台、误场,他总是毫不客气地严厉批评:“观众是我们的夜食父母!人家拿钱来买票看戏,是来欣赏艺术的。你这样干,对得起你的工资不?”

在艺德方面,周扬声也是我们的楷模。1959年演出《何腾蛟》时,打下把的不小心,失手将他的右眼刺伤,当时眼冒金星,鲜血直流,他强忍疼痛,擦干血迹,继续演出。进到后台,有人提出急救箱要给他上药。他却说:“那像什么,古代哪来的胶带纱布?”于是弄了一小块火柴皮压住伤口止血,坚持演完了全剧。1962年,在益阳演出《虹桥赠珠》,他在翻“虎跳前扑”时,台板突然断裂,致使他的左脚踝关节半脱位,他跛着一条腿,硬是将戏全部演完。散戏后,他躺在衣箱上不能动弹,请来治疗的骨科医生惊异地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演出,真是奇迹!”

传承的人梯

艺友们至今称赞笔者为“长工团长”,其实,笔者是继承了老团长的精神。周扬声在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勇挑重担,又团结友爱,吃苦耐劳,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以前剧团装车卸车,装台卸台,都是全体演职员一齐动手。作为团长,他总是身先士卒,经常是一身汗水一身泥,台一装完,又急着去化妆演出。由于团里人手紧,他主演的戏又多,加之俗话说:“岳舞台的戏,唱死无人替。”因为观众买票看戏,就是冲着名演员来的。所以无论多忙多累,凡是该他上的角色,他都挺身而出。当时剧团经济困难,有时缷台装车后没安排夜宵,他就自己掏钱请大家吃面。为了保障运导具车辆的安全,有时他还自己押车,坐在货车的尾部,上面虽有雨布盖着,可灰尘是无孔不入的。等下车时,灰头土脸,鼻孔里都是泥,活脱脱成了个泥人。每当在乡镇舞台演出,他总是在舞台上开铺守行箱。有人劝他:“您年纪大了,让我们守吧。”他却说:“我睡了一辈子的台板,习惯了。何况这里有剧团的全部家当,睡在这儿心里踏实。”他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影响了巴陵戏几代人。

唱戏是碗年轻饭,巴陵戏几十年来,就没有离开过培养青年演员这个中心话题。为培养巴陵戏的接班人,几十年来,凡是后学青年,无论拜没拜他为师,他都视作自己的徒弟,精心辅导,严格要求。因为他既是团长,又是导演,责无旁贷啊!1980年,剧团又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他当即主动请示领导,积极组建了青年演出队。在分队的五年中,他长期与青年队走村串镇,摸爬滚打。当时为了解决百分之三十五的工资缺口,一天一般演两场,有时还加演上午场,演出任务繁重。此时他正值旺年,一般来说,这是好演员扬名的大好时机。他却主动让台,放手让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自己跑龙套,演配角。为了让一代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他不是抽出午间休息时间,就是深夜加班加点,给青年演员教戏说戏。就这样,培养了熊岳刚、吴三元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他是现代巴陵戏剧史上的领军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为巴陵戏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0年4月,在周老弥留之际,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和岳阳市文化局的领导到病榻前探望,他开口讲的一句话,就是“请领导重视巴陵戏”。周老至逝都念念不忘巴陵戏的复兴。

参考书目: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89.

[3]湖南省岳阳地区戏曲工作室.巴陵戏教学演出纪念册[Z].,1984.

[4]湖南戏剧家协会.剧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3)合刊.

[5]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我们走过的路[Z].2001.

[6]岳阳市巴陵戏剧团.巴陵戏丛谈[Z].2005.

(责任编校:张广宇)

Leading Figures of M odern Baling Drama——Zhou Yangsheng

CHEN Xiang-yuan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Office of Yueyang City,Yueyang,Hunan 414000)

As the treasures of folk art in Yueyang,almost four hundred years,Baling Drama has attracted countless artists who are willing to devote all their life energy on it,Zhou Yangsheng is the leading figure of themodern Baling Drama.In this paper,themiserable childhood,complex of refractory,model of search,model of professional,inheriting helper were discussed,so as to establish his leading position.

Zhou Yangsheng;modern Baling Drama;leading figures

K 825.78

A

1672-738X(2014)05-0050-04

2014-05-17

陈湘源(1944—),男,湖南岳阳人,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岳阳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巴陵岳阳市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第一中学云帆文学社
岳阳市鸿达蜂业有限公司产品参考价目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395中队
岳阳楼
岳阳市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反思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两个妈妈
湖南省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岳阳市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仇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