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让教育格局更开放
2014-03-13王左利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MOOC:让教育格局更开放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几乎每个教育群体都能在MOOC上找到利益诉求,这就难怪MOOC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的风暴了。
MOOC 是2013年毋庸置疑的热点,并一定会在2014年有很多深入的实践。本刊曾整理并刊发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他提到一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他说,MOOC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创新平台,它会放大、优化传统课堂,但在可预期的未来绝不会取代传统课堂。MOOC会对平庸的大学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但拒绝平庸、顺变求新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依然会非常好的运作。
在MOOC出现之初,有人说,“MOOC点燃了学习者的热情。”“点燃”这个词用得一点也不过分。但MOOC同时点燃的,还有教师、信息化工作者的热情。
MOOC的魅力在于——能将众多参与者的兴趣点打通:计算机系教授可以讨论MOOC中涵盖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专家可以思考MOOC的教育模式,学校则寄望于通过MOOC扩大知名度,学科教授则可以参与MOOC进而实现培育天下英才的情怀。总之,MOOC让许多不同视角的人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进而把MOOC视为“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高校中几乎每个群体都能在MOOC上找到利益诉求,这就难怪MOOC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的风暴。
中文MOOC现在看来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划分,从实施者来看,一种是教育领域的,一种是商业的。从参与方式来看,一种是直接参与,一种是自己做平台。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做法截然不同。北大重在优质资源的呈现,而清华则更雄心壮志,“清华学堂”要做的是平台。
MOOC的前期发展有目共睹,但这仅仅是开始。MOOC要想成功(当然这种成功并非是将高等教育的实体取而代之,而是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遇到很多挑战。
相关人士认为,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教育方式有非常大的区别,在线教育必须考虑中国的教育方式以及文化特点。如何做好MOOC,做好在线教育,需要冷静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总结认为,在中国发展MOOC存在几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动机,这是最大的问题。第二,是要学会在线参与的学习方法。第三,机制问题是比较大的一个困难。
可以预料的是,2014年国内将会有更多大学加入MOOC。那时候对MOOC的关注点则将落在:如何组织实施、如何激励教师、如何制作课程等一些非常具体的层面上。
对于参与MOOC的每所大学以及参与MOOC的每位老师来说,这都是件新鲜的事情,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于MOOC也有很多质疑。对于商业市场来说,可能会存在盈利等相关衡量因素,疑虑不会少。但对于大学来说,将那些优秀的课程搬上互联网让全部人看到它,这本身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也是服务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后记:
2013年,本刊对MOOC的报道贯穿了全年。4月刊《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重在介绍全球MOOC的进展以及各界对MOOC的讨论。9月刊《MOOC生态初现》则关注MOOC的具体落地实施。年末,在全年报道和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MOOC白皮书:http://www.edu.cn/html/rd/MOOC/。MOOC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术,更是一种教育战略,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