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加夫里洛夫的钢琴艺术

2014-03-13冯秋实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北京100024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练习曲洛夫踏板

冯秋实 (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 北京 100024)

浅析加夫里洛夫的钢琴艺术

冯秋实 (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 北京 100024)

本文通过笔者对加夫里洛夫2013年9月18日国家大剧院现场演奏听评及演奏后与加夫里洛夫的交流,结合加夫里洛夫的一些唱片,浅析加夫里洛夫钢琴的演奏技术特点及加夫里洛夫对艺术作品诠释特点。

人物介绍;演奏技巧;音响效果;唱片版本评析

一、传奇的人生经历

安德烈•加夫里洛夫(Andrei Gavrilov)是二十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最为杰出的钢琴家之一。1955年9月生于莫斯科,其父是一个有名的画家,其母亦是一个钢琴家,师从涅高兹,同时在加夫里洛夫的年少时期,母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15岁的加夫里洛夫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升入莫斯科音乐音乐学院,同年摘得全苏钢琴桂冠,三年后获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第一名,因此而一举成名。在他18岁获得柴赛第一名的同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首次登场,作为他最崇拜的钢琴家李赫特的替补人而扬名世界舞台,从此奠定了加夫里洛夫的演奏生涯。加夫里洛夫在1976年到1990年间成为EMI公司的独家艺术家,1990年10月加夫里洛夫和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公司签订独家合作,录制了大量巴赫、肖邦、格里格、普罗科菲耶夫等作品。这些录音更好的推进了他钢琴事业。与李赫特大师合作的经历是在1979年在EMI唱片公司一起录制亨德尔的16首钢琴组曲。他们相处的短短日子里,并没有互相讨论乐谱,只是熟悉对方的八首乐曲,以便翻谱时协调好及不出差错,这一点李赫特还在乐谱上做了标记,体现了大师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这7年,加夫里洛夫和一些大师一样退隐舞台,而他转向学习宗教和哲学,这对他的艺术道路有着很关键的一步,使他的演奏风格有了一些更加自由的改变,演奏技艺更加精湛、无与伦比,技巧上鬼工雷斧。2001年复出舞台在阔别16年之久的莫斯科,一晚演奏四首钢协,自此之后更加常态的在世界各国演出,也使得我们有幸在今年北京听到大师的声音。同时,笔者坚信,2013年9月18日加夫里洛夫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可以说是2013年年度中国最好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之一,我们有幸第一次在北京听到加夫里洛夫的声音是幸运的,我们期待大师下一次的到来,诠释更多作品。

二、惊艳的演出现场

当晚的音乐会演出是全场普罗科菲耶夫,其中上半场演奏《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组曲,下半场演奏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返场演奏两首:一首肖邦升c小调夜曲,一首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可以看出加夫里洛夫对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的喜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套组曲创作背景是起初剧院以芭蕾舞剧的乐谱不适宜舞蹈编排为理由拒绝,普罗科菲耶夫认为他寻求一种简练、淳朴的东西希望直接打动听众内心,于是他把十首乐曲改编成钢琴组曲。他深深鞠了一躬后径直奔向钢琴,上来四个八分音符和旋“砸”下去,先声夺人,接下来以弦乐的音色反复旋律,八度大跳的娴熟与力量,将节日舞蹈的盛大热闹的场面表现出来。组曲中的第二首钢琴则模仿大管音色,旋律中的切分音以及重音增加了趣味性使乐曲富有谐谑、顽皮色彩。组曲中的第三首,是回旋曲式的小步舞曲,左右手的对比鲜明,同时也将俄系钢琴学派音色多变表达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含而未露的嘲讽,对贵族舞会的嘲讽。组曲中的第四首展现的是女主人公朱丽叶出场的音乐画像,加夫里洛夫的演奏将透明的织体结构,明朗的色彩、飞快的速度以及柔美的旋律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五首演奏前加夫里洛夫幽默的说了“ballet for free. ”同时“左右开弓”,把音量弹到了最大,似乎歇斯底里的咆哮,但并没有影响到假面舞会的活泼气氛。在他演奏了仅仅26分钟左右,刚刚弹完第九首最后几个大和弦用力弹完之后,琴弦断了。观众为他迷人的音色折服鼓掌,并没有意识到琴弦已断。此时观众有的发出了笑声有的喊着“bravo”,接下来演奏这首组曲里的最后一首,罗与朱在离别前,似乎与琴弦与琴的分离有异曲同工之妙,则用纤细的触键描绘了分别夜之恬静,两人的不舍。上半场安排一首套曲,值得探讨的是加夫里洛夫力量控制以及踏板的使用。长踏板、短踏板、重音踏板、抖踏板、左踏板等综合运用反映了加夫里洛夫技术得心应手以及对音乐诚挚态度。下半场令我最深刻的就是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之前听过这首曲子众多版本,这次现场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令其他版本难以望其项背。连与他个人1993年DG发行的CD在处理上整体性也有所不同。在曲子中的音阶半音阶还是琶音制造出更具“交响化”音响效果,同时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音色特点表现淋漓尽致。返场两首,肖邦夜曲有人说其演奏“神经质的速度突变”,但笔者认为自由的节奏并没有影响到对曲目的表达,同时加深了听众对作品本身的理解;最后一首以其经常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作结,表达作者对普罗科菲耶夫的喜爱,火爆的炫技、多变的音色使整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

三、优秀唱片版本评析

1.加夫里洛夫1986年在EMI录制肖邦练习曲全集,不仅速度上是最吸引听众的地方,对于音响的控制也有极大的天分,这是肖邦练习曲最好的演绎版本。肖邦练习曲大部分作品以训练右手为主,音乐变化及和声走向则在左手,加夫里洛夫的演奏将每一首练习曲演奏如诗意一般的表达出来,对每首曲子结构敏锐的洞察力将每个细小的乐思都展现出来。可以说,加夫里洛夫的演奏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思想表达上都是这套练习曲的最佳范本。

2.加夫里洛夫1993年在DG录制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采用4D录音技术。古尔德是那般旋律的哼唱,无可匹敌的速度;席夫如贵族般的温柔优雅,规矩严格。但加夫里洛夫是独一无二的,把情感冲突装进了巴赫里面,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里面,正如《圣经旧约•传道书》里的一句话:“阳光之下毫无新鲜之事,一切的劳碌都是虚无。”一切又仿佛回到原点!

[1][英]马克•兹尔波奎.金石译.《与加夫里洛夫谈钢琴艺术》.

[2]孙栗原.《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研究》.天津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练习曲洛夫踏板
一种重型汽车组合踏板开关检测装置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焚诗记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古筝教学中的练习曲训练方法分析
关于踏板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