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突出矛盾

2014-03-13徐锡和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文化站浙江宁海3156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集镇文化站村落

徐锡和 (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文化站 浙江宁海 315600)

浅谈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突出矛盾

徐锡和 (浙江省宁海县茶院乡文化站 浙江宁海 315600)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但是,缺乏法制保障、群众观念和科普含量,也是当前综合乡镇文化站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

强化法制性;坚持群众性;突出科普性

综合文化站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城乡基础公益性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虽然,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三大突出矛盾:

1.缺乏法制保障。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历史因素和现实矛盾的制约,当前文化站的法制建设仍处于十分艰难的过程之中。因为缺乏与之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或者由于政策配套不规范,因此,一些地方刚兴建的文化大楼通过验收后就被变相挪用;有些乡镇文化设施建成后,没有相应配套的维修和运行费用,造成阵地活动难以开展,文化楼变成“空壳楼”;不少地方对文化站事业的经费投入不足,人员不断流失,公益性文化活动得不到保证,有特色的本土文化无力扶植,文艺骨干的培养难以保证;由于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流动性大,调动频繁,他们中间不少人不太了解文化站的性质与作用,有的领导干部则凭“长官意志”,兴来时对文化站“晴到多云”,兴无时对文化站“阴有小雨”;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还错误地认为办综合文化站是赔钱的事,少管少麻烦,消极应付创建等等。

2.缺乏群众观念。无论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支持,这突出表现在:其一,在集镇文化活动上,单纯追求活动数量,却忽视农民实际参与。诚然,活动是文化站的生命力,但这里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实际参与率问题。调查表明,一些乡镇文化站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尽管不少,但农民参与却不多。农民参与率越高,文化活动就越红红火火。因为开展活动目的是让农民乐起来,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乐不起来,文化活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单纯追求文化活动数量却忽视农民的参与率,这种倾向如进一步加剧,会使农村文化严重脱离现实、脱离农民。其二,表现为重集镇文化、轻村落文化。这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非常突出的矛盾。近年来,由于“三创建工程”的推动,集镇文化建设的步伐有了加快,但与此呈鲜明反差的是,村落文化仍长期处于萧条状态,绝大多数散落在村落社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依然十分枯燥。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村落文化的发展,它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最根本性的文化基础工程。只重视集镇文化提高,忽视村落文化普及,离开了广大农民的参与,何以提高农民素质?

3.缺乏科技含量。科技普及工作本来就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任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些文化站已看到广大农民对了解时代信息和学习新的科技知识的迫切要求,利用现有文化设施,与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寓科技于娱乐之中,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从总体来看,科普文化工作仍是文化站工作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不少文化站对农村文化科普工作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狭窄的文化观念上,把文化局限于文化圈内,认为文化站不是科技站,科技普及是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事,文化工作与“三农”发展脱节。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

1.强化法制性。对文化公益性的重要性认识应转向法律支持为主,建立国家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文化站应该由国家的立法行为来规范,只有这种法律化的农村文化才可摆脱“长官意志”的左右,才是高度理性化的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必须而且只能通过体现政府意志、代表党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公益性文化才能实现和达到。当前全国各地农村正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既要轰轰烈烈宣传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公益性文化重要性,更要给公益性文化以实实在在、明明确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证,要进一步治理文化投资环境建设,要建立文化政策体系,对文化站建设要给政策、给人员、给编制、给经费,并保证其法律性,可操作性。

2.坚持群众性。坚持群众性是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基石和根本。首先要提高农民对集镇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一是要把群众性始终贯串于文化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认识到,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是发动群众的过程,是群众参与、群众创造的过程,也是对群众深刻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二是文化活动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要根据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生活内容,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有较好质量的文化活动。三是开展节庆日、农闲期的大型、集中性文化活动与平时小型、经常性文化活动,多方面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四是要确立谁拥有大批文艺骨干,谁就真正拥有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要抓好骨干队伍建设,既要抓“正规部队”,更要花大力气抓“地方部队”,在学校、企业、村落、机关中帮助他们建立文艺队伍,并加强辅导和培训,要做到组织和辅导并重原则。其次要坚持集镇文化和村落文化平衡发展,在当前,要突出抓好村落文化建设。集镇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渠道,它在吸纳现代文化的同时,又将现代文化传导给广大村落,集镇文化越繁荣,辐射力越强,农村文化的品位也就越高;村落文化具有直接接触农民、服务农民的特点,是集镇文化的延伸和基石,是农村文化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抓好这个基础性工程,才能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

3.突出科普性。这对当前“三农”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作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指出,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因此,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要尽快从狭窄的文化观念中摆脱出来,增强科普意识,加大普及科学知识的力度,真正把文化转到为社会服务、为“三农”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解决文化与“三农”发展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为农民增收、为科技兴农服务。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根据中央提出的“全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精神,围绕培养农民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和区域经济特色,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与其他部门携手合力,组织各种贴近实际、独具特色、参与广泛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如编辑效益农业技术信息资料,组织科技读书下村进户,组织社会力量办各类农村培训班等等,使文化站成为科技信息的策源地和科技、文化的培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三农建设。文化只有惠及农民,才能受到农民欢迎和支持。

总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对当前“三农”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作用。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多多听取群众意见,各级政府要多为文化站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强法制建设,提升群众的文化意识和参与观念,同时提高文化站的科技含量,突出科普性,这是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突出矛盾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猜你喜欢

集镇文化站村落
云南最后的神秘村落——城寨
集镇幼儿家庭教育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风景图
文化站如何开展对广场舞的推广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油画《村落》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莫让乡镇文化站“空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