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以《建筑构造》教学为例

2014-03-1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中职教师

谢 洪

(陕西建筑安装高级技工学校, 陕西 西安 710068)

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扩招造成中职学校生源发生根本性改变。为了适应生源质量出现的变化,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提升“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问题。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充分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职技能人才。

1 “有效教学”的理念

1.1 “有效教学”的界定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构建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进展,而“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1]。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而评价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2]。

1.2 “有效教学”的特征

(1)教学目标明确——强调课前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的实现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意义。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开展有效教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2)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情景之中去,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教师主导全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是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教学全过程。

(4)课堂氛围和谐——强调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在民主、自由课堂中,学生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心情放松,敢想敢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要求进步发展——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

学生只有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方位发展,才能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

(6)信息及时反馈——强调及时对照教学目标,清晰反馈成果和问题。布置作业时,注重作业的有效性、适量性,作业难度的适中性;批改作业时,注重批改的时效性、深刻性,当面批改,及时讲评。

2 中职学生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由以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现在的普及化教育,现在的中职新生具有如下特点:

(1) 入学不受学习成绩限制—— 现在的中职学生入学时几乎没有任何成绩限制,绝大多数新生只要报名就可以被录取。学生的功课底子薄,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社会、企业等对人才的要求,因需施教,搞好教学改革和新形势下的“有效教学”。

(2)学习目的欠缺——中职新生多数入学成绩不佳,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缺乏自信,学习稍遇困难就“灰心”,但是喜欢动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降低或取消难度较大的理论教学部分,加大专业技能和实训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益[3]。

(3)低龄特点明显——现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虽然已初步具有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但性格仍然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以激烈的冲突、矛盾的形式向成熟发展阶段过渡。加之他们的成绩普遍较差,这样也增加了对他们实施教育的难度。

(4)学生乐于交流——现中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或家中老小,聪明伶俐,知识面宽,乐于交流。他们智力因素不存在问题,教师只要主动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师生情谊,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5)网瘾学生较多——现在的中职学校近1/3的学生存在“网瘾”,经常出现为上网而旷课逃学,或是白天在课堂上睡觉,晚上溜出校园上网的情况。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彻底戒除“网瘾”,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课题。

(6)问题学生较多——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中任何一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即是问题学生,而且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一个方面存在问题[4]。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就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给实施“有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广大的教师必须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3 “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调研分析,针对现今中职学生的现状,注重在心之法、教之法和学之法方面实施“有效教学”,对实现中职教学的“无效”向“有效”的转化有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推动效果。

3.1 心之法

中职教育实践分析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许多学生心理状态差,学习环境或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缺乏自信,存在自卑感。因此,教育要采取思想和心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教学的“有效”。

(1)教师亲近同情——教师不应歧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欠佳学生,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鼓励、关怀和正确引导。鼓励并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同学生的自我实现价值呈正相关性,教师期望越高,学生成就会越大。在讲授《建筑构造》绪论时,就展示上一届学生的优秀构造图纸让每个学生观看,在学生赞叹的同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绘出更好的图纸作业。

(2)教师鼓励为主——教师应关心和帮助学生,通过学生身边的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和鼓励,帮助 “问题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求知欲、好奇心、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进取;同时给学生创造能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喜欢动手又缺乏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绘图。教师对他们在构造图纸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应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教师用心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转化“问题学生”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这样势必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在教学中,从削铅笔、评图标准等方面入手,在学生图板上演示绘图细节进行直观讲授。

3.2 教之法

(1)案例教学法--讲解《建筑构造》中“变形缝”一节时,先通过展示校园及典型建筑物的变形缝照片,设置情景冲突,引起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再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建筑物上的变形缝,在分析和研究实物的情景过程中,完成对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能力,实现正确分类和区分变形缝的教学目的。

(2)知识嫁接法——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高效地架设起学生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以旧知导新知。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结合学生已经学习的建筑识图、建筑材料等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架设起与《建筑构造》课程中知识贯通的最短桥梁,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通过开展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室外建筑照片及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建筑的构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感官认识达到对建筑构造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5],最终达到对《建筑构造》这门专业课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习的热爱,提升“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

(4)面批图纸法——在教授《建筑构造》时,两周安排一张3号或2号图纸抄绘,作业布置及时、科学、精练,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注重批改作业的时效性,特别注重“当面批改”、“问答批改”和“双人批改”。“当面批改”可使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及时改正;“问答批改”是在当面批改时,引导学生查找图纸上的错误;“双人批改”即每次来两位学生当面改作业,相互查找优缺点,强化学生记忆,真正体现批改作业的价值。

3.3 学之法

(1)探索学习法。 类似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创造的“发现学习法”——即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中心,依据教师和课本所提供的文字及影像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并非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在讲解建筑的六大构造组成时,让学生课外拍摄照片,下次课进行演示和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2)参与学习法。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学习。教学中以周边的建筑、学生脑中的建筑和照片中的建筑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总结学习成果,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和认识变形缝的各个构造组成及相互关系,及时纠正和肯定回答中出现的正误,使学生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理解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参观学习法。 参观学习法是指根据《建筑构造》内容需要,带领学生到课堂外的某些场所直接观察事物和现象,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建筑实体参观,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对建筑构造的感性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将课内学习的间接经验与实际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利于具体和形象地让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3.4 教学实施

为了能够更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时刻注重“激情—明理—参观—导行”等环节的实施。笔者在实施“变形缝”这节教学内容时,把握如下环节:

(1)激情——我们周围民用建筑六大构造组成是什么?里面是否提及变形缝?我们是否听说过变形缝?(此时,演示两张变形缝照片)用三个问题和两张照片激发学生对建筑变形缝的关注,顺势导入主题——变形缝的概述。什么是变形缝?作用如何?怎样分类?变形缝的设置原则?问题的提出自然激起学生内心对变形缝的分类、作用及设置原则等问题了解的迫切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师生心理相容的教学氛围,为本节课及本门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明理——利用提前拍摄的变形缝照片,结合教材内容,联系校园及典型建筑,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典型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知识嫁接法,通过展示各种建筑变形缝的细部情况,引导学生开展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建筑变形缝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变形缝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建筑构造》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参观——第二节课留出25分钟,带领学生对校园的教学楼、办公楼、工业厂房、宿舍楼、餐厅等建筑物有变形缝的地方进行现场参观,细致讲解课堂中提到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概念及其构造组成,加深学生对三大缝隙设置原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三大缝隙的区别,充分认识和了解“变形缝”的类别和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建筑构造》课程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为后续课程教学和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导行——运用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参与分析变形缝的分类、作用、设置原则及构造组成,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现实中的各种建筑物的变形缝确实对学生分析和理解“变形缝”的课程内容和任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参观,实现学生对概念和设置原则的理解,实现知以导行,知行转化,知行统一。

“有效教学”是充满生命意识的教学,是经济的教学,是充满教师智慧的教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只有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心[6],才能使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焕发出青春活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上) [J].人民教育,2001,(6):46-47.

[2] 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133-136.

[3] 谢洪.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心理现象分析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3):82-84.

[4] 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5]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0-114.

[6] 许崇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4):56-57.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中职教师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最美教师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教师如何说课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