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雨水利用探讨

2014-03-1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窖安康市安康

(安康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康 725000)

1 概 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南部,秦巴山腹地,市辖一区九县,土地面积2.34万km2,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现有耕地面积24万hm2,人口302万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8个,省级贫困县2个。境内地形山大沟深,沟壑纵横,修建跨流域引水骨干工程的条件十分困难,农业生产主要靠天然降雨,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雨养农业区。

安康水利根据秦巴山区的地形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创造出了以小为主,大中小结合,库塘窖渠配套的“小工程、大群体”的新模式。2000年以来,全市建成水窖42万口,塘坝1 200座,增加蓄水能力1 400万m3,发展灌溉面积6万hm2,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2 发展雨水利用工程的必要性

“九五”期间,安康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安康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摸索出了安康兴水治旱的新路子,根据安康市的自然地理和水资源开发条件,提出了建设小微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首先解决中高山区农业补充灌溉和人畜饮水的困难。其理由是:

2.1 降雨充沛,有水可蓄

全国人均水资源2 3l0 m3,陕西人均1 270 m3,陕南3 710 m3,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1.6倍,是陕西的2.9倍。全省水资源总量400多亿m3,陕南占70%以上。关中亩均水资源300多m3,陕南亩均2 600多m3。陕南地区年降雨量700~1 000 mm。从资源角度讲,陕南有水可蓄。

2.2 土地破碎,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安康24万hm2耕地,能够保证灌溉的不足4万hm2,全市水资源总量252.27亿m3,农业用水量仅3.89亿m3。近几年每年夏至过后还有十几万公顷水田因旱插不上秧。安康水资源量并不少,但是却经常出现干旱,问题出在水资源利用难度大、利用率低。①修建骨干工程难度大、效益低。安康山大沟深,河沟比降大,投入大量资金在“V”字型山沟修建水库,高坝小库很不经济。②土地分散,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大。安康23万hm2耕地,大于0.3 hm2的地块不足20%。修水库,渠道绕山转,空流段很长,配套工程比枢纽工程投资还要多。③山体灾害多,渠道经常出现塌陷、堵塞等问题。④抽水站、机井对安康不适宜。地高水低,抽水成本太高,群众用不起。过去安康修建了不少抽水站、水轮泵站,由于运行成本太高,泵站设施基本上报废闲置。

2.3 建设小微型水利工程是解决秦巴易旱山区缺水问题的方向

现在安康地区塘窖建设已形成规模,通过修建集雨工程,大大改变了贫困山区过去靠天吃饭、生产水平低下的被动局面,在抗旱应急的育苗、移苗和果树喷撒农药的各个阶段,发挥了“关键水”和“救命水”的作用。以塘窖为重点的小微型集雨工程规模小,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产权明晰,农户直接受益,群众非常喜欢。闯出了一条具有陕南特色的旱作农业新路子。

3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主要实践与做法

解放60年以来,安康水利发展历经两次创业,两次革命,两次飞跃。第一次创业从建国初到90年代中后期,以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为目标,兼顾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的改土及库塘渠系配套工程,为安康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创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0余年中,开展了以修建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及其渠系配套为主的修库运动,为安康水利奠定了基业,解决了川道地区的农田灌溉,现有112座水库,其中90%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这些水库为安康农业稳粮增收,为农民实现温饱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阶段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以兴修石坎水平梯地为主的修田造地运动,使安康基本农田总数达到18余万hm2,全市实现了农业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全市农业人均达到0.07 hm2,安康农业的基础条件大大改观,为我市抗灾夺丰收、致富奔小康奠定了物质基础,完成了安康水利的第一次革命,实现了第一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保住了命脉之土,在安康水利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面对90年代的连年大旱,对过去“修石坎坎、铸金碗碗”的兴水思路产生了质疑。有土无水,只成功了一半,有土有水才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解决水源,修建小微型水源工程,是安康水利二次创业的目标和重点。

安康市的集雨水窖从1998年在白河县大双乡三院村开始试建,当年全村修窖78口,解决了过去到6里外山下背水的困难。这一典型引起了白河县委、县政府的极大关注。于是全县在三院村召开现场会,将三院村修窖经验在全县推广。旬阳县庙坪乡、汉滨区关家乡纷纷前往三院村学习效仿,第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集雨水窖在庙坪、关家开花结果。当年庙坪建窖102口,关家修窖200口。市委、市政府发现三县典型后,迅速在全市推广,于1999年6月在大双、庙坪、关家三乡召开水窖现场会,使三乡的水窖典型呈现星星之火,在全市燎原。目前全市建成水窖42万口,塘坝1 200座,增加蓄水能力1 400万m3,主要分布于汉江沿线的紫阳、汉滨、旬阳、白河县区。窖的形式主要为圆柱形,直径一般3~5 m,深4~6 m,内衬0.3 m厚浆砌石或0.12 m厚砌砖,M10砂浆抹面,0.2 m厚C25砼筑底,0.1 m厚C25钢筋砼窖顶,窖顶设0.6 m直径检修孔。实施雨水利用的主要做法是: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抓好修塘建窖,宜库则库、宜塘则塘、宜窖则窖,库、塘、窖结合,大、中、小并举。在水源较好的川道地区,按0.3 hm2一口塘、6.7 hm2一个库的标准,搞好库塘布点和渠系配套工程。在无水易旱地区,按一户一口窖、一窖一亩田,人均10方水,人饮又灌田的要求,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进行布点。同时,塘窖规划与农田建设规划结合,与小流域治理结合,与安全饮水项目结合,体现规模、连片、综合利用。

(2)民办公助,多方筹资。修建水窖需要经济投入。据测算,建一口30 m3的水窖,材料费约3 000元,即每方约100元。如果每年修窖4万口,蓄水120万m3,仅材料费约1.2亿元,这笔投入单靠国家不现实,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受益者个人共同筹集。国家实行以奖代补,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分类设帐、各记其功”原则,将小水资金、农建资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用于改水方面的资金捆绑使用,根据基层塘窖建设实绩考核兑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明晰产权,确权到户。窖随田建,田随户走。在水窖建设的产权上明确两个问题:①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群众宣传“657”承包政策,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舍得在承包地里搞投入。②明确塘窖所有权,按谁投资、谁经营、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关系。对联户修建的塘坝按股份合作制方式,联户投资、联户经营、联户受益。

4 集雨工程的主要成效

4.1 解决了干旱缺水山区的基本生存条件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安康市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发挥特殊作用的小微型水源工程,是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有效补充。修建塘窖工程既是速效工程,能做到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当年在抗旱中发挥作用;同时又是长久工程,一口优质水窖一般可使用20~30年,在农业补充灌溉和解决人畜饮水中将持续发挥作用。

4.2 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集中连片的塘窖工程建成蓄水后,干旱山区农民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有了水源的保证,可人力发展桑、茶、果、烟、药材、蔬菜和花卉等多种经济作物,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了稳固的基础,农民增收有了稳定的来源。座落在汉江边上的白河县是安康市有名的水窖大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全县迄今没有一座水库、没有一条引水工程,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7万hm2(基本农田1.6万hm2),全靠老天降雨种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区。从2000年起咬定水窖不放松,集全县的人力财力每年以1万口水窖的建设速度向前推进。他们明确提出了“大干10年,建窖10万口,蓄水300万m3,解决1.33万hm2旱地用水问题的奋斗目标”。截止2012年底,全县已建成水窖11万口,新增蓄水量350万m3。因为有了稳定的水源,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43万hm2(其中黄姜0.93万hm2、密植桑同0.33万hm2,烤烟0.1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0%。

4.3 产权明晰,效益突出

塘窖工程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工程,适合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的特点。与大工程相比需要的建设费用低,建成后维修费用低,农民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由于产权明晰,利益直接,农民把它作为固定资产和家业备加爱护。因而成为广人农民最喜爱、积极性最高的一项水利产业。

4.4 集雨工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水窖集蓄雨水,控制了地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变害为利。同时水窖为退耕还林提供了灌溉水源,提高了植树造林成活率。

4.5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稳定

水窖建成后,大多数农民房前屋后种上了果树,蔬菜和花卉,通过三建(建窖、建园、建家)、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文化卫生条件,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山区农民有了水窖,从此结束了远距离肩扛背驮的取水的历史,缓解了争水抢水矛盾,促进了人心安定和社会和谐,为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水窖安康市安康
唠叨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