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4-03-11夏科家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工青少年社区

夏科家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 200031 )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夏科家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 200031 )

200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本市户籍的“失业、失学、失管”三失青少年界定为“社区青少年”,后来进一步明确为没有稳定工作、未进一步就学的上海户籍16-25周岁青少年。社区青少年工作就是针对这部分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与犯罪预防而开展的工作,是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8月,市委市政府发文,在团市委下设副局级工作机构——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办公室在市委政法委和综治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标志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步入有序轨道。

十年来,团市委、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围绕“控制规模、有效管理、加强教育、切实服务、减少犯罪”的工作目标,依托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工作制度、机制、机构、队伍、项目、方法、对象、保障为要素的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总体框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新模式。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工作推进的协同化

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参与力量包含政府、社团和社会等三个方面。十年来,我们一直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形成三者之间的协同化推进。2002年,市综治委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建立了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度,近期又转化为专项组制度,全市相关的27个委办局作为成员单位,在专项组的架构下建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核心指标体系,实现青少年违法犯罪信息共享。在社会层面,阳光中心、中致社等社团通过青少年事务社工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

(二)工作队伍的职业化

2004年2月,团市委、市社区办推动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与市阳光中心签订《政府(青少年事务)委托服务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一支由500余人组成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分布于全市17个区县社工站、213个街镇社工点。以1:150的比例,为63000名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我们通过设计实施职业资质认定、职业晋阶设计和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保障队伍的稳定,不断促进社工的职业化发展,目前已完成两批中级社工职级晋升工作。

(三)工作方法的专业化

我们首次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社区青少年工作。市阳光中心组织社工深入到青少年身边,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问题与需求,与青少年建立专业关系,以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或缓解困境,推动青少年增能,实现“助人自助”。目前,全市82.8%以上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具有社会工作师或心理咨询师资质。

专业方法的成熟,一要靠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成立了“市社工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和专家督导委员会,团结凝聚了一批社会工作、预防犯罪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为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专业督导,近期又成立了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由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老师担任会长,进一步增强了理论研究的能力;编写出版了《为了明天工程· 社区青少年事务研究丛书》等专题研究书籍23本,形成了18项专题研究成果,共计700余万字,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二要靠工作方法创新。上海社工学习借鉴成熟社会工作理论,结合上海实际和预防犯罪工作实践,创造了“网络脱瘾五步法”、“家庭治疗法”、“艺术疗法”等本土化专业方法,并创立了“阳光下展翅”、“共享阳光”、“小秦工作室”、“ 守护星”、“小海豚”等一系列品牌项目。三要靠社工培训交流。指导阳光中心等社会组织开展上岗培训、骨干培训、中级社工培训,系统提升社工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从2005年开始,每年组织社工骨干队伍赴香港青年协会、台湾向阳基金会等进行考察交流活动,通过与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的互动交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四)工作动员的社会化

通过动员社会多方参与,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一是广泛争取社会支持。近十年来,募集社会资助共计4000余万元。我们与市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阳光下展翅”和“共享阳光”等慈善就业培训项目,资助了4399名社区青少年和796名来沪青少年;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合作举办了“e路阳光”——上海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申请130万 市禁毒基金开展“青苹果”禁毒教育计划、成功申请公益创投资金50余万元;成立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发展基金,建立100万元的“阳光社工关爱发展基金”。二是开展项目公开招投标,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截至2013年7月,招投标工作已连续开展三年,投入专项资金近100万,有16家社会组织项目中标,直接覆盖青少年超过2万人次。招投标工作有效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三是建立了“太阳花”志愿者服务总队。我们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加强社会力量动员,积极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帮扶和预防犯罪,按照1名社工带领5名志愿者的标准建立了志愿者队伍,成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通过十年发展,上海服务社区青少年25.8万人,实现了对沪籍社区青少年的全覆盖和动态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十年来,青少年社工累计提供了个案服务2.9万人,38.3万人次参与;小组和社区工作3.7万个,94.5万人次参与,帮助1.96万人成功就业,推荐1.8万人参加学习和技能培训。据统计,2012年本市户籍未成年人起诉受理人数与2004年相比下降81.6%,2012年本市法院判决的25岁以下青少年罪犯占全部罪犯的比例相比2006年下降15.1%,社区青少年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社区青少年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十年来的实践探索历程表明,创新是上海社区青少年工作不断取得发展的关键。

(一)坚持理念创新,将社区青少年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较早地遇到了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成员身份不断转化所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要真正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更加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社区青少年工作也积极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积极树立主动预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纠正和防止人的行为偏差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柔性管理和政社合作的理念,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总体思路,把一些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适当的形式交给社会组织,运用社会力量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变“推一把”为“拉一把”,变刚性管制为柔性管理;树立服务引导和助人自助的理念,注重从就业、就学等方面协助社区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环境,发掘和发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激发自身的正能量。

(二)坚持制度创新,理顺政府、社团和社会的职能定位

社区青少年工作依托现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着重处理好政府、社会、团体、社会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市级层面,政府角色由主动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转变为购买社团服务的资助者,并主动指导、积极协助社团探索新的社会工作方法,基本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区县层面,团区委负责搭建组织框架,市阳光中心在区级层面建立社工站,在街镇层面建立工作点,由社团与社工签订劳动合同,组织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各街道、乡镇积极提供相关社区资源,并对社工的工作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全市基本形成了点、线、面有机结合,市、区县、街镇联动互补的组织网络。

(三)坚持实践创新,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通过十年探索,我们基本形成了社会工作项目和流程,一是摸底数。摸清作为服务对象的常住青少年人口数,逐步建立重点青少年动态数据排摸机制,形成由专项组成员单位提供数据、社工上门走访排查的数据采集机制。二是找切口。抓准工作对象主要集聚地作为工作阵地,实行“红、蓝、绿”三色分层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专业手段和教育方式。三是抓服务。以超前预防为重点,以临界和再犯预防为特色,以“个案服务加项目服务”为主要方式,实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预防、治疗、发展的三重功能满足。

三、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方向

最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在社会领域,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为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上海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也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并逐渐形成两对新的矛盾:从犯罪总量上看,青少年违法犯罪高位运行情况仍然突出,但青少年事务社工总数和配比相对不足,形成了有限的工作力量与仍然突出的违法犯罪形势之间的矛盾;从犯罪主体和工作覆盖上看,“十一五”期间上海非户籍青少年违法犯罪占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已达93%左右,但向非户籍青少年延伸的工作力量和资源保障仍然不足,形成了稀缺的预防工作资源与增加的服务对象群体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总结十年社区青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三项工作开展:

一是进一步延伸工作对象。推进工作向非户籍社区青少年延伸,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思路,创新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新理念,开发针对非户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工作项目。近期,通过闵行区的试点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以固定阵地覆盖流动对象,以重点阵地覆盖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推出社工驻所,社工联校、驻校和社区、社企联动三大项目,逐步将非户籍社区青少年纳入工作对象。

二是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优化青少年事务社工的配置方式,拓宽青少年事务社工来源,推动社团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自主开展社工招录、资格认证、人事任免、考核奖惩、业务培训等工作,多方面调动社工工作积极性,不断强化社会组织的自我运作能力。

三是进一步保障工作资源。一方面争取政府进一步增加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财政投入,加大支持相关社团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开展公益项目招投标的方式,吸引社会上更多有资质的专业社工机构来参与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和整合社会资源。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社区青少年这个群体,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支持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

2013-11-21

夏科家,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

猜你喜欢

社工青少年社区
青春社工
青少年发明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