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繁荣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
2014-03-11曾铁
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文化大繁荣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
曾 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立足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学、用优秀他文化、异文明,是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设现代中国之需;习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竞争优势的保障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记,文化建设和繁荣应增大优质他文化的引进力与接受度,更多地吸纳、借鉴他文化。
它国文化;异质文明;文化发展;科学发展;美丽中国
引 语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1]。这是最高指示与要求,根据此令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之理念,本文试宏观地多侧面探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科学发展事宜,并提出一些识见。
一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需要
(一)“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乃文化大发展的使命、内涵与当然
1.它国文化、异质文明是助中华文化发展及中华民族进步的资源
文化大发展是社会进步、文明之本,它国文化、异质文明属中华文化发展和中华民族昌盛的源头活水,使我们走在康庄大道上,多横向比较,并回观自我、完善自己是必然、可行的,学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乃顺天应人之举,一味地贬低它文化、异文明是弱者的认识。实现文化大繁荣、建现代化中国,我们要与世界相容、相融,少对抗、少互疑,多交流互鉴,并深度地与世界发展大势融合。推进文化大发展我们要闯关、清障、破难、革新,重在解构中国与西方国家及文化等水火不容之思维定势,拟淡化斗争意念、化消残存的排外心理及潜在情绪。促中国发达,“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孙文,1912年)乃文化大繁荣的使命、内涵与当然;繁荣、完善中华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与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发展力、表现力,以及提升社会公平度、“美丽”度与人民的幸福指数,均需继续学习他文化以优化、提升我们的文化,这应成为主流意识与大家的追求。沟通、对话是中、西方彼此了解的方式,对西方文化等我们要放宽心胸研究之,以从中汲取灵感或镜鉴。回望历史,汉族、汉文化对异族及文化的融合力很强,那些进入华夏的民族,如女真、蒙古以及五代、南北朝时的少数民族,大多被汉文化同化了,而同时汉文化丰盛、发展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时间不长,习用先进的他文化是增加我们的文化张力、文化自强和推科学发展的需求。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妥善解决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都需借力他文化和别人的好做法与经验。2013年,华裔哲学家成中英受访时指出:发展中国文化“一定要了解西方,了解它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现代文化,了解西方何以成为西方。”他提出,发展中国文化,西方是一个参照。[2]发展、繁荣文化应输入当代元素、熔铸现代精神,光大中华文化、让其在世界上有地位,我们要淡化怀古、复古意念,应以新化旧,对待他文化当有汉唐气魄,习用异文明乃自尊、自强和促社会发达之术,它关乎民族未来,非自贬或“俯首称臣”、“言听计从”。
文化大繁荣的本体、落点是国人,其眼光与着力点当放在促国人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上。推进科学发展,任何利益都须服从人民利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第一大事。这样,力推我们的思想、行为进入2.0时代;满足国民文化需求,促人民更新生活方式,让大家的生活文化、科学化乃文化大发展的主干与本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促我们顺民心、遵民意,遵守客观规律全方位地搞建设,进而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是文化大繁荣的意涵、本分与“业务”。普及法治、根除人治,发展法制与公民权,落实《宪法》和各种法律条文,让我们的社情、国情更多的适合、切近真理,切合文明;张扬、践行人的生命及价值高于一切之观念,增加国家的文明度、好感度,成为世人尊敬、崇拜的大国,文化大发展当发力、要作为并力所必逮。我们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世界性重要文件的签约国,认真履行、落实公约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文化发展的任务。公平、正义与革除特权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基本诉求与标志,让公平、正义成为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是文化繁荣的要义与和谐发展的路向。事实显示,它文化、异文明里有许多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东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很多表述已同国际接轨,如: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即与国际高度接轨的语言;有效的政府治理属前沿理念;实现官邸制等属与国际接轨的具体措施,这些均体现出这份重要文件与国际接轨以及沿用当代文明的理路。,发展文化、科学发展当学用一切对我们发展有帮助的思想与经验等。
2、促发展应虚心学用对我们实现现代化有益的所有好东西
建现代文明中国,要消解仇视西方文化的心态。提升我们的文化质量和文化影响力*“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他们提不出引领时代的思想,他们改革以来使用的思想观念甚至思维方式都是西方的。”此话刺耳,但值得反思。需要国际元素、现代元素,要符合世界语境。把握发展大局、大事,促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垄断,基于新的态度看问题、想问题,对学、用西方文化等事务不宜泛政治化。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有“义和团的思想”。现在,各国及发展有共生、共荣、共立与共达的效应,分享、借用彼此的发展经验是自然的。文化大发展要了解、研究世情、民情与舆情,对现况不能熟视无睹,且不可骄傲,认为我们的一切就是最好;文化建设、繁荣非喧嚣、宣教,应低调、清醒,助力渐次满足广大百姓的寄望最重要。有学者指出:推进科学发展,“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正视我们的现有水平与我们已经具有的可能条件相比,与能够实现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现在仍旧有大量事情是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的,在低质量的高速发展背后,往往是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巨大浪费。”[3]开放、发展的中国需获得更多、更好的完善制度、机制的方法。传递、助力全面地使用市场经济常识;让我们有世界意识、全球眼光以及不断改善民生,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2013 年9月,联合国对156个国家、地区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幸福指数排名不高,居第93位。乃文化大繁荣的指向与效用。
我们是而且长期是发展中大国,各领域都在发展、完善和成熟之中。所以,我们要走出政治概念,立体、透彻地看世界、观中国,与西方文化绝缘、反目会阻滞我们进步。《上海翻译》主编说: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不重视翻译,就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他指出,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翻译开的路;科技资讯、建设项目、管理理念的引进,经贸活动、文化交流的展开,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作为先行与基础[4]。2012年,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杜院长在中国申办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陈述里说:中国“需要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需要全球范围内哲学上有建树的人帮助中国一起发展。”“哲学本身必须‘全球化’。哲学的太阳……要照耀多个文明大国,包括中国”等。次年10月,杜院长受访时指出:“20世纪的人类共同价值”是“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平等、个人尊严等。”[5]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等是我们“24字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吸纳西方的文化、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好东西与我们的思维、理路相融、不冲突,且顺理成章。讲中国特色,不等于排斥外来好东西,推文化发展,为民服务、谋利益,让我们有幸福的人生需要文化、文明互鉴,需借力。我们对西方的认知还不够、不全,研究西方及文化和国际化浪潮、国际化的思路才可更好地发展、壮大、展示自我,并架构出中、西方互识,达到彼此和而不同的境界。习近平主席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我们将继续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包容并蓄,走同其他国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6]西方不是全民公敌,也非我们的假想敌,不必总口诛笔伐,其优秀的文化与合理制度等我们可自信大方的学用。振兴中华文化,促文化发达与社会进步,让中华文化成为全球文化版图上的重要坐标,恰当、适度地求新求变,不情绪化地对待、认识它文化、异文明是必须的。开放、改革要考虑国情,也要兼顾国际大势,不宜太强调自己。时下,“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梁启超《君子》)仍有启思。“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中国特色非排斥异域优秀文化的理由,对先进的他文化我们不能叶公好龙,不能严管严防严进,吸纳异文明不要缩手缩脚。吸取、移植先进的他文化、异文明,可增加、完美我们的文化内涵、外延及其效力,会使之有磁性,并裨益社会全面进步。由历史可知,世上没有哪种文化是绝对纯粹的,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着。现在,我们应面向未来找问题与不足,促我们的发展与世界发展大势相向而行,当融入国际主流文明,中华文化及发展需汇入人类知识和价值的发展,我们应在世界文化、科技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
(二)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学用先进的他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实事
1.提升我们的软实力应在理念、技术上多了解现代西方社会,要汲取世界智慧
邓小平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是针对我国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性提出的,我们不能忘记此告诫。敢于自我否定、勇于肯定别人,并善习他文化属文化自觉、自信的范畴与内容,助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绿色发展、逐步实现人民的期待是文化大繁荣的动因与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用心学用先进的异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实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习西方文化等非丢人之事,吸纳国际思维可规避岔路,消解我们发展中“自病不知、识己更难”(习近平)之况。
世界发展史证明,城市文化的组成和城市文化发展要有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古今中外的城市,其亮点与吸引人之处都和与他文化的交流有关,而非与世隔绝。在第2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教授提出:“开放是上海城市文化的DNA”;他展望,做到真正的开放,上海的软实力就能转变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力。美铝公司董事长柯菲特指出:提升软实力,上海在许多领域需再发展,包括环境和文化。卢克希奇集团董事长说:“上海要提升软实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和转型。”[8]上海市长在此会议的演讲里强调:开放是上海立城之本,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将推动文化发展,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夯实基石;上海会扩大开放文化领域,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吸收借鉴世界各地经典文化、优秀文化的精华和精髓,使之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元素;上海将发展公共文化,让市民在生活中更多体验、享受文化。接受采访时,会议主席加迪耶什说:“上海的硬实力无可比拟,而在软实力方面,纽约、巴塞罗那、匹兹堡、伦敦……都是上海很需要学习的。”野村控股集团董事会高级顾问氏家纯一提出:“上海下一阶段应当重点培育城市文化,塑造魅力城市”。[9]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和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要了解大家看待自身、生活与世界的参照系是什么?预期又是什么?世界一流乃我们进步、文明的参照系,习用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达成、凝聚共识,要知、行合一,知行同步且多多益善。提高中华文化、推升中华文明,提升国家软实力*英文成为强大的国际语言,主因有:英语不封闭,大量吸纳外来语;国家开放、开明,19世纪末很多不能在欧洲其他地方出版的书都可在英国用英文出版,新思想不一定是英国人想的,但很多新的思潮却在英国诞生了。,我们应在理念、技术层面多了解现代西方社会,要广泛汲取世界智慧,当以不尊大、不菲薄之心识读西方文化,大胆吸收含精神层面的所有先进的东西。
2.先进文化是全人类财富,具有世界性、进步性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35年,也是我们习用他文化的35年;促文化自省、文化转型、文化复兴,丰富我们发展的数据库,进而满足、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继续学用他文化。当下,让社会发展吻合世界发展大势,及时地呼应、适应和对接人民的需求与愿望最重要。推动文化发展,增大社会的包容度、文明度我们应有新视界,当用智慧之眼读世界,我们的发展要现实、不能超现实,吸收真知灼见,获得、分享先进的发展经验以助我们的建设和繁荣毋庸置疑、势所必然。中国社科院原领导汝信认为文化的根本问题是创新,我们要创造一种适合21世纪的新文化。他强调:“只是把老一套的传统文化重新恢复,从保持历史遗产方面有意义,但要在世界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那是不够的。”汝信指出: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与二线国家比还差一些。所以,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有发展的空间”[10]。可见,使文化及产品有价值,有涵育国民、社会的作用;让我们顺应生产力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需求,走和谐发展之路;激发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活力,让社会迸发奋进力量,使社会发达乃文化极大繁荣的要点与正途。
现在,世界国际化、资讯开放化趋势明显,各国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尊重不同的文化、文明,遵守起码的伦理是世界情势;地球在变小,推进文化发展,全面了解世界和自我审视、多对比很必要,我们要在世界文明发展形势中,认真思索、谋划我们的未来。先进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当代文明及其构成要素无国别之分,她具有世界性、先进性。我们是地球村村民,在全球一体化与信息扩散加剧之时,增加国人智识与活力,推进文明建设、增大发展增量,学用它文化、异文明不可或缺;“华化、儒化西洋文明”(贺麟)的观点仍有教益。基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以文明的气度吸收、习用先进的异文化是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之需。2012年12月,习主席在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研究它文化、异文明是我们自省、反思与进步的元素与基石;达成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应参考、借鉴异文化,要补课、做学生。现在,思谋、推动文化、经济发展,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之意念当弱化。学用它文化,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竞争力,是创造出为世人所尊重、所向往的文化、文明大国之根;成就文化强国,让我们被理解、被接受、被肯定,全方位地 “去西方化”意识、思维及行动是不现实的、也行不通。
二、研究它文化、异文明是我们自省、繁荣与进步的要件
(一)达成永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应继续借鉴他文化
1.习用优质的他文化,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国力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文化是据生存需要、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发展的,推进发展我们应根除“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和鄙薄异文化之思想,向他国学习、吸用优秀的他文化是开放和开放社会的本质,非崇洋媚外或“西奴”。在各国走向现代化、文明化的背景下,全球科技、经济、文化等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让国人了解多元文化、知天下,成为通晓国际文化,理解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沟通能力的世界公民是文化繁荣的项目和科学发展的支撑[11]。不同文明的对话是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产物,也是我们文明、发达的内需,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要承认、尊重和参照、学习,敌视、摈弃异文化或所有的西方东西是不自信者或落伍者。1983年7月,邓小平提出:发展,我们要“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近35年的发展表明,学用他文化和别国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国力、有益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们对西方文化要减少敌意;实现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我们要多与发达国家等交流,应主动取经,并按国际通行规则、理念与世界交往、交融。我国是贸易大国、引资大国,是转型大国与新兴市场国。目前,我国也是外部压力大的国家——新的贸易投资规则、复杂的交叉结盟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等,都是我国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有效推进我国发展、文明,要让世界接纳中国,需要先进的他文化,我们要有新境界,站在新时期反思过去的历程,当坚持、强化市场经济的逻辑与常识,坚持、践行富民、强民、惠民这一理念。
地球村的时代,各国发展的同向性、同构性之势明显,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发紧密,与各国的依存关系不断增加。开放是历史大势,放眼世界就不会因小失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开放促改革、推进步,开放无边际,只有加大开放的力度、高度和深度,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才能前进。观察、学习它文化,以完备我们的文化、促科学发展,我们要有海洋般的“中国情怀”;中国走向、走入和影响世界,让外国人喜欢、认同我们的文化是大前提。中、西方不是永远的死对头,和平、发展是世界主流,世人的期盼。先进的文化和文明是无形、无色和中性的,社会发展当与时代的步伐同步,不可跑偏。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不断吸收他文化的发展之民族,时下也不必总想恪守一个纯净、“纯种”的中国。推动再发展,我们不能嫌北美、厌欧洲,对西方文化等应淡然、要虚怀若谷,只要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外来东西,我们都应学用。建美丽中国,要注意抛弃民粹意识,要改善我们的传统文化。树立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与胸襟,促大家欣赏、尊重他文化,并寻求文化共生、谋求共同进步与繁荣是文化大发展的意向与本能。
2.建文化强国、推绿色发展,借力外来优秀文化的步伐可大些、快点
人的肤色有异,但人类有相通、相近之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许多相似、相同处;“采得百花酿得蜜”,观察境外正面的东西会增强我们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决心、信心,且不会盲目自大。[12]开放、改革应多“开门”、“开窗”,要多方位、多层次地了望西方、看全球。现在,我们当用宽泛的心态观世界,汲取他文化,并借风使力、借石攻玉;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拟有非禁即入、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思维与界定。解放思想是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头道工序,习用他文化等,增强中华文化的反思力、完善中华文化没必要羞羞答答;对人类所有文明,我们都要恭敬,这是一个民族文明和有无出息的标尺。认为西方是当然的冤家,对西方文化或“西化”等恐惧、担忧是庸人自扰,大可不必。对他文化我们应有准确、清醒的认识,并从容、大肚地开门户、广纳之。创造的大国一定是善习之邦和文化的强国,推绿色发展,我们借力外来优秀文化的步子可大些、快点,可大范围、宽领域多学用他文化。
到本世纪中期,我们可望建成中等发达的国家,而真正、全面地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时间。自觉反思、善用他文化,并不断地优化本土文化的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民族,消化围墙意识,提高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度是文化繁荣的导向与工作。人无完人、“文”无完“文”,检讨、消解传统文化中的腐朽因素和吸收他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要务。使社会发达,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内省、上进,少点自鸣得意或傲。汝信先生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真正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相结合。”[13]汝先生所言是35年来我国发展、繁荣的要因,这也是再发展的要件。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里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 ‘鲁滨逊’。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匪浅”。[14]迈开步伐、迈向未来,我们应提高开放速度与文化开放度,以利经济面向全球、文明向世界看齐,进而筑文化强国和建文明、理性、关怀的高品质社会。
(二)新中国的发展表明,我们是他文化、异文明和全球化的受益者
优秀的文化、文明都是互补、互促和发展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亦如是。科学发展是以先进文化为土壤、以现代文明为路向的现代型发展。大时代我们当减少顾虑、超越政治,以前瞻性思维积极、更多地高水平学用他文化与欧洲文明等并化而用之。现在,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实现中国繁荣我们应与优秀的他文化深度、广泛、长期地接触、交融。我们对西方文化不能不屑或不以为然,对外来文化不能太敏感、脆弱,否则,就是自卑。文化发展及其质量与社会进步的关联性、耦合性大,国人素质、社会质量提高了,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的第一体现,没有外援、不汲取他文化,发展难以前行和达标。文化建设与繁荣当顺应天性,不能拒绝常识、抗拒世界潮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我们还需引用西方先进文化,增加对他文化的兼容度、融化度与应用度。清代,因“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马克思《鸦片贸易史》)导致清朝落后、被打垮。目下,化解文化民族主义和自恋、自满情结,多维度学用外来文化、当代文明是文化建设、进步的必修课。构建、传送先进文化,使中华民族走向卓越,要强化我们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与世界接轨、用世界语言,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与文化水平是文化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与路线。
2013年,著名画家靳尚谊受访时讲:“1981年底,我因为探亲在美国呆了一年,看了大量的油画原作,发现自己的油画比人家差,体积什么的没有做到家。”他强调:谋发展、促进步“如果眼睛里只有自己,把自己放得很大,那你就没法进步,因为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15]同年,作家梁晓声受访时说:我能写点东西,这与我早年读了些西方文学作品有关。他讲:“我出生在哈尔滨……那时新华书店里的欧洲名著很多,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都有。一接触西方文学,我马上就被吸引了。当然,我也读中国小说……大学里有门课程叫比较文学,在少年的时候我没听说过,但我也本能地进行了一些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我更倾向于欧洲文学。”[16]此类事例海量,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尾 语
习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里再次强调:改革、发展,我们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16]。基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位,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学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属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现代化中国之需。先进的他文化是我们发展的推手,根据《决定》之精神与要求,发展文化、提升国人素质,实现社会现代化和文化强国,我们要自我松绑,当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瞄准国际水准而动作。助社会发达、繁荣和圆“中国梦”,让中国“美丽”[18]、卓而不凡乃文化大发展的效能所在。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3-11-16(2).
[2]丁小莺,成中英:执着于文化自信的找寻[N].中国教育报,2013-11-13(7).
[3]童世俊,大爱本身就是广义理性的重要内涵[N].文汇报(文汇学人),2013-5-6(A).
[4]何刚强,懂外文者未必能搞翻译[N].文汇报,2013-10-14(10).
[5]李念,开放与对话是学术自信的重要条件[N].文汇报,2013-10-21(9).
[6]新华网,习近平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EB/OL].(2013-11-02).http://news.ycwb.com/2013-11/02/content_5309022.htm
[7]柳森,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表达[N].解放日报,2013-11-8(5).
[8]文汇报,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N].文汇报,2013-10-28(2).
[9]徐巍,打造独一无二的机遇之都[N].劳动报,2013-10-28(3).
[10]汝信:只是恢复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真正文化强国[EB/OL].(2012-5-21).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nishanluntan/dujia/detail_2012_05/21/14698813_0.shtml?_from_ralated.
[11]潘志强,世界融合,教育何为[J].上海教育,2013(10B):46-49.
[12]邓伟志,放开开放的力度、高度和深度[N].文汇报,2013-10-30(5).
[13]汝信:只是恢复传统文化不能成为真正文化强国[EB/OL].(2012-5-21).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nishanluntan/dujia/detail_2012_05/21/14698813_0.shtml?_from_ralated.
[14]新华社,推进改革必将释放新的制度活力[N].解放日报,2013-9-12(3).
[15]顾学文,眼睛里要有“人”[N].解放日报,2013-10-25(13).
[16]王一,补上“好人文化”这堂课[N].解放日报,2013-6-7(13).
[1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18]曾铁,建美丽中国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主题与内容[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71-75.
责任编辑:诸 芳
G12
A
1671-2811(2014)01-0085-07
曾铁(1958—),男,安徽芜湖人,教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文化发展与成人教育等。
先进文化是急迫的诉求。促科学发展,学用西方文化不纠缠“姓资姓社”问题仍现实、很重要。思想开化,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增强社会创新活力,我们不能等待、观望,不能懈怠,为此,文化发展当输出正能量、有贡献。上海市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指出:“我们的表达能更接近常识、共识、国际惯例,无论是内宣还是外宣,都会更容易获得民众心理上的认同。”[7]表达、宣传上如此,改革、发展的其他措施、行动更如是。这样,文化及繁荣的效果将更好、更明显且长效。欧美和日本、韩国等的博物馆,除有本国文物艺术品,还收藏、展示世界范围的文物艺术品,目的在于培养国民的世界文化视野,并呈现大国胸怀。推进文化大发展我们当有大国气概,弥补弱项和短板,以增加、拓宽国人认知他文化、异文明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