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数法对某肿瘤医院2004-2011年住院医疗质量的评价研究
2014-03-1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案统计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案统计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季新强 王 薇 刘 晶Δ
综合指数法对某肿瘤医院2004-2011年住院医疗质量的评价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案统计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季新强 王 薇 刘 晶Δ
目的通过对某肿瘤专科医院2004-2011年住院医疗质量的评价研究,了解该院医疗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综合指数法,选取反映住院医疗质量的12个指标,对该院2004-2011年的住院医疗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004-2011年间,该院住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上升,2011年综合指数是2004年的2.68倍。结论该院2004-2011年间,住院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医院需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同时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综合指数法 住院医疗质量 评价
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改的推进,医疗质量逐渐成为医院、患者及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准确了解自身医疗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而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需要改进的领域[1]。
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指标,单纯依靠个别指标来评价医疗质量,不能综合反映其整体水平。因此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反映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此,本研究选择综合指数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2004-2011年住院医疗质量进行评价。综合指数法[2-4]是指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值越大,工作质量越好。综合指数法评价过程系统、全面,计算简单,数据利用充分,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医院的住院医疗质量,并找出薄弱环节,为改进和提高住院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本研究采集了该院2004-2011年4大类12项反映住院医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指标,应用综合指数法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住院医疗质量的实际水平,从而促进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资料来源与评价指标的确定
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该院病案统计室2004-2011年医疗统计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2.评价指标的确定
住院医疗质量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医院提供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据科学性、实用性、敏感性原则,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5]、《三级肿瘤医院评审细则》[6],并在参考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7],选取12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全面反映医疗质量的水平。这12个指标是:出院人次、手术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治疗有效率和出院病人病死率,其中治疗有效率为出院病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8]。
方法与结果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按功能将上述12个指标分为四类,出院人次、手术例数为工作负荷指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为工作效率指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和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诊断质量指标,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治疗有效率和出院病人病死率为治疗质量指标。
2.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
Xi为各个指标的实际值,具体见表1;M为指标的标准值,通常为同一指标历年的平均值,其中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6]的标准,设定床位使用率标准值为89%(卫生部标准为85%-93%),床位周转次数为19次(卫生部标准:≥19次),其余取平均值。将各指标的标准值列于表1的最后一行。
3.对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
指标指数化的目的是将不同类别、不同单位的指标调整成一个方向。根据指标性质确定高优指标、中优指标和低优指标。高优指表示指标值越大,对评价结果越有效;低优指标反之;中优指标表示指标过大或过小对评价结果都不利,应维持一定水平[4]。高优指标包括出院人次、手术例数、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治疗有效率和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中优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低优指标包括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出院病人病死率。指数化公式[4]:
表1 2004-2011年主要医疗指标
Y=X/M(高优指标)
Y=M/X(低优指标)
Y=M/(M+|X-M|)(中优指标)
Y表示该指标的指数值,详见表2。
表2 指标指数化后的结果
4.计算综合指数
利用乘加法计算医院住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将评价医院住院医疗质量的指标归类,按照同类指标相乘的方法可以分别计算出工作负荷指标、工作效率指标、诊断质量指标和治疗质量指标这四类指标各自的指数;再按照异类指标相加的方法计算出全院医疗质量的综合指数。选用乘加法能避免指标权重不同带来的评价主观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各类指标的指数和综合指数及排序详见表3。
表3 住院医疗质量指标的综合指数和排序
分析与讨论
1.该院住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及反映出的问题
从表3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1年这八年间,该院住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上升,2011年综合指数是2004年的2.68倍,反映出2004至2011年期间,该院住院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1)工作负荷指标
2004年至2011年该院住院工作负荷指数持续增加,2011年工作负荷指数是2004年的6.40倍,说明该院住院医疗工作量持续增加。
(2)工作效率指标
表1显示,自2004年至2011年,该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平均住院日均有大幅度降低,特别是平均住院日,由2004年的21.50天降至2011年的10.30天,反映出该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床位使用率一直超过100%,远高于标准值89%;床位周转次数自2006年开始,各年均超过标准值19次,说明该院自2006年起已成为“床位效率型医院[9]”,床位使用率高且周转快。表3显示,该院住院工作效率指数由2004年的0.48升至2011年的0.78,反映出该院住院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但床位使用率过高、床位负担过重,这点应引起医院有关部门的注意。
(3)诊断质量指标和治疗质量指标
表3显示,该院的诊断质量指数除2004年为0.99外,其余各年均为1.00;表1显示,从2009年开始,反映诊断质量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和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各年均为100%,说明该院诊断质量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并未受到工作强度大幅增加的影响。关于治疗质量指标,2011年该院治疗质量指数为2.23,是2004年的4.29倍,这主要是由于选取的3个反映治疗质量的指标中,出院病人病死率不断降低,同时治疗有效率亦有一定程度提高,反映出该院自2004年至2011年,在临床治疗能力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此外,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除2005年为98.90%外,其余各年均保持在99.00%以上的水平,一直高于卫生部对三级医院的要求(卫生部标准:≥97%)[5]。
2.医疗质量持续发展原因分析
(1)不断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近年来,该院以医疗质量安全为中心,持续加强对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特别是围手术期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积极引进肿瘤微创治疗等新技术,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特别是2012年,医院围绕医疗核心工作,继续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经营意识,构建以医疗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继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手术分级制度》等手术管理文件,规范手术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实行了手术预约管理,提高了手术室运行效率,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同时注意加强高风险科室、重点患者的质量监控。
(2)推动优质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医院持续关注患者安全,推动优质护理内涵建设,在全院进行优质护理专项检查,在门诊探索医技科室“一站式”预约模式、加强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对手术患者开展术后随访工作等,在非手术科室积极探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不良事件按季度进行归因分析,帮助科室制定改进措施,寻找可控环节。同时借助护理教学平台对压疮、管路管理等进行了全院培训,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3.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表明,2004年至2011年该院住院医疗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2011年住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是2004年的2.68倍,而全院职工人数,2011年仅为2004年的1.24倍,反映出2004年至2011年,该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有了大幅的增加。
可以预测,随着该肿瘤医院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今后来该院就诊的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医疗工作量还会不断增加,医疗负荷将会持续增加,这是该院的发展机遇。但目前该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短缺、工作量超常、病床负担过重,医院现有的人力、物力和空间严重不足已成为医院发展面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成为全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建议该院在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同时大力引进人才并加大培养力度,根据各科室工作量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调配,从而减轻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并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另外,继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对外合作,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舒心的服务。
1.唐春爱.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某院医疗质量.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689-690.
2.刘爱民主编.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5-336.
3.孔桂兰,马谢民,赵乐平,等.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估现状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24-26.
4.李丽勤,虞兰香,罗阳峰,等.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住院医疗质量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37-39.
5.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通知.卫医发[2008]27号.http://www.moh.gov.cn/mohbgt/pw10807/200806/36242.shtm l.
6.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肿瘤医院、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2]144号.http://www.moh.gov.cn/mohylfw jgs/s3578/201212/c274b0953265428d817 bed50fb8d6ef0.shtm l.
7.辛有清,张桂林,潘习龙,等.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的系统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0):731-733.
8.方翠芬,张振华.肿瘤医院统计指标体系的改进.中国医院统计,1996,3(2):120-121.
9.胡德奎,朱士俊,王晓钟.医院床位利用模型的设计与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12):744-746.
(责任编辑:丁海龙)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