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意愿调查的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2014-03-08乔志霞张艳荣李悦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经农林就业指导

乔志霞,张艳荣,李悦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于就业意愿调查的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乔志霞,张艳荣,李悦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基于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及对专业教学认识的调查,发现当前农经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态度积极、薪酬期望客观,但存在就业能力低、就业素质不高、职业规划认知模糊、非正规就业意愿低等问题,据此提出细分人才培养方向、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思路改进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毕业生竞争力与就业率。

就业意愿;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就业不仅与外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有关,更是人才培养方式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学生是否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直接体现[1]。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扩招、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受生源质量、社会转型、经济形势影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农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亟待创新。张景聪认为要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从源头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和完善人才培养方式[2],郭翔宇、马晓旭认为农经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不仅能为我国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更有助于促进高校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4]。基于此,从调查农经专业学生就业意愿、能力及对专业教学的认识入手,探寻有助于改进农经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路,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专业教学效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与就业率,保障本专业长远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与数据来源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甘肃农业大学农经专业在校四年级学生中抽取160人为研究对象,其已基本完成学业且面临就业、有求职经历,能对调查内容作出真实、有效地回答。

(二)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并开展实地调查,问卷涵盖学生对就业意愿、就业能力、职业规划、专业教学等四方面认识,共26小题。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率99%。基于对调查资料在Excel的录入与整理,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与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期望就业单位倾向于事业单位、非涉农企业

农经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地域应更多趋向于农业企业、农村地区。如图1所示,学生虽对事业单位、涉农非涉农企业、自主创业均有一定关注,但79%的学生倾向于选择稳定、工作环境好的事业单位、非涉农企业。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自二三年级就开始关注各类事业单位招考,且只有当事业单位录取无望时才转向非涉农企业,鲜有学生第一志愿选择涉农企业工作。这不仅与涉农企业发展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较差有关,更突出反映农经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跳农门”观念,毕业生“学农不爱农”,不仅不愿意在涉农企业工作,更不愿意去农村发展。调查中仅有36%的学生愿意到农村发展,而64%的学生则希望在城市就业,认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高、个人发展前景好,且生活环境良好、生活条件便利[5]。

图1 农经专业学生期望就业单位分布图

(二)就业态度积极、薪酬期望客观

2013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699万,且受经济增长趋缓影响,岗位需求减少,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调查发现,在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情况下,86%的学生仍持积极就业态度,愿意毕业后努力寻找工作并从基层做起,练就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55.5%的学生期望月薪为2 000-3 000元,仅有18.2%的调查者对月薪期望过高(见图2)。反映出多数学生对个人定位客观、认知清楚,对就业形势有清晰判断,而非盲目期望高就业、高工资。

图2农经专业学生期望月薪分布图

(三)就业能力低、就业素质不高

完善的就业能力与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和前提,而其中专业能力是关键[6]。调查发现,55%的学生表示个体专业技能水平处于中等,原因在于农经专业涉及经济、管理两大学科,课程设置较为繁多,这虽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但受学时所限,无法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导致“广而不专、学而不精”(见图3)。就课程类型对就业的帮助度,调查发现除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其他课程对就业的帮助度均在60%以下(见图4),原因在于专业方向瞄准度差,这不仅意味着教学资源的浪费,更制约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图3农经专业学生自身专业水平评定分布图

图4各类课程对就业的帮助度分布图

表1中显示,对于就业所欠缺的素质与技能,学生表示除个体能较多控制的专业知识结构、克服困难、抗压、身体素质外,其他需要通过实践或与他人协作的素质较为缺乏,如87%、76%的被调查者表示缺乏实习经验、合作能力,导致就业素质低、心理承受力差,进而影响就业自信心。

表1农经专业学生就业所欠缺素质与技能

(四)职业规划认知模糊、就业指导训练少

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高校目前均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长期在封闭环境中生活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如表2,通过大一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67%、57%的学生分别对职业启蒙、职业理想有了较清楚认识,但由于未面临就业,导致对职业测评与目标、实践指导等认知浅,造成学生关注职业规划时间晚(见图5),毕业时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自我定位不清、就业盲目性大[7]。

表2农经专业学生接受职业规划内容统计

此外,对于大四开设的“就业指导”,78%的学生表示课程内容多为探讨就业形势、近年就业率、个体学生成功就业事例等,就业技巧培训与模拟训练少,难以为学生就业、择业提供有效帮助(见图6)。

图5农经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关注时间分布图

(五)就业信息不充分、非正规就业意愿低

信息的充分和有效利用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对于在校农经专业学生而言,可接触的信息渠道包括互联网、广播报纸、学校、人际关系网等,但调查中58%、89%的学生表示,就业信息主要来自人际关系网与互联网,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量过少(见图7)。原因是受学校属性限制,来校招聘的多为需求农学、林学、水利水电等人才的单位,而对偏重社会科学的农经人才,只是附带招聘而非专门招聘;学校在就业信息宣传中也是重农科轻社科,使得农经专业学生只能更多地依靠互联网寻求就业信息。此外,对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的非正规就业,即短期临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等,有近76%的学生表示不太愿意,仅有6%的同学愿意就业(见图8),这不仅与学生就业认知、观念转变有关,更凸显学校、社会缺乏对非正规就业的正面引导与积极宣传[8]。

图6农经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评价分布图

图7农经专业学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分布图

图8农经专业学生非正规就业意愿分布图

三、结论与建议

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标尺,就业问题的本质是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应通过细分农经专业方向、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就业指导等增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

(一)细分人才培养方向,突出专业“个性”

农经专业覆盖经济、管理和农林三大学科,学科多、方向宽,只有细分专业方向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应学习目前许多农经专业的通用做法:一、二学年为“通识”教育,第三学年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甘肃农业大学农经专业应以现代农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为导向,设立“涉农”的农村发展方向与“非农”的企业管理方向,前者偏重于农业经济理论、政策研究,以学生继续深造为目标;后者偏重于管理实践,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企业管理”还可细分为“涉农企业管理”“非农企业管理”等,细分化、差异化战略不仅能使学生“术业有专攻”,更有助于增强农经专业相较于其他农林类、经管类专业的竞争优势,为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与就业率奠定良好基础[9]。

(二)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

在细分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应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方式。首先,以前沿性、科学性、实用性为原则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务类课程比例。其次,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外活动式、网络教学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式,借助师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情绪鼓励,帮助学生提高学以致用能力。最后,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科研训练项目、专业实习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经历,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丰富社会认知,做好就业准备[10]。

(三)完善就业指导,丰富就业信息内容与渠道

学校就业指导不仅是纽带,紧密联系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又是杠杆,撬动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因此,首先应通过建立以服务为主的就业指导部门,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就业素质、求职技巧、求职心理、就业观念、就业援助等培训与服务[11]。其次,通过广播、告示、微博、微信、QQ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如国家就业政策、行业人才需求、职业概况等。最后,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生涯规划,并在各学年内开展短期指导,尤其为四年级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与实力。

(四)早作就业准备,提升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个体学生的就业意愿、自身能力、职业素养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应引导学生早作就业准备。第一,客观认知个人、专业目标,对自己未来成才与就业有全面规划,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尽早取得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第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短期兼职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职场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更能使其准确认识自身就业优势、劣势,并有针对性地弥补,最终成为理论够用、实践突出、技能过硬、适应就业需要的合格人才[12]。第三,引导四年级学生及早关注并充分利用各类就业信息,通过搜集职业网站信息、引进招聘单位、举办招聘会为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交流、双向选择提供平台。第四,指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先锻炼、再发展,勇于到私营、民营等非正规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人生价值。

[1]颜华.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J].北方经贸,2007(8):159-160.

[2]张景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诉求——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再审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76-78.

[3]郭翔宇,颜华.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74-276.

[4]马晓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J].农业教育研究, 2009(1):39-41.

[5]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12):43-46.

[6]吴鹏程.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之我见[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2):127-128.

[7]黎东升,何蒲明,徐辉,等.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2010,7(2): 99-101.

[8]胡恩明,郭文莉.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4-170.

[9]胡云,徐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8):99-101.

[10]王花,王玉芳,李静,等.基于原创能力培养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29-17330.

[11]张於倩,李顺龙,马文学,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1-23.

[12]刘建林,王欣,王怡.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及其途径[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61-64.

(责任编辑:刘小燕)

O n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Employment Willingness——With the case of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jor

QIAO Zhi-xia,ZHANG Yan-rong,LI Yu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anzhou 730070,Gansu)

Based on the survey of employment willingness,capability,and opinions of teaching of senior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y&management major in GAU,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widely employment fields,positively employment attitude,objectively salary expectation of respondents.However,there exist problems such as low employment capabilities,low employment quality,vague career planning and low willingness to irregular employment.Thus,in order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and rate of employment,it is necessary to segment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increase the share of practical teaching,improv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promoting capability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survey of employment willingness;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y&management major;talents training

H059

:A

:1674-0033(2014)03-0060-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3.013

2014-04-25

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GSAU120211)

乔志霞,女,甘肃岷县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农经农林就业指导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浅谈基层农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农经》杂志2018 征订函
《农经》形象
农经2017征订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