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方法对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影响

2014-03-08陈俊凯奚从华

护理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管圈胰岛素规范

肖 燕,李 娜,陈俊凯,奚从华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内分泌科,上海20009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内自动自发实施品管活动所组成永续性的小组,是属于机构品管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品管、统计与团体技巧,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1]。它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2],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和日本企业界广泛推行品管圈活动后,实现了节约费用、缩短工时、提高管理水平等多项成果[3]。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台湾将全面品质管理及品管圈活动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行业[4]。近年来,国内几家医院也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5]。2012年10月,为了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我院通过由质管办组织,科室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了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本科室品管圈活动主题是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经过8个多月取得了良好效果。因经文献检索,未能查检到有关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的相关文献,故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科人员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圈定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与圈徽(见图1),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5名。活动主题定为提高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品管圈实施日期2012年10月—2013年5月。

图1 护糖圈圈徽

2 方法

2.1 现状把握 小组成员通过对2011版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的学习,自制调查表,针对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包括评估血糖、评估注射部位、隐私保护、评估心理状况、检查药品储存温度、确认胰岛素种类、确认胰岛素有效期、提前30 min回温、选择注射工具、确认用物有效期、准备治疗盘、注射前核对、注射部位、确认胰岛素剂量、消毒、排气、注射胰岛素在内的17个项目,进行了的检查。时间为1周:2012年11月12日—2012年11月19日,对10例患者3餐前及睡前的胰岛素注射操作步骤进行检查,总检查项目4 760项(10例患者×4次/d×7 d×17项),其中操作不规范项目577项。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八二法则,找到最多见的问题为6项,累积百分比为83.9%。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577项胰岛素注射操作不规范项目分布情况

2.2 目标设定及设定理由 应用品管圈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7.9% +(1-87.9%)×83.9%×68.0%=87.9%+7.0%=94.9%≈95.0%,即胰岛素规范率提高到95.0%。

其中,检查项目共4 760项,不规范项目577项,规范注射率(现况值)为87.9%。改善重点为不规范注射前6个项目,累计百分比83.9%。圈能力评分方法为:根据能胜任5分,尚能胜任3分,无法胜任1分;5名圈员评分总和为17分,圈能力=17/25×100% =68.0%。

故将活动目标设定为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为95.0%。

2.3 解析及要因确认 通过绘制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共找到7个要因,分别为:(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完善;(2)胰岛素没有加锁保管;(3)没有具体回温时间;(4)没有提醒护理人员将胰岛素从冰箱里取出回温的装置;(5)没有明确排气的规定;(6)选取其他注射部位,患者穿脱衣服不方便;(7)患者知识缺乏。

2.4 对策拟定 针对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等项目进行对策拟定,并进行了评分,共选出3个对策。

针对要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完善,没有具体回温时间;没有明确排出胰岛素剂量的规定,患者知识缺乏,除腹部外,患者觉得其他部位穿脱衣服不方便,采取的对策是:(1)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定期考核。(2)指定胰岛素具体回温时间及明确注射前胰岛素排出剂量2 U(参考《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3)冰箱上、胰岛素注射笔盒上应用标识图。(4)应用标识卡对患者进行宣教。针对要因:没有提醒装置。采取的对策是应用定时钟进行提醒。针对要因:胰岛素盒没有加锁保管。采取的对策是:治疗室锁门。

2.5 对策实施与检讨

2.5.1 学习与健康教育 (1)组织学习,加强培训,增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2)明确胰岛素注射前的回温时间及排出剂量,并设计标识图进行提醒。(3)患者床头悬挂宣教标识卡,以便于了解胰岛素注射知识。

2.5.2 应用定时钟提醒回温 (1)应用定时钟提醒,确保在胰岛素注射前将胰岛素从冰箱内取出。(2)因每日胰岛素注射为4个时间段,故定时钟应设定4个提醒时间。分别为早餐前6:20:00;午餐前10:20:00;晚餐前16:20:00;睡前20:20:00。

2.5.3 因原治疗室门,内外均可打开,存在安全隐患。如将胰岛素笔存放盒提前从冰箱中取出,易造成丢失。故将治疗室门更换为单向锁,以确保安全。

2.5.4 经过效果确认,对策均为有效对策,将工作流程标准化。(1)将胰岛素学习考核内容列入人员培训制度。(2)将标识列入科室标识标签的管理制度。(3)将定时钟的日常维护列入主班职责。(4)制定作业标准书(见表2),形成标准化作业指导。

表2 作业标准书

续表2

3 效果确认

3.1 有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的胰岛素不规范注射次数项目从2012年11月12日—2013年3月28日,由577项降为220项。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由87.9%升至95.4%,目标达标率为105.3%,进步率为61.88%。

3.2 无形成果 通过雷达图(见图2)显示出:品管圈活动使小组成员的发掘问题的能力、兴趣感、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积极心、责任心等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图2 品管圈活动无形成果雷达图

4 讨论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改善细化了护理人员胰岛素注射流程。通过应用醒目的标识标签达到了提醒和宣教的目的。以品管圈活动的形式来处理解决问题,不仅使所有圈员都认识到:注射胰岛素者应严格执行医嘱,必须严格把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做到按时回温、种类正确、部位准确、按时注射、严格消毒并定期监测血糖变化,以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且,也使后续的操作按PDCA循环,实现了持续改进。

在此过程中,品管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次的活动,成为展现基层人员工作价值的一个平台,大大激发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这8个月,包含了所有圈员的智慧、努力和汗水。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大家都从中大受鼓舞,也大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使大家认识到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由于刚刚接触到品管圈这个工具,故并不能将各个步骤灵活运用。但只要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不仅仅把其当成一种活动,而把其作为一项长期改善的工作开展下去,护理工作必将会像品质口号那样:没有最好,只要更好。

[1]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2]沈永兰,韦田福,吴海斌,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7(7):1185-1186.

[3]付 晨,张 钢.台湾地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启示和借鉴[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1):24-26.

[4]许书慧,朱刚直.我院药学部推行品管圈活动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药房,2009,12(16):1225-1227.

[5]付文焕,王晓舜.品管圈活动在药剂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2009,3(10):1033-1036.

猜你喜欢

品管圈胰岛素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