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专业组织《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08李泽桂张晓丽卞修武陈东风司维柯
杨 忠,李泽桂,张晓丽,卞修武,陈东风,司维柯
(第三军医大学 西南医院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跨学科专业组织《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杨 忠,李泽桂,张晓丽,卞修武,陈东风,司维柯
(第三军医大学 西南医院检验系临床血液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干细胞生物学是近几年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通过跨学科组织从事干细胞生物研究的专家教员队伍开展《干细胞生物学》选修课教学,面向全校多专业高年级学员实施,受到广泛好评。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其创新思维培养;同时体现了教研结合相长,医学人文教育也有机融入于教学过程。
干细胞生物学;跨学科;选修课;实施
《干细胞生物学》是以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多种研究手段,从器官组织、细胞到分子水平来研究干细胞的发生、发育、分化潜能和临床应用的一门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干细胞研究涉及众多的生命科学和医药卫生领域,特别在发育生物学、再生医学、细胞治疗与组织移植、新药研发包括药效及毒性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当代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学习干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了解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不仅有助于医学生获取相关前沿知识,同时对其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和训练科研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及作用。
近十余年伴随干细胞研究的兴起,发达国家大部分综合大学和医学院校均设立相关课程进行介绍,近几年我国一些重点医学院校或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此课程,如上海交大和协和医大对研究生开设的“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等。作为一门新兴且进展迅猛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目前还存在大量的未知领域和技术难题,除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它领域转化为临床应用尚有距离,且一些还存在伦理学争论,目前也缺乏统一教材。
1 教学内容、方式和组织实施
以我科室为牵头负责单位,本校自2008年开始对大学高年级(3、4年级)各专业本科学员开设了《干细胞生物学基础》选修课程,最初开设于秋季学期共30学时,自2012年更改为20学时,春秋季学期各开设一轮,每轮选课学员限定60人;教学组成员来自基础与临床的多个科室,均为从事干细胞研究的副高职称以上教员,基本参考教材向学员推荐了四川大学胡火珍教授主编的《干细胞生物学》,英文参考教材为《干细胞生物学纲要》(Essentials of Stem Cell Biology)(Robert Lanza主编)。
具体教学内容由于仅有7-8次课程,经讨论设置了包括干细胞生物学概论、胚胎干细胞(含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干细胞微环境等几个方面专题,内容分配注重结合教员的基础或临床研究领域,教学中除了基本概念、研究历史与主要实验技术,强调研讨式教学,特别在相关临床应用、伦理与研究技术等方面,并结合最新的文献阅读和相关视频播放,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课程宣介、课堂组织、学员联系及考试等由临床血液学教研室统一组织管理。
教学中教员根据课程需要推荐参考文献或发放自印讲义,课终采取了包括重点英文文献(教材)翻译、读书报告和课题设计(提前一周进行)等结合的综合考核,学员可参阅笔记和相关参考资料。
2 教学实施效果和反馈
本门课程自开设至今,因其内容的前沿新颖、与临床及应用的紧密结合一直受到同学广泛欢迎;选课学员人数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在多次教务部门组织的选修课满意度测评中均得到优良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改进课程质量和基于教学研究的需求,对近三学年选修本课程的学员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
在教务部门组织的测评中,有关教员的评价项目包括备课、讲解,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课堂气氛与秩序效果,引导思考和质疑辩论等几方面,97%以上学员给了A-D四个等级中的A,有关教学内容项目包括视野拓展,知识结构,结合新前沿及考核方式等也得到了98%以上学员A的评价。在自行组织的学员问卷中,重点围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拓展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思维与培育兴趣中的作用、教材讲义等进行了调查,也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优良评价。
在此过程中部分同学也对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课时与内容调整,进一步增加与应用及临床的结合,参观科研实验室和临床观摩等;一方面反映了同学对课程的认同喜爱,也显示其责任意识,给我们以促进。
3 课程思考
首先,跨学科、具有较丰富干细胞研究经历的教员负责教学,不仅显著增强了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生动性,同时专题内容多基础与临床结合,更适合正逐步转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医学生。而基于干细胞生物学前沿、发展迅猛的学科特性,特别是其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的紧密联系,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干细胞生物学》非常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中如iPS细胞的研究思路、肿瘤干细胞的概念、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运动及肉食科学联系等,均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探究兴趣和深入思考。
其次,本课程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教研结合、教研相长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员在其从事的研究领域向同学介绍基本概念理论与最新前沿,没有统一授课教材,因此将促使教员不断查阅更新知识,同时课堂也为教员提供了展示其科研的舞台,便于与学员深入交流;一定意义上为其培育引导本领域研究后备人才提供了时间和场所。
第三,通过《干细胞生物学》教学,医学人文教育能更自然有机地融合至具体的生物医学事例中;如胚胎干细胞(ESC)的相关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最具伦理争议的话题之一,生命从何时开始,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区别,如何理性认识ESC的来源等等,均引起同学广泛讨论;通过教员在课堂的专业讲解并介绍相关法律规范,同学更能正确理解生命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学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这也有助于他们作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及实践主体树立一个更公正客观的态度。
[1]胡火珍.干细胞生物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Lanza R. Essentials of Stem Cell Biology. The United States,Academic Press. 2009(2ndedition), Pierret C, Friedrichsen P. Stem cells and society: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s among science, religion, and law[J]. CBE Life Sci Educ,2009,8(1):79-87.
[3]张 兰,王 勇.高等院校的跨学科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152-154.
[4]黄忠敬,王湖滨.美国教育政策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研究,2009(11):76-81.
[5]马秀珍, 吴忠道, 陈克敏,等.拓展型医学基础课程的设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63-65.
(责任编辑:张群力)
ImplementofStemCellBiologyElectiveCourseforDifferentProfessionalMedicalStudentsthroughTransdisciplinaryEducation
YANG Zhong, LI Ze-gui, ZHANG Xiao-li, BIAN Xiu-wu, CHEN Dong-feng, SI Wei-k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Hematology, Colleg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outhwest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Stem cell biology is a new frontier science in biomedical area in the past few years. We carried out “stem cell biology” elective course, which mainly providing for the senior class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pecialties,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 teachers engaged in stem cell biology. And it is widely acclaimed by the students. While this course helps to enlarge students’ view of their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it reflects the combination of construc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s fus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rganically.
stem cell biology; transdisciplinary; elective course; implement
2014-07-18
中华医学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2-KY-22)
杨 忠(1968-),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干细胞及其微环境调控研究。
G642.0
:A
:1006-2769(2014)06-1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