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03-08宋建宽孙明辉

医学综述 2014年5期
关键词:植骨椎间骨性

姜 磊,宋建宽,王 斌,孙明辉

(1.涟水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涟水县 223400;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南京 210000)

腰椎滑脱型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及大小便困难等症状。腰椎滑脱症引起的临床症状的机制比较复杂,包括小关节退变,节段性不稳,峡部裂椎弓的异常活动,峡部裂处纤维软骨组织压迫神经根,滑脱节段序列错位或合并椎管狭窄及椎间盘突出等。目前外科治疗的原则是重建腰椎承重力线平衡、维持脊柱稳定和脊髓神经减压。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减压方式、减压并融合方式等,融合方式有后外侧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后路椎间融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椎间融合、环状融合、后路椎板植骨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融合等。本研究对54例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应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并根据不同适应证行PLF和TLIF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与鼓楼医院骨科就诊的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32~71(50.9±2.6)岁;病程6个月至2年,平均(1.1±0.5)年;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1例、银屑病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25例,Ⅱ°29例;本组病例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13例,间隙性跛行11例,鞍区麻木2例,小腿及足部感觉减退者分别为9例、18例,下肢不全瘫1例;L3滑脱2例,L4滑脱21例,L5滑脱29例,L4、L5双节滑脱2例;退变性滑脱例30例,椎弓崩裂性滑脱13例,发育不良性滑脱1例。上述患者根据不同适应证分成两组,各27例,分别行PLF与TLIF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法,并签属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或骨质疏松症,而且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隔离,C臂机透视定位,取后正中切口,根据影像学表现,显露相应节段双侧滑脱间隙上下锥板、小关节突及横突,分别在融合节段的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切除部分锥板、增生内聚的部分内侧关节突、黄韧带、显露上下位神经根,检查硬脊膜及上下位神经根减压充分。PLF组去除融合节段间横突、关节突表面软组织,皮质骨,露出松质骨面为植骨融合床,安装连接棒,拧紧螺母完成复位固定,将减压取出锥板、棘突及关节突修剪去软组织并剪碎,植于关节突外侧及横突之间。TLIF组经腰椎椎间孔显露椎间盘,切开清除椎间盘,用铲刀将残留椎间盘和上下椎软骨终板清除,提拉仰伸复位,将减压的碎骨块适量填入椎间隙,选择合适大小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植入自体髂骨植入椎间隙,术中C型臂透视证实椎间融合器植入位置合适,安装预弯的连接棒,适当加压,拧紧螺母完成复位固定。

所有患者术毕放置引流,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伤口常规换药;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消肿、抑酸、补液等治疗,连续3 d。拔管后摄片复查,连续卧床修养3个月,并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

1.3评分标准 采用Nakai等[1]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工作;良: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又可出现,可恢复工作;可: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需减轻工作或活动;差: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判断术前滑脱率,术后即刻复位率,椎间隙高度,骨性融合。

骨性融合判定标准[2]:植骨区有连续骨小梁,屈伸侧位椎体活动度<4°,为已融合;植骨区未见连续骨小梁,可见间隙,屈伸侧位椎体活动度>4°,X线片难以分辨可CT检查以帮助鉴别,为未融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间Nakai评分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骨性融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症状改善 5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其中完全复位50例(92.6%),其余4例复位明显改善。患者下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均明显减轻。

2.2影像学改变 X线片显示内固定均在位无松动,后外侧植骨及椎间融合良好,呈骨性愈合,复位无丢失。典型L4椎体Ⅱ°滑脱TLIF手术前术影像学X线片资料(图1~2,见封三);典型L5椎体Ⅰ°滑脱伴间隙狭窄PLF手术前CT片(图3,见封三),术后X线片(图4~5,见封三),横突间植骨已融合,形成骨桥(图6,见封三)。

2.3Nakai评分 根据Nakai评分标准,PLF组:优17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8.9%,骨性融合率92.1%;TLIF组:优22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3%,骨性融合率97.3%。结果显示,TLIF组优良率及骨性融合率高于PLF组,但两组优良率及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45,P=0.122;χ2=1.418,P=0.234)

3 讨 论

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的手术适应证为:①持续并加重的腰、腿痛,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者;②合并有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肢感觉异常、肌肉萎缩,尿失禁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压迫症状[3];③进行性滑脱或Ⅱ°以上的滑脱。对螺钉把持力下降的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不适用本手术,本组所选患者无严重骨质疏松症。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手术的目的:①椎板及神经根充分减压;②重建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③ 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传递;④使脊柱的活动节段最大限度地保留[4]。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矫正脊柱畸形和恢复记住力线的稳定性。达到植骨融合是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治疗的目标,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只是维持腰椎复位固定,为利于植骨的融合提供稳定的环境,只有骨性融合才能防止复位的丢失[5]。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应用是复位和固定滑脱椎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学者认为只有对滑脱的椎体进行解剖复位,才能重建符合生理要求的脊柱正常序列、神经通道和生物力学内环境[6]。但内固定对脊柱的稳定作用只是暂时的,良好的植骨融合才是保持脊柱长期稳定的关键。脊椎稳定最终要依靠良好的植骨融合,一旦植骨融合不良,内固定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松动、疲劳甚至断裂,导致手术失败。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充分减压,随访发现腰腿痛症状改善,神经性跛行症状消失,内固定的使用可以增加术后脊柱稳定性,创造良好的植骨床,更有利于植骨融合。PLF优点是对于轻度滑脱或椎间隙狭窄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入路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本组27例患者无神经、硬脊膜损伤、术后感染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TLIF是理想的植骨融合方式,通过椎间孔途径植骨融合,此途径不必过度牵拉神经,可减少损伤神经及硬膜的机会,椎体间放置椎间融合器不仅可提高骨融合的潜力,而且还可恢复椎间盘高度,优化矢状面平衡,调整冠状面的解剖序列,可阻止邻近节段退变[7]。

本研究结果显示,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较PLF有更好的优良率及骨性融合率,临床研究也倾向于认为椎间融合率较高。吴正文等[8]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32例腰椎滑脱症,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JOA评分优良率为87.5%。对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9]:①为利于术后植骨愈合,术中应尽量清除干净滑脱节段椎间盘终板软骨,直至终板下骨质;②术中必须充分植骨,保证植骨有足够大的面积,并保证植骨充满椎间隙前柱和中柱;③为避免术后植骨块丢入椎管内,术中须打紧植骨。植入椎间融合器(cage)前一定要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处理椎间隙上下软骨终板,包括髓核透明软骨板和内围部分纤维环组织,彻底显露椎体骨质,使椎间融合面积扩大。但要保留外围部分纤维环,更不能穿破前纵韧带。术中椎体间融合可应用2枚cage,而1枚cage在椎体间斜放也是公认的方法。具体应用1枚还是2枚cage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或TLIF及彻底减压是治疗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的术式。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行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 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ren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1,73(8):1184-1191.

[2] 刘湘权,徐辉平,李颂.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2):59-61.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726-1729.

[4] 王森,满忠芳,夏青,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23.

[5] 尹承慧,符臣学,徐皓,等.椎弓根钉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J].脊柱外科杂志,2009,7(2):85-88.

[6] 程斌,李锋涛,宋金辉,等.腰椎峡部裂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6,23(6):487-488.

[7] Coyal N,Wimberley DW,Hyatt A,etal.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instrumented reduct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f mid and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J].J Spinal Disord tech,2009,22(5):321-327.

[8] 吴正文,胡智辉,章明福,等.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J].当代医学,2009,15(12):39.

[9] 罗雨桥,罗柏锋,邓思然,等.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临床研究,2012,1(25):115-117.

猜你喜欢

植骨椎间骨性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