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妇女营养评估及干预现状
2014-03-08贾玉敏综述刘淑贞审校
贾玉敏(综述),刘淑贞(审校)
(承德市双滦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承德 067002)
人体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正确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孕妇在此阶段因自身和胎儿的不断变化因而对营养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1],但营养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妊娠结局[2],甚至影响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3]。因此,重视孕期妇女的营养保健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我国的营养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营养相关研究也集中于临床重症患者和老年人等易发生营养不良或由于营养不良而加重疾病的群体,而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关注较少,只是进行了相关的膳食调查和简单的健康宣教,因此临床应重视孕期妇女营养评估及干预工作。
1 孕期妇女营养保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营养摄入不合理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利于良好的妊娠结局,目前孕妇多存在营养摄入不合理的现象。曹晓辉等[4]对939例孕妇妊娠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孕妇膳食营养摄入不均,其中脂肪摄入较高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且孕中晚期各餐次能量摄入比例不合理。Mei等[5]对美国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美国孕妇普遍存在缺铁现象。覃春华[6]对中国112例孕妇调查也发现,孕妇存在铁、锌缺乏而铜过剩的现象。2009年对中国8省市孕妇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孕妇普遍存在铁、钙摄入不足,营养不合理的现象[7]。由此可见,孕期妇女普遍存在营养、能量摄入比例不合理,矿物质缺乏等问题,应引起临床妇幼保健工作者和营养学家的广泛关注。
1.2营养保健知识缺乏,知识来源途径多样化 具备充足的营养知识能很好的指导饮食行为,避免或改变营养不良状况。孕期妇女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变化,孕妇因担心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因而更加注重自身营养状况,渴求更多正确的营养保健知识。研究显示,孕期妇女对营养知识的需求较孕前更为强烈,其知识多来源于网络、助产士指导以及书籍等[8]。范晓波等[9]在对妊娠期妇女的知、信、行调查中发现,孕妇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沈晓丽等[10]在对山东省孕妇进行的知识和饮食行为调查中也发现营养相关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农村孕妇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以及长辈亲朋,城市孕妇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医护人员以及网络。Huberty等[11]对293例孕妇调查发现,78%的孕妇会主动利用网络寻求营养知识并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孕妇的营养保健中尚存较多问题,由于孕妇的营养知识不足,致使其营养摄入不合理。孕妇寻求营养知识的途径多样,但向妇幼保健医师以及营养学家等寻求知识的相对较少。孕妇从网络以及书籍中寻求的信息的正确性有待考证,不正确的信息又将进一步影响孕妇的营养状况。
2 孕期妇女营养状况评估现状
2.1评估工作开展较少 对孕妇营养状况的调查和评估有助于了解该人群营养摄入是否合理,体内营养成分(如矿物质、维生素等)是否充足,目前我国有关孕妇营养检测以及调查的研究不多,潘康红等[12]对内蒙古兴安盟妇幼保健院的孕妇进行了5种元素(铜、锌、钙、镁、铁)的检测,发现孕妇体内矿物质不足。邱伟涛[2]对兰州地区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发现孕妇营养不合理。新疆地区学者对当地孕妇的膳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孕妇存在总热量、蛋白质类摄入超标,钙、维生素摄入不足等问题,据此对孕妇进行了孕早期的营养指导,调整其饮食结构,并在孕期进行持续跟踪,以确保孕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13-14]。目前,只有少数地区进行了关于孕妇营养评估的工作,有关孕妇营养评估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2.2评估方法不统一 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刚刚起步,目前还未有营养不良诊断的金标准[15],合理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将有助于指导、干预并改善相关的临床结局[16]。目前对孕妇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不统一,主要有营养学中的膳食调查法[4,13]、临床实验室检测法[6,12],膳食调查法中有24 h回顾法、称重法、记账法等,实验室检测的元素及仪器不尽相同。Kyle等[17]指出,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检测工具会使营养评估的研究结果不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估方法,且评估的具体指标和内容尚待统一。
2.3缺乏营养评估和风险筛查工具 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被认为是临床较实用、简单,适合广泛群体的营养评估工具[18],但主要应用于临床重症患者及严重营养不良者。其他营养评估工具如简易评价精法、营养评定指数等也适用于特定人群,而对适用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的营养评估工具的研究较少。孕妇营养不良风险筛查也是营养评估中的重要内容,医院对营养不良风险的筛查多用量表与实验室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19],实验室检查在营养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孕妇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与自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等相关[21],因此对于孕妇营养状况的评估及风险筛查也应考虑这方面的因素。Valente等[22]对孕妇营养失衡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发现肥胖或超重、非饥饿状态下身体需求饮食量及皮褶厚度>25 mm与孕妇营养失衡显著相关,可作为营养评估和风险筛查工具的参考。
2.4评估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欲分析孕妇的营养状况需建立一个可供比较的评估标准,目前对孕妇营养状况的评估大都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判断[2,6],但对于患有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的孕妇很难找到相应的营养摄入参考标准,因而对其营养状况很难做出判断。随着临床营养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孕期妇女营养保健的需求,使孕期妇女营养评估工作有据可依,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并完善针对孕妇这一特殊群体的评估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3 孕期妇女营养干预现状及展望
孕期妇女多存在营养摄入不合理的情况,营养失衡会影响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对孕妇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促使其改变不合理的营养饮食行为是纠正其营养不良的有效措施。王宏等[23]通过对孕妇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计算机营养分析软件对孕妇营养进行干预咨询,结果孕妇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均低于未接受过营养干预的孕妇。Perichart-Perera等[24]运用营养咨询、教育等方式对孕妇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发现先兆子痫发生率有所降低。Mottola等[25]采用个体化饮食指导结合运动锻炼的方法对肥胖前期及肥胖的孕妇进行为期2个月的干预,减少了孕妇发展为过度肥胖的危险。
由此可见,针对孕妇的营养干预多为进行营养相关咨询及健康教育,促使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形成正确的营养饮食行为,并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减少妊娠期间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孕妇尤其是孕中晚期妇女较少出门向医务人员咨询营养有关问题,而多选择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知识,因此对于孕期妇女尤其是不便出门或附近医院医疗条件差的孕妇,可利用网络对其进行知识宣教并与其交流。Kothe等[26]通过邮件的形式与年轻营养失衡者进行交流,促使其多摄食蔬菜、水果以改善营养状况,并达到了一定效果。基于此,对于孕期妇女营养干预可利用网络进行多样化干预,如邮件交流营养状况、开设网站宣传正确的营养知识、专家在线咨询等形式为孕妇提供营养保健相关知识,同时依据孕妇个体化差异原则,临床妇幼保健工作者应与营养学家积极合作,为严重营养失衡的孕妇进行营养治疗,以确保孕妇良好的妊娠结局。
4 小 结
孕妇存在营养摄入不合理、知识缺乏,孕期妇女营养评估方法不统一,缺乏可行的评估工具,致使孕妇营养评估工作开展较少,孕妇营养干预方法多为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和咨询。随着孕妇营养保健发展的需求,应积极加强关于孕妇营养评估的研究,妇幼保健工作者应与营养学家开展积极的合作,为孕妇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营养干预,确保胎儿优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1] Hasse JM.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Editor′s Notel[J].Nutr Clin Pract,2012,27(3):319.
[2] 邱伟涛.兰州市2628例妊娠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调查[D].兰州大学,2010.
[3] 曾小娥,李婵,陈淑芳.产前检查对母婴的重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319-1320.
[4] 曹晓辉,孙丽洲.939例孕妇妊娠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调查[J].江苏医药,2012,38(20):2408-2410.
[5] Mei Z,Cogswell ME,Looker AC,etal.Assessment of iron status in US pregnant women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1999-2006[J].Am J Clin Nutr,2011,93(6):1312-1320.
[6] 覃春华.112例孕妇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9):4256-4257.
[7] 王杰,赵丽云,朴建华,等.2009年中国8省(市)孕妇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卫生研究,2011,40(2):201-203.
[8] Szwajcer EM,Hiddink GJ,Maas L,etal.Nutrition-related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of women trying to conceive and pregnant women:evidence for 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J].Fam Pract,2008,25(Suppl 1):i99-104.
[9] 范晓波,康昭海,吴仕元,等.孕期营养认知及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50-152.
[10] 沈晓丽,贺圣文,徐辉.山东省孕妇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74-4776.
[11] Huberty J,Dinkel D,Beets MW,etal.Describing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health,physical activity,and nutrition information in pregnant women[J].Matern Child Health J,2012,Epub ahead of print.
[12] 潘康红,胡咏梅.儿童及孕妇血液中五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8):117.
[13] 陈筱萍,王先化,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等.新疆昌吉州700名孕妇膳食调查[J].新疆医学,2012,42(2):122-124.
[14] 赵斌,哈尔哈西,冯泰山.伊犁州715例城市孕妇孕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1):87-89.
[15] Bauer JM,Kaiser MJ,Anthony P,etal.The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 its history,today′s practice,and future perspectives[J].Nutr Clin Pract,2008,23(4):388-396.
[16] Jensen GL,Hsiao PY,Wheeler D.Adult nutrition assessment tutorial[J].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2,36(3):267-274.
[17] Kyle UG,Coss-Bu JA.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CMAJ,2010,182(17):1831-1832.
[18] Keith JN.Bedside nutrition assessment past,present,and future:a review of th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J].Nutr Clin Pract,2008,23(4):410-416.
[19] Lee C,Rucinsk J,Bernstein L.A systematized interdisciplinary nutritional care plan results in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J].Clin Biochem,2012,45(10):1145-1149.
[20] Bernstein LH.The increasing role for the laboratory in nutritional assessment[J].Clin Biochem,2012,45(15):1150-1151.
[21] 冯琼,梁娜.膳食指导对改善妊娠妇女营养状况的调查[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49/51.
[22] Valente MM,Moura ER,De Oliveira Lopes MV,etal.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nursing diagnosis of "Imbalanced Nutrition:more than body requirements" in pregnant women[J].Public Health Nurs,2012,29(3):276-282.
[23] 王宏,范岩峰,蔡李倩,等.孕期营养评价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609-1614.
[24] Perichart-Perera O,Balas-Nakash M,Parra-Covarrubias A,etal.A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program improves perinatal outcomes in Mexica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Educ,2009,35(6):1004-1013.
[25] Mottola MF,Giroux I,Gratton R,etal.Nutrition and exercise prevent excess weight in overweight pregnant women[J].Med Sci Sports Exerc,2012,42(2):265-272.
[26] Kothe EJ,Mullan BA.Acceptability of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email-based nutrition intervention[J].Health Promot Int,2012,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