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检测价值
2014-03-07安振国李召芳杨文东
安振国++李召芳++杨文东
【摘要】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及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602、0.597,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显著改善,检测其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抑郁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它是一组综合征,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可伴有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或木僵状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涉及躯体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可危及生命[2]。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抑郁和痴呆的某些症候群有关[3],抑郁症患者存在炎性反应,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存在异常[4]。为了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测了5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讨论
高HCY血症指人体中HCY(由遗传或外在因素获得)浓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上限[5]。高HCY血症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是抑郁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减少单胺、神经递质、蛋白等物质生成,神经毒作用诱导神经元凋亡,引起脑的能量代谢紊乱,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生成[7,8]。有的认为高水平HCY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抑郁症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9],是高水平HCY与抑郁症发病有关,还是抑郁症导致HCY水平增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抑郁情绪可抑制人的免疫功能[10],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水平均升高[11]。高水平的IL6等细胞因子调节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CRP),导致hsCRP水平升高。hsCRP水平增高可使与之关系密切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从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抑郁症状。本文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证实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抑郁症状相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判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生化基础是脑内NE和5HT及其受体含量降低或功能低下,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米氮平是NE和5HT能抗抑郁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E和5HT神经元以及突触后膜的5HT受体亚型,最终通过促进NE和5HT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具有起效迅速及疗效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12]。本文抑郁症患者治疗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证实,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米氮平具有改善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HCY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13,14]。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了解抑郁症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15]。
综上所述,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也得到显著改善,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观察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张少丽,石少波.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56160.
[2] 郭新胜,许明智,师天元,等.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检验医学,2006,21(6):143145.
[3] 刘永珍,尹静,于逢春,等.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2):105107.
[4]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
[5] 瞿国英,林炜炜,戴越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医学,2013,28(2):102104.
[6] 宋志伟,王丹,张娜,等.抑郁症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关联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012003.
[7] 张文跃,祁小飞.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85186.
[8] 张文跃,林宏,赵合庆,等.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1):652653.
[9] 乔娟,赵后锋,朱相华,等.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9.
[10] 邱文静,杨欢,肖波,等.抑郁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其所致免疫失衡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50354.
[11] 师天元,郭新胜,张红亚,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628.
[12] 宋燕华,李菲,杨勇超.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开放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33235.
[13] 许建君.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2,33(4):725726.
[14] Dinan T G.Inflammatory markers in depression.Curr Opin Psychiatry,2009,22(1):3236.
[15]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及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602、0.597,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显著改善,检测其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抑郁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它是一组综合征,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可伴有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或木僵状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涉及躯体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可危及生命[2]。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抑郁和痴呆的某些症候群有关[3],抑郁症患者存在炎性反应,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存在异常[4]。为了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测了5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讨论
高HCY血症指人体中HCY(由遗传或外在因素获得)浓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上限[5]。高HCY血症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是抑郁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减少单胺、神经递质、蛋白等物质生成,神经毒作用诱导神经元凋亡,引起脑的能量代谢紊乱,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生成[7,8]。有的认为高水平HCY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抑郁症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9],是高水平HCY与抑郁症发病有关,还是抑郁症导致HCY水平增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抑郁情绪可抑制人的免疫功能[10],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水平均升高[11]。高水平的IL6等细胞因子调节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CRP),导致hsCRP水平升高。hsCRP水平增高可使与之关系密切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从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抑郁症状。本文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证实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抑郁症状相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判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生化基础是脑内NE和5HT及其受体含量降低或功能低下,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米氮平是NE和5HT能抗抑郁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E和5HT神经元以及突触后膜的5HT受体亚型,最终通过促进NE和5HT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具有起效迅速及疗效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12]。本文抑郁症患者治疗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证实,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米氮平具有改善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HCY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13,14]。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了解抑郁症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15]。
综上所述,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也得到显著改善,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观察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张少丽,石少波.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56160.
[2] 郭新胜,许明智,师天元,等.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检验医学,2006,21(6):143145.
[3] 刘永珍,尹静,于逢春,等.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2):105107.
[4]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
[5] 瞿国英,林炜炜,戴越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医学,2013,28(2):102104.
[6] 宋志伟,王丹,张娜,等.抑郁症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关联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012003.
[7] 张文跃,祁小飞.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85186.
[8] 张文跃,林宏,赵合庆,等.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1):652653.
[9] 乔娟,赵后锋,朱相华,等.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9.
[10] 邱文静,杨欢,肖波,等.抑郁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其所致免疫失衡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50354.
[11] 师天元,郭新胜,张红亚,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628.
[12] 宋燕华,李菲,杨勇超.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开放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33235.
[13] 许建君.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2,33(4):725726.
[14] Dinan T G.Inflammatory markers in depression.Curr Opin Psychiatry,2009,22(1):3236.
[15]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及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602、0.597,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显著改善,检测其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
抑郁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它是一组综合征,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和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可伴有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或木僵状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涉及躯体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可危及生命[2]。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抑郁和痴呆的某些症候群有关[3],抑郁症患者存在炎性反应,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存在异常[4]。为了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测了5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其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 讨论
高HCY血症指人体中HCY(由遗传或外在因素获得)浓度持续高于正常范围上限[5]。高HCY血症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是抑郁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抑郁症的发病,减少单胺、神经递质、蛋白等物质生成,神经毒作用诱导神经元凋亡,引起脑的能量代谢紊乱,降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生成[7,8]。有的认为高水平HCY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抑郁症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9],是高水平HCY与抑郁症发病有关,还是抑郁症导致HCY水平增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抑郁情绪可抑制人的免疫功能[10],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6R)水平均升高[11]。高水平的IL6等细胞因子调节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CRP),导致hsCRP水平升高。hsCRP水平增高可使与之关系密切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从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抑郁症状。本文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证实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抑郁症状相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判定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生化基础是脑内NE和5HT及其受体含量降低或功能低下,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米氮平是NE和5HT能抗抑郁剂,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E和5HT神经元以及突触后膜的5HT受体亚型,最终通过促进NE和5HT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具有起效迅速及疗效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用[12]。本文抑郁症患者治疗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证实,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米氮平具有改善抑郁状态及降低血清HCY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13,14]。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了解抑郁症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15]。
综上所述,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也得到显著改善,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观察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张少丽,石少波.抑郁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08,21(2):156160.
[2] 郭新胜,许明智,师天元,等.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检验医学,2006,21(6):143145.
[3] 刘永珍,尹静,于逢春,等.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2):105107.
[4]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
[5] 瞿国英,林炜炜,戴越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医学,2013,28(2):102104.
[6] 宋志伟,王丹,张娜,等.抑郁症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关联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012003.
[7] 张文跃,祁小飞.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医学杂志,2007,20(3):185186.
[8] 张文跃,林宏,赵合庆,等.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1):652653.
[9] 乔娟,赵后锋,朱相华,等.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9.
[10] 邱文静,杨欢,肖波,等.抑郁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及其所致免疫失衡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6):350354.
[11] 师天元,郭新胜,张红亚,等.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2628.
[12] 宋燕华,李菲,杨勇超.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临床开放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33235.
[13] 许建君.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2,33(4):725726.
[14] Dinan T G.Inflammatory markers in depression.Curr Opin Psychiatry,2009,22(1):3236.
[15] 潘名志,黄加喜.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2,27(10):803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