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诊断研究

2014-03-07罗惠琴肖俊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罗惠琴++肖俊强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 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 T1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rnic encephalopathy,HIE)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缺氧、脑血流减少而导致胎儿、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HIE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对336例HIE患儿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在临床评价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能通过MRI的新技术,为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果预测找到新的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36例。男198例,女138例。出生时间8 h~30 d,平均首检时间4 d。出生后5 h内46例,5~24 h内51例,1~3 d内79例,3~7 d内100例,7~14 d内60例。全部病例进行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FS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随访次数1~2次,时间为6月~1岁。本组病例中,轻度窒息128例,中度窒息126例,重度窒息82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昏睡、呼吸暂停、脸色发绀、肌张力减低或增高、反应迟钝、惊厥和抽搐等。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Signa Twinspeed 1.5 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头部表面线圈。检查前10~20 min给予10%水合氯醛50~100 mg/kg灌肠,保证患儿安静。横断面扫描采用系列为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FSE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矢状位扫描采用系列为SET1WI。

2 结果

2.1 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包括皮层、皮层下、脑白质、基底节、丘脑和胼胝体等,可以累及某一部位为主,也可以同时累及多个区域。从表上可以看出,皮层和皮层下最容易受累,核团受累相对较少(见表1)。

2.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可以多样化,包括脑水肿、缺血或梗死、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以缺血、梗死和脑水肿最多见,可以并发脑部出血。表现皮层、皮层下的T1WI条状、点状高信号影,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白质的片状T1WI低T2WI高信号影,脑实质混杂信号、硬膜下弧形或新月形病灶。病变发生的部位广泛,可发生在皮质、皮层下、白质、核团及蛛网膜下腔等(见图1~8和表1、2)。

2.3 采用T1WI、T2WI和DWI扫描系列进行扫描,对HIE的检出率不同;针对不同的病变,三种扫描系列的检出率也有差异。T1WI系列在诊断皮层和皮层下的病变的例数最高(见表1、2)。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是由于围产期的缺血缺氧或窒息所引起,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脑坏死及颅内出血[1],可以发生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病变的程度取决于缺血缺氧或窒息的程度和胎龄。此外,HIE也可以由于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引起,本组病例的病因主要是围产期的窒息所致。由于HIE的后遗症可以表现为脑瘫、肢体运动障碍、智力低下及癫痫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和发育,所以HIE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显得非常重要。在HIE的诊断中,可以检查超声、CT和MRI,虽然超声检查方便、安全、经济,但是没有CT、MRI直观,临床医生更加偏好CT和MRI检查。CT检查对脑部的出血显示非常清楚,但是对缺血和梗死的显示时间比MRI迟,并且有辐射,针对新生儿脑部病变的MRI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生儿的HIE诊断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新生儿围产期的脑损伤与胎龄密切相关,未成熟儿多发生于脑室周围白质,主要表现为出血和出血性梗死,而随着胎龄的增加,受损部位逐渐从脑深部移向脑表面。因此,早产儿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脑室周围白质(见图1~4),足月儿的病变区多发生在大脑矢状窦旁区脑组织(见图5~8)。文献报道早产儿的HIE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PVHIVH)、脑室旁梗死和白质的水肿、软化等,主要是因为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神经生物学发育不成熟有关。早产儿的生发基质未完全退缩、毛细血管壁不成熟,导致容易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周围的血管终末段的发育与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髓质穿通动脉发育差,分支少,容易发生缺血甚至坏死(见图1、2)。早产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包括脑室内出血和室旁梗死(PVHIVH)以及脑室旁白质损伤(PVL)。前者可以分为4级,Ⅰ级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MRI表现为室管膜下或生发基质点状、小片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灶,不累及侧脑室。Ⅱ级室管膜下出血破入侧脑室,或脑室内出血但无脑室扩大。Ⅲ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脑室内可见T1WI高信号伴脑室扩大。Ⅳ脑室内出血伴周围脑实质出血或静脉梗死,室周脑实质见T1WI、T2WI不均匀高信号(见图3、4)。足月新生儿HIE可以分为急性不完全性缺氧和急性完全性缺氧,前者主要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白质T1WI迂曲条状、点状高信号或皮层下小囊状改变。前者病理学基础是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反应性充血及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后者是皮下神经组织坏死。后者病理学基础是血流第二次分布失常,脑损伤发生在基底节、丘脑、脑干这些代谢旺盛部位,皮层不易受累。

T1WI和T2WI是头部检查的常规系列,DWI是在诊断脑梗死中非常重要的系列。本组病例选用三个系列进行临床诊断HIE病例进行扫描,比较三种扫描系列在诊断HIE中的作用。从诊断结果可以看出,从单个系列观察,T1WI显示不同部位的病变达69%,T2WI是33%,DWI是33%, T2WI和T2WI相对敏感性较低(见表1)。针对不同的病变,T1WI检出率也是最高,达73%,DWI显示病变的敏感性是最低的,但是对早期梗死有明显优势(见表2)。文献报道[2]T1WI的主要表现有:①皮层、皮层下白质和深部白质内弯曲条状、点状高信号;②基底节区和丘脑斑点状高信号;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④颅内出血;⑤髓鞘化进程;⑥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选择性神经元坏死等。与本文所见一致,MRI检查同时可以反映HIE病情程度及范围[3,4]。

由此表明,MRI在诊断新生儿HIE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首选。在常规的MRI扫描系列里,T1WI能够更好地显示病变,与病变发生的部位无关,是诊断HIE最重要的系列,T2WI系列在诊断脑水肿方面有重要价值,而DWI可以较早发现梗死改变,从病变的时间和程度上作为T1WI图像的弥补,并且可以作为预测HIE的治疗后果的重要参考[5,6]。

参 考 文 献

[1] Chao C P, Zaleski C G, Patton AC.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 alopathy:multimodality imaging findings.Radiographics, 2006, 26(1):159172.

[2] 康龙山,韩华波,王俊.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MRI研究.中外医疗,2012,31(19):174175.

[3] 刘红英,刘丽春,周君,等.高压氧联合系统干预训练对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37738.

[4] Tsoyolas K,Iliodromitis E K,Sophia L,et al.Acute 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C abrogates protection from ischemic preconcitioning in rabbits.Pharmacol Res,2008,57(4):283289.

[5] Johnson A J,Lee B C,Lin W.Echoplanar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neonates and infants with suspected hypoxicischemic injury: correla tion with patient outcome.AJR,1999, 172(1): 219226.

[6] 龙艳,高志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磁共振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253255.

猜你喜欢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临床分析
经颅彩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MRI诊断
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