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原发性痛经及护理
2014-03-07周秀荣
周秀荣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济宁272100)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原发性痛经及护理
周秀荣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济宁27210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针刺;刺络放血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行经腹痛”范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女子以经调为无病,经不调则百病杂生,中年妇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经行之前,肝血充盈血海,气机易于不利,则出现肝瘀气滞证侯。一见疼痛,即以祛瘀为先。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作痛,一般认为是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所致。近年来此病逐年增多。笔者以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门诊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6年。对照组4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5岁;病程最短一年,最长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骶骨,甚至昏厥,呈周期性发作,②B超检查、盆腔检查无异常所见或妇科检查(未婚可行肛查)无阳性体征。③好发于青少年未婚女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关元、三阴交、太冲为主穴,关元直刺3寸,三阴交沿内髁上3寸胫骨后缘刺1~1.5寸,采用常规行针,得气为止,留针30分,两胁胀满可配内关、气海,腹痛拒按可配合谷。针刺完毕,给予刺络放血,选三阴交或次髎或臀部痛性皮下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是阿是穴。常规消毒皮肤,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放血,出血量5毫升为宜,交替刺络放血,治疗时间多从月经来前2天开始,每天治疗1次,共3次,以后月经干净后第10天及下次月经来前2天,开始各治疗3次,共3个月时间,计6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根据病人体质,强壮者刺络放血量可稍多,瘦弱者则血量宜少。②由于创面大,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③点刺穴位不宜太浅,深刺血络要深浅适宜。④为了提高疗效,应保证出血量,出针后应立即加用拔罐。
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300毫克,予月经来潮时腹痛止痛,每日2次,经来2天停止,于6个月经周期后停药。
1.4护理方法①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②月经来潮前3~5天至经期避生冷和辛辣之食品,经期频饮红糖姜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帮助排除瘀血的作用。③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尤其体质虚弱者。④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冷水洗脚。
1.5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腹痛明显减轻,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无改变。
2 结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论
痛经病因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并与素体经期前后的特殊生理环境有关。行经之前或行经期间,小腹作痛者多属实证。其中又有寒凝气滞之分,治则宜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经期后始感腹痛绵绵者,多属虚证,治则宜补肾养肝。
关元属任脉、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具有温补肾元、散寒调经之功。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具有健脾疏肝、活血痛经之功。三棱针刺络放血具有活血、养血、通络止痛之功,《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刺络放血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变经络中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发生气滞血瘀,则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用此法治疗痛经,无论虚实皆有效。针刺配合刺络放血能温煦胞宫、活血化瘀,以达通则不痛的功效,两种配合治疗,疗效显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51
:1672-2779(2014)-07-0070-01
杨 杰 本文校对:谢艳芬
201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