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析
2014-03-06徐学英
徐学英
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析
徐学英
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9.2%,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四大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丹参注射液;神经节苷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意识改变及肌张力消失为主,重度HIE患儿预后通常较差。调查显示[1],HIE患儿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程度会迅速增加,对患儿神经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预后治疗也较差。因此,准确的诊断和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对患儿的抢救非常重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儿愈后生活质量。丹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药物,可以改善脑组织供血,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神经节苷酯则能稳定神经细胞膜,减轻氧化因子对脑组织的损伤。本研究观察了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对HIE患儿的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男56例,女4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发病时间和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HIE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诊断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2]。(1)有明确胎儿宫内呼吸窘迫或窒息病史;(2)存在神经系统发病症状,且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3)颅脑CT扫描平扫结果符合HIE表现。
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先天畸形、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炎症性疾病。(2)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采用三项支持和三项对症的针对性处理方法[3]。
1.2.2 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神经节苷酯20 mg/次,加入2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复方丹参注射液4 ml/次,加入5%葡萄糖20 ml,1次/d。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
1.3 疗效判断
(1)显效:2~4日后患儿呼吸平稳,哭声嘹亮。心音有力,心率大于100次/min,无抽搐情况,四肢肌力、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正常;(2)有效:用药1周内患儿以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3)无效:用药1周后以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结果比较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
实验组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普遍比对照组短,四大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如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3 讨论
HIE大多由围生期窒息引起,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故早期诊断及评估HIE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当HIE引起脑损伤时,神经细胞的损伤多以凋亡为主,严重损伤时甚至与坏死同时存在。
丹参属唇形科鼠尾草属,主要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研究显示,丹参可以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脑血流自动调节的过程,显著降低患儿的脑血流阻力,大大提高脑血流速度。同时,在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改善,它会减少脑部因局部血管抽搐痉挛及炎症所引发的继发性脑缺血,从而达到减轻损伤的目的[4]。另一方面,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脂过氧化能力,并且可以清除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神经细胞生物膜损伤起到强大的保护作用[5]。除此之外,丹参中含有的新酮类物质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浆黏稠度,对大脑梗死灶也有预防作用。在血流微循环方面,丹参能使已发生阻塞的微循环血流畅通,增快流速,增加毛细血管交叉网点数目,进而改善细胞代谢状况。
神经节苷酯(GMI)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当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时,可嵌入神经细胞膜以保持其完整性,还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防止脑细胞凋亡。在离子通道方面,减少Ca2+内流从而减轻脑水肿,也具备一定抗氧化能力,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减少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6]。除此之外,GMI还具有类神经生长因子样的作用,营养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神经节苷酯与丹参均能独自发挥作用保护神经细胞,缓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程。与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相比,丹参注射液辅佐神经节苷酯治疗具备更好的疗效,神经节苷酯与丹参注射液的联合使用,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但二者联合使用是否具有其他毒副作用,是否可以广泛推广,仍然值得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1]李文,孙正芸. 神经节苷酯和脑活素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疗效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2010,13(2):18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 584-584.
[3]“九五”攻关项目HIE治疗协作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试行稿)[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 381-382.
[4]李勇,韩玉昆,许植之,等. 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研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4): 222-224.
[5]黎莲娘,徐理纳,张均田,等. 中药丹参的新水溶性成分——丹酚酸化合物[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5,76(4):480.
[6]丛乐,宋琳琳. 实用新生儿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2-771.
R722.1
B
1674-9308(2014)03-008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