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2014-03-06潘春红王修财
潘春红 王修财
1 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泉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11;2 即墨市卫生应急中心,山东 即墨 266214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潘春红1王修财2
1 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泉卫生院,山东 即墨 266211;2 即墨市卫生应急中心,山东 即墨 2662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都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互补,疗效满意。
中西医;慢性支气管炎;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指的是支气管黏膜和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痰多、咳嗽、伴有气喘且反复发作,连续两年以上,且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病症早期炎症轻微,主要是冬季易发作,春夏季节发病率略低。病症晚期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满意,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3月~2011年2月住院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选择出200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性患者73人,女性患者27人,年龄为18~76岁。对照组100例,男性患者69人,女性患者31人,年龄为23~79岁。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病程方面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首先都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口服和氨茶碱缓释片等,对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提供祛痰、抗炎、营养支持及氧气供应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脾阳虚者以健脾燥湿,佐以活血,白术、陈皮、半夏、当归、茯苓、川朴、赤芍各9 g,每日一剂,煎服。脾气虚者以补肺益气,佐以活血,五味子、知母、当归、赤芍各9 g,百合、麦冬、黄芪各15 g,每日一剂,煎服。肾虚者以生地黄、山茱、山药、淫羊藿各10 g。喘息者加麻黄3~8 g,甘草3 g、葶苈子、杏仁各9 g,生石膏15 g,根据病情酌情配药及药量的选择。
1.3 治疗疗效的标准
主要参照卫生部《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评判标准。显效:病情有好转,相对稳定,发作次数和发作的程度明显减轻。好转:病情稳定性欠缺,发作的次数及程度减轻。一般情况好转。治愈:痰、咳、喘等主要的症状基本控制且病情稳定。无效: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发病次数和发作程度没有改善或者比之前更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涉及的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有效率比观察组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中医结合治疗,治愈者68例(68%);显效24例(24%),好转17例(17%),总有效率达到82.7%。通过中西药结合治疗依然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年龄以及患者的严重程度考虑适当加入强心畅肺的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表1 治疗组与观察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体现为反复咳嗽、痰多并伴气喘。在单纯的西医治疗下,病情有所好转,但复发率很难控制。单纯中医治疗,对急性发作期的病情控制不理想。慢性支气管的发病是在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机体抵抗力弱的基础上,由于呼吸道反复感染及过敏,导致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发作。所以在治疗上,在短时间给予足量的抗感染平喘治疗必不可少。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支气管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形成溃疡。导致纤毛变短、参差不齐,倒伏粘连,部分完全脱失。各级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无法排泄。缓解期黏膜上皮修复,上皮层变薄、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与纤毛细胞之比可为1:3,分泌亢进。基底膜变性坏死或者变厚。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厚度与支气管厚度比值小于正常(0.56~0.78)。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病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标本兼治,用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互补,能够迅速及时地控制病情发作,在缓解期进行合理的调护也能对病情的治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林传鸿.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1,24(3):53-54.
[2]杨淑珍,王有才,于福恩. 晴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6(4):21.
R562.21
B
1674-9308(2014)03-008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