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2014-03-03盛蕾王晓云
盛蕾 王晓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孕31~36周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早产低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的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6-0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时,如何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护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其注重改变新生儿周围环境及看护方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0例早产儿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其对神经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胎龄(33.5±1.3)周,平均体重(1876±260) g;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体重(1906±240) g。所有早产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窒息、严重感染等疾病。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采用早产儿护理常规;观察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创造与母体子宫接近的生存环境 根据早产儿日龄及质量设置暖箱温湿度,保持相对无菌环境,减少光源刺激,暖箱上加盖遮光毯,各种监护仪报警声调至适度音量,电话声音及医护人员说话声尽量降低,控制室内声音<60 dB,减少声音刺激。本科自行将柔软的被服制作成“鸟巢”营造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环绕患儿,使其体位舒适,增强其安全感。
1.2.2 适当喂养及操作 尽早进行微量喂养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吸允反射建立、肠蠕动及胃排空。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对患儿的影响,减少疼痛对其刺激,必要时采取疼痛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及拥抱抚触。
1.2.3 采取安全体位 侧卧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床头抬高20°~30°以防止呼吸暂停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2.4 注重亲情和关爱 在早产儿清醒时,对头、面、胸、腹、四肢、背部进行爱心抚触,同时进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
1.3 评定标准
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采用正常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未能引出和显著不正常为0分、轻微不正常为1分、完全正常为2分,满分40分,<35分为异常,评分均以最优行为表现评定,室温22~27℃,测试环境安静,10 min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不成熟,原始反射越难引出。脑科学研究证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均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3]。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把每个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护理全过程,针对患儿的需要采取个性化护理,并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4]。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模拟子宫、适宜的温度、减少强光及噪音刺激、降低侵袭性操作、尽早微量喂养及应用安慰奶嘴、采取正确体位、增加抚触及亲子教育等。噪声可造成早产儿脉搏减慢、呼吸节律改变、睡眠受到干扰。突然出现的冲击噪音>82 d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且与强光、疼痛刺激有协同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升高[5-6]。保持正确的体位及早期微量喂养可明显提高吸吮力、增加奶量,体重增长加快,睡眠时间延长[7]。据报道,抚触可增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能力,经过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早产儿情绪表现安稳和安静,体重及每天进奶量增加,其生活质量提高[8-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关神经行为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的早期发育。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一项能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海艳.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217-218.
[2] 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80-781.
[3] 黄春香,李雪荣,苏林雁.早期干预对幼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48.
[4] 周玮玮.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6-27.
[5] 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错[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6] 叶杰清,郑聪霞.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45.
[7] 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15-16,42.
[8] 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9] 李胜玲,张德春,杨晓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43-3745.
[10] 张玉梅,叶秀红,黎迪珊.苏木沐浴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7):93-94.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孕31~36周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早产低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的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6-0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时,如何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护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其注重改变新生儿周围环境及看护方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0例早产儿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其对神经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胎龄(33.5±1.3)周,平均体重(1876±260) g;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体重(1906±240) g。所有早产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窒息、严重感染等疾病。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采用早产儿护理常规;观察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创造与母体子宫接近的生存环境 根据早产儿日龄及质量设置暖箱温湿度,保持相对无菌环境,减少光源刺激,暖箱上加盖遮光毯,各种监护仪报警声调至适度音量,电话声音及医护人员说话声尽量降低,控制室内声音<60 dB,减少声音刺激。本科自行将柔软的被服制作成“鸟巢”营造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环绕患儿,使其体位舒适,增强其安全感。
1.2.2 适当喂养及操作 尽早进行微量喂养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吸允反射建立、肠蠕动及胃排空。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对患儿的影响,减少疼痛对其刺激,必要时采取疼痛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及拥抱抚触。
1.2.3 采取安全体位 侧卧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床头抬高20°~30°以防止呼吸暂停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2.4 注重亲情和关爱 在早产儿清醒时,对头、面、胸、腹、四肢、背部进行爱心抚触,同时进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
1.3 评定标准
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采用正常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未能引出和显著不正常为0分、轻微不正常为1分、完全正常为2分,满分40分,<35分为异常,评分均以最优行为表现评定,室温22~27℃,测试环境安静,10 min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不成熟,原始反射越难引出。脑科学研究证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均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3]。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把每个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护理全过程,针对患儿的需要采取个性化护理,并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4]。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模拟子宫、适宜的温度、减少强光及噪音刺激、降低侵袭性操作、尽早微量喂养及应用安慰奶嘴、采取正确体位、增加抚触及亲子教育等。噪声可造成早产儿脉搏减慢、呼吸节律改变、睡眠受到干扰。突然出现的冲击噪音>82 d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且与强光、疼痛刺激有协同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升高[5-6]。保持正确的体位及早期微量喂养可明显提高吸吮力、增加奶量,体重增长加快,睡眠时间延长[7]。据报道,抚触可增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能力,经过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早产儿情绪表现安稳和安静,体重及每天进奶量增加,其生活质量提高[8-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关神经行为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的早期发育。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一项能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海艳.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217-218.
[2] 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80-781.
[3] 黄春香,李雪荣,苏林雁.早期干预对幼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48.
[4] 周玮玮.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6-27.
[5] 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错[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6] 叶杰清,郑聪霞.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45.
[7] 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15-16,42.
[8] 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9] 李胜玲,张德春,杨晓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43-3745.
[10] 张玉梅,叶秀红,黎迪珊.苏木沐浴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7):93-94.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孕31~36周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早产低体重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的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神经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6-0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随着医学进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时,如何更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医护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其注重改变新生儿周围环境及看护方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0例早产儿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观察其对神经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胎龄(33.5±1.3)周,平均体重(1876±260) g;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体重(1906±240) g。所有早产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窒息、严重感染等疾病。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采用早产儿护理常规;观察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创造与母体子宫接近的生存环境 根据早产儿日龄及质量设置暖箱温湿度,保持相对无菌环境,减少光源刺激,暖箱上加盖遮光毯,各种监护仪报警声调至适度音量,电话声音及医护人员说话声尽量降低,控制室内声音<60 dB,减少声音刺激。本科自行将柔软的被服制作成“鸟巢”营造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环绕患儿,使其体位舒适,增强其安全感。
1.2.2 适当喂养及操作 尽早进行微量喂养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吸允反射建立、肠蠕动及胃排空。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对患儿的影响,减少疼痛对其刺激,必要时采取疼痛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及拥抱抚触。
1.2.3 采取安全体位 侧卧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床头抬高20°~30°以防止呼吸暂停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2.4 注重亲情和关爱 在早产儿清醒时,对头、面、胸、腹、四肢、背部进行爱心抚触,同时进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
1.3 评定标准
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采用正常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未能引出和显著不正常为0分、轻微不正常为1分、完全正常为2分,满分40分,<35分为异常,评分均以最优行为表现评定,室温22~27℃,测试环境安静,10 min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不成熟,原始反射越难引出。脑科学研究证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均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3]。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把每个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护理全过程,针对患儿的需要采取个性化护理,并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4]。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模拟子宫、适宜的温度、减少强光及噪音刺激、降低侵袭性操作、尽早微量喂养及应用安慰奶嘴、采取正确体位、增加抚触及亲子教育等。噪声可造成早产儿脉搏减慢、呼吸节律改变、睡眠受到干扰。突然出现的冲击噪音>82 d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且与强光、疼痛刺激有协同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升高[5-6]。保持正确的体位及早期微量喂养可明显提高吸吮力、增加奶量,体重增长加快,睡眠时间延长[7]。据报道,抚触可增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能力,经过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早产儿情绪表现安稳和安静,体重及每天进奶量增加,其生活质量提高[8-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关神经行为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的早期发育。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一项能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海艳.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217-218.
[2] 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80-781.
[3] 黄春香,李雪荣,苏林雁.早期干预对幼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48.
[4] 周玮玮.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6-27.
[5] 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错[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6] 叶杰清,郑聪霞.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45.
[7] 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15-16,42.
[8] 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9] 李胜玲,张德春,杨晓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43-3745.
[10] 张玉梅,叶秀红,黎迪珊.苏木沐浴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7):93-94.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