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张舆图的清末重庆府城空间类型与形态分析

2014-03-02

重庆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图院落重庆

基于三张舆图的清末重庆府城空间类型与形态分析

张馨匀

(重庆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45)

历史舆图是研究城市的重要工具,清末留存下来的三张重庆城市舆图是对清末重庆城市空间的记录,区别于现代地图以抽象的符号表达城市,舆图以具象的建筑表绘城市,以立面表绘平面,是城市图景的意向性还原。该文通过对舆图中丰富的街巷与建筑形态的解读,分析梳理出相应的建筑空间类型与组合方式。

空间类型分析;重庆城市空间;城市历史地图;舆图;增广重庆地舆全图;重庆清末城市

从1891年重庆开埠到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的21年间,重庆府仍为清朝统治。但 “开埠通商使得重庆的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奠定了重庆的长江上游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1]三张舆图就是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于《增广重庆地舆全图》(1890-1900)时间上的代表性,内容上的详实与准确程度将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国璋的《重庆府治全图》(1886)与张云轩编绘《重庆府治全图》(1886-1890)也作为重要的参考比对内容进行辅助研究[2]。

1 舆图基本特征

舆图中呈现的建筑空间表达整体上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以立面透视表现平面图案,视点为多向轴侧透视。舆图中将立面的透视空间关系图像直接反应到平面当中,使得观看者能在图中同时看到正面轴侧、侧面轴侧、正立面。建筑的绘制方向随着朝向、观看方式或是地形的走向呈现上、下、左、右排布不一的多种视点;

第二,立体的建筑图元并未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在图上的清晰性。街巷有清晰的边界线,边界线围合并形成“街块”,“街块”之中再绘制各种建筑。强调了有建筑物的街块与留白而成的道路之间的区分。由此街道与建筑的关系分明;

图1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

第三,舆图中意向性表达的重点性与实际的城市存在差别。从图1中对不同建筑的笔墨可知,舆图的绘制者在表达上有强调与略过的观念性判断。图1中表达的内容反映了大体的城市意象,然而存在真实的城市与舆图意象的差别。因此读图当中应该有进一步的判断与分析。

2 建筑空间类型分析

本文对《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建筑空间类型解读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图中建筑类型的基本单元;总结这些单元的特征,分析建筑单元的空间组合方式;最后总结梳理出重点表达的建筑与不同功能建筑的空间类型。

2.1 基本类型单元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中呈现了丰富的建筑类型与空间表现形式。图2为舆图中大致梳理、选取的九种典型建筑基本单元。分类的标准首先是以图学层面的建筑形式来做大致判断;其次是在图中文字注解判断的基础上对建筑类型进行归类;最后是对照文献资料与实际照片的分析获得的结果。以此获得图学层面上和图中实际建筑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

图2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中建筑基本类型单元的表达方式

城外滩磊屋:实际上是城外简单搭建的棚屋,建筑形式表达为屋顶被涂黑的小房子。这类房子在图中均位于城郭之外沿岸河滩的位置。

吊脚楼样式民居:严格上来说吊脚楼属于一种空间的竖向组合方式,吊脚楼被一度认为是重庆的特色地域建筑,但在《增广重庆地舆全图》仅在舆图中比较隐蔽的位置描绘了个别建筑,对照同一时期的照片发现沿岸实际上边有很多吊脚楼。这实际上也仅仅是城外很小部分,城中的特色建筑多以合院建筑为主。此外这些建筑多位于城外流动性较大的棚户区,建筑质量并不高,仅是城市图景次要的部分。从舆图笔墨多少反应了当时对这些“特色”的取向性。

大木小式居住建筑:图中梁柱结构清晰,屋顶绘有瓦楞或留白;建筑类型从屋顶上看为歇山顶、单坡或双坡顶均有,局部有双层,多为合院;图中多用于未标注名称的合院与街块内部。

城楼:舆图表达中多为有城台的二层歇山顶木构楼,城台下有门洞,门楣多有匾额与题字;城台以条砖材质表达,木构楼面阔多为三开间,屋顶的脊饰与起翘有所表达。城楼建筑是古代形制非常高的建筑;城台的高起有防御和瞭望的作用,多用于城门。

阁、塔、亭:图中大部分建筑都在水平向发展空间,而这个基本类型则在竖向发展空间。阁与塔为三层以上的楼阁结构,是城中较高的标志性建筑;图中以正立面表达,并逐层细致描绘,屋顶绘瓦楞线条,主体呈砖木混合或木结构。屋顶形式有八角顶、圆顶、方顶三种。亭类建筑图中表达多为示意性描绘,附属于建筑群当中。图中单独标注了重庆府后的游亭,依据周边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判断是后来的中央公园的位置;图案表达为仅有街巷的界线,周围呈现留白的空地,可见此处为较为特别的开放空间。此外,比较特殊的建筑是字库,位于天灯街之上。字库是收存和焚烧字纸的专用设施。

街面表达的两种模式:一种直接表现为矩形框,在框中嵌套一个稍小一些的矩形表示开门;另一种是有木构架符号建筑,特点为构架上梁到屋檐的位置留出一定空隙。这两种在街面上直接表示开间的房子应该是表示的街道铺面。后一种模式表达的建筑级别应比前一种高一些;街面建筑多有坡屋顶,内部院落的部分沿街面也是用这种有柱的符号表达。而矩形框表示的街面建筑多用于比较边角位置的街道,部分有屋顶。

西洋建筑:从标注的内容看在《增广重庆舆地全图》上出现的西洋建筑类型有领事馆、医院、教堂。从图上标注清晰的英国大医院、英国领事馆来看,屋顶表达为圆锥符号,建筑体量为开两排小窗的填充块或是木构亭状符号。这几个建筑在全图中的建筑表达符号明显区别于其它地方。但是从照片上看的英国大医院的实际样子相差甚远。而诸如美国福音堂、三教堂一类的建筑则以院落的符号表示。带有中英文标注的英、美、法、日等国领事馆,美国医院,英国大医院,教堂等外国宗教机构则是在刘子如《增广重庆舆地全图》当中才新出现的部分。

综上建筑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建筑类型上官式建筑与川蜀地特色兼备。建筑层级关系,以描绘的细致程度和透视体现。公共建筑作为重点表现对象,舆图的绘者有意地意象性的夸张与放大;并且配以文字说明。官式建筑、城楼、阁、塔多为重要的建筑,标注说明。而城外的小房子(棚户区穿斗式民居、吊脚楼样式民居)与沿街店面建筑属于次一级表达的内容。公共建筑为图中重点着墨的部分,大部分描绘细致且有文字标注。城楼、阁、塔、亭、官式建筑的官衙、寺院、会馆等丰富的建筑类型在舆图中被放大表现出来。

2.2 空间组合方式

《增广重庆舆地全图》中基本单元的组合模式有以下几种典型方式。

2.2.1 院落组合

舆图中城市的一种基本空间组织关系为院落组合。图中重点描绘建筑的组合方式基本以院落组合为主,其中又按照不同属性与重要程度细分为:合院、组合院落与组合建筑群(如图3)。

图3 《增广重庆地舆全图》空间组合方式分析列举

合院:多属于中轴对称、单轴线纵向布局;院落按照一进到四进纵向组织空间。这种纵向布局一般面宽窄而进深长,屋顶依据用途正房多用歇山与悬山,厢房单坡或双坡均有。一进合院多用于表示寺院、会馆;按照建筑的复杂程度二进、三进多用于表达文教类建筑,三进以上的合院一般都是官署。

特殊的建筑形式以“凹”字形的一进院落为典型代表;即厢房山墙出头,倒座为带门的院墙。这种形制在川蜀地区的典型民居空间布局中常见。村镇地区为三面围合的院,院多用于农作物的晾晒。图中这类“凹”字形的院并不能完全判断为实际的城市空间,而仅仅是“图学”上意向性表达方式的一种。如舆图中的湖广会馆仅仅以一进“凹”字形的合院表示,而实际上的湖广会馆是由多重院落组合而成的建筑。

组合院落:院落由多个合院组成,以多轴线组织空间;一般用于图中重点表达的建筑,如:官署、寺院、大型商铺。面阔可为多开间。院落以顶透视交代了屋顶的大部分交接关系。空间布局横向纵向同时展开,纵向为主。

舆图属于意象性的地图,在表达手法上,绘制者有意夸张和放大城市中等级重要的建筑,特别对官署建筑尤为详尽;如重庆府描绘了台行、大堂、二堂、三堂,东西轅门等多重院落组合而成的空间。巴县署描绘了头门、义门、捕厅、尺五天、大堂到三堂等组合院落空间。

组合建筑群:组合建筑群由多样的建筑形式组合而成,多数以院落为基本单位,依据建筑的功能属性组合亭、塔、阁、街铺等形式。空间布局灵活,多用于大型寺院、私宅、文教空间、大型商铺。

2.2.2 街面围合

以街和街块为单位,可以进一步梳理沿街建筑与内部建筑的组合关系。这是舆图中第二种重要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首先是街块进深较短的空间,沿街建筑直接形成了条街。多表达于短小而细碎的条形街道。如舆图中演武厅前的木货街、衣服街等。进一步观察这个区域可以发现此区域类似于城市的集中 “市场”;从街道名称(草药街、水货街、瓷器街)可知,此区域的条街以街为单位销售相同种类的商品。不同属性和种类的商业条街由此组成了集中的商业市场。

另一类街块面积较大,形成了比较完整块;外部多为商业空间,沿街道围合排布;内部形成院落或双层街道。舆图中除去合院式的公共建筑,街块大多采用了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外部的街铺为城市提供了商业与营生方式,内部的院落解决了采光和私密性的问题;合院可作为居住空间或者加工作坊,是一种解决街道内外空间矛盾的理想布局。

3 小结

重庆的山地地形和码头文化形成了顺应地形的横街与爬坡的纵街城市空间生长格局,而一些历时性重要建筑、标志物、其他孤立地貌物等则成为城市肌理的一些支撑点。因为高差限定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沿江的建筑顺应高差和台地分布。舆图中城郭外形成沿岸排布的磊屋棚户区,较为稀松;在河岸和城墙之间绘有山体符号表述了竖向上特征。而城内顺应城墙密集地分布着街道与建筑,形成了两个层次分明的肌理竖向空间分布。城内标志性建筑成为控制节点周围的建筑与街道围绕节点组织。

城门与码头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城市格局影响因素。重庆母城半岛三面环水唯有一面通向浮图关的陆路交通。母城被城墙包围限制,城门和对应码头的位置便成为城市物流与对外交通的主要路径。千厮门、南纪门、朝天门对应的几条主街都有重要的经济机构和行政机构分布。此外码头还承担着城市供水重要作用,“……整个城市及其35万居民的供水均来自于这条大江……单单是这个城市的挑水工就有几千人。”[3]几个城门的主街附近都能找到以命名水巷子街道。供水使得城门的空间分布位置影响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清末开埠时期是重庆城市历史中很重要和有特色的一个阶段。《增广重庆地舆全图》还表达出彼时丰富的社会图景。首先是图中洋轮、教堂这些西洋事物的首次出现折射出彼时西洋对中国的影响,在舆图作者观念性的理解下而把当时的社会新兴事物写照在了图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城市公共活动上,清末市民的公共活动的空间主要是宗教机构、衙门与会馆,因为大小节庆、祭祀、日常娱乐、都会在这些地方举行活动。舆图中宗教机构按照名称分类有“寺、庙、观、庵、宫、祠。”是图中出现最多的一类,几乎均布城市的每个区域。而会馆衙门一类的行政机构主要分布于下半城,可见下半城是当时的城市中心所在。

作为一种古代社会图景手段,地图一直都是地理学科关注的对象。中国古代地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4]。相较于西方式测绘体系呈现的现代地图,舆图无法解读出十分准确的比例、距离与空间定位。然而舆图的传统描绘法,以细微而具象的建筑群勾勒出了整个城市面貌。其区别于现代地图抽象符号与图式的表述,而使城市有了丰富的空间意象与街道图景。通过对舆图的阅读,可以获得过去整体城市面貌的理解,摆脱一种单纯的文字想象。

对照1925年的近代地图 《新测重庆城全图》[5],《增广重庆舆地全图》舆图中标注表达的建筑有:官署、宗教、会所、商业、文教、住宅、西洋建筑等。其中政府机构与宗教建筑的着重刻画,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空间与权力机构。空间是在长期的官方营建和民间营建下逐步发展而成,开埠后又受到“西式”的影响。这些观念性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同时体现在当时城市空间当中。

(致谢:感谢导师杨宇振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项目工作室团队每一位老师同学的努力)

[1]张瑾.权力、冲突与变革—1926-1937年重庆城市现代化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44.

[2]姜丽蓉.三幅重庆府志全图的比较[G].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1997.

[3](英)ROBERT J,DAVIDSON,ISAAC MASON.Life in West CHINA[M].Described by two residents in the province of SZ-CHWAN,1905.

[4]杨宇振.图像内外:中国古代城市地图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08.

[5]杨宇振.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以清明以来四川地区和重庆城市为主[R].清华大学博士后报告,2005.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二年(1100年),将作少监李诫编修,全书三十四卷,概括为制度、功限、料例、图样四大部,按壕寨、石作、大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分别记述。该书对建筑设计、施工、计算工料等记述都相当完整,尤其可贵的是详细说明了古代完善的模数制,具体将"材份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在大木作图样中提供了以前尚不为人知的有关殿堂、厅堂两类建筑的断面图,从中明确了两种屋架在结构形式上的不同之处。该书实际上是对我国汉唐以来木构架建筑体系的技术和规范的总结,过去只能在绘画、壁画或雕刻中见到的一些宋、辽、金以前的建筑遗物,通过《营造法式》有了具体的图证,并从中了解到现存古建筑中未曾保留,也不使用的一些有关建筑装饰和建筑设备的专名术语。这有助于理解汉唐以来在建筑及文艺著作中有关建筑的形象描述,也加深了些知识感受,它较之《考工记·匠人》具有更完善、更丰富、更具体的学术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较为详尽的重要典籍。

Three Old Maps-based Analysis on Space Type and Morphology of Chongq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Historical maps are important tools in city studies.The three old maps preserved recorded the city space of Chongq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Different from modern maps using abstract symbols as guidance,old maps adopted figurative architectures to present the city and reshaped the city clearly.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street,alleys and architectural morphology in the old maps,corresponding architectural space types and compound mod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space type analysis;city space in Chongqing;historical map of the city;old map;total graph of Chongqing old map augmentation; Chongqing c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U-02

A

1671-9107(2014)04-0009-04

基金论文:该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助项目阶段成果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明清重庆城池的空间结构研究 》(项目编号:51178480)项目论文之一。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4.009

2014-01-21

张馨匀(1987-),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全图院落重庆
重庆客APP
八一作品
《大清一统舆图·陕西全图》初探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图画捉迷藏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