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28郁保生,刘娟,郜文辉,石晓理,邹旭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伤寒论病案多元化

郁保生,刘娟,郜文辉,石晓理,邹旭峰

摘要:《伤寒论》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了将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思想、理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我们认为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在反复学习、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伤寒论;多元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71-03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课之一,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之一。《伤寒论》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奠定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课程,要为后期临床各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将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辨证论治思想、理论、方法等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运用,我们认为对学生辨证论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标和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背的模式是不行的。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在反复学习、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一、中医高等院校《伤寒论》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伤寒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指导思想的研究。《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经典著作,被誉为“经典临床学”,贯穿着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过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认为将中医经典理论的教学落实到临床,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建设切合本课程的特色。以“教书、教人、教心、教已”,以人为本,立体、开放、互动为教学理念,借助网络为平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多媒体形式再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现网络学习的互动。

2.变革教学理念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以往重条文字句意义讲授的教学方法,转变为重六经辨证论治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从而为学习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奠定基础。

3.重视临床教学的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以全国继续教育项目“经方高级研修班”为平台,邀请全国名老中医进行讲学、教学查房,举办“名医查房实录”、“经方班讲座”,并结合全国重点专科的专家查房进行视频实拍。主讲的教师及专家都参与拍摄设计,对病区见习、临床带教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整理组织,让学生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过程与效果。加深对原文理解,变深奥枯燥的经文为具体可见的活生生现实。

4.积极倡导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引入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心得写作、命题论文、调查问卷为形式,重视知识、技能、专业思想、医德等综合素质培养与训练,也以此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注重伤寒论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

5.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探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

二、《伤寒论》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目前《伤寒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下:

(一)完善《伤寒论》传统式教学法

以原文为基础进行讲解,是《伤寒论》传统教学的主要形式。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原文进行逐句分析,明确字词的涵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领会《伤寒论》原文精神,这是掌握《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先决条件。在分析原文时,一定要结合成书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很多原文即是当时医家临证的真实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仲景的临床辨证及用药规律。通过仲景原文来解释某些疑难字句是理解《伤寒论》原文的重要方法,即所谓“以经解经,以文释文”的分析方法,只有“以仲景文释仲景义”才不会偏离仲景的本意。另外,适当引用历代伤寒注家的注解,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注家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向学生展示《伤寒论》不同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在讲解方药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仲景组方配伍的规律。《伤寒论》共计112方,而“组方严密,构思精巧”是仲景用方的特点所在。针对每一味药物,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考仲景为什么要这样用?从而理解每味药物的功效以及不同配伍组方的适应证。通过对原文的层层剖析,使学生逐渐领会仲景原文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当然在分析原文的过程中,要注重的学生的启发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设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原文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中。对于教材中有争议的条文,历代注家的观点不一,这时要求教师要联系临床实际加以分析,给学生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尽量做到不偏离原文的精神,也符合临床实际。

(二)建立《伤寒论》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认为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内容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选择主要考虑这么几个方面:①教学内容中主要者;②可对相关汤方证起到鉴别作用,具有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③适合本科生的水平和知识结构,内容太难或太易均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解决,并提出问题。二是班级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40人,如人数多可采用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作大组交流总结。此外,可采用启发学生思考的课堂案例教学,不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大班进行,占学时少,因此,可在整个教学中穿插进行。PBL教学法具有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地提高《伤寒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学有所得,得而有思,思则有进。我们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部分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之所用。endprint

(三)建立《伤寒论》病案讨论教学法

1.病例选择。在课前通过在历代名老中医医案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其与学生较为接近的病例,例如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等,记录其主诉、发病、治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如:

【桂枝汤证医案】王某某,女,50岁。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请说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许叔微医案——桂枝汤证】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病案与《伤寒论》条文结合,紧贴各证的审证要点,便于学生分析和学习。

2.教学安排。在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并将病案提前告知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在课堂将选择好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围绕其四诊、辨证论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病案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个人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列入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变过去以课堂笔记评定平时成绩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依据所学篇章理论,从理、法、方、药拟出治疗方案,并与病例已有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差失。在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注意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和观点,教会学生怎样利用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确定立法,选择方药,把枯燥的古医籍条文与临床病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伤寒论》方证的审证要点、治法、方药、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掌握,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讨论的形式。病案讨论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讨论中,学生必须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伤寒论》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理论与临床诊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和临证思维能力,克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引导、组织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为以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伤寒论》归纳比较教学法

《伤寒论》内容广博,辞深理奥,初学者难以把握重点和要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可以对症状、类方、类证、煎煮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太阳病篇汗法禁例九条原文,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迟和尺脉微”。运用这样歌诀化的文字,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伤寒论》教学中,针对常见症状、方证、及治法,进行类证比较、类方比较、类法比较等,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仲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五)建立《伤寒论》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伤寒论》授课过程中亦不可少。以传统方法讲解原文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当今教学中,重课堂理论讲解而轻临床实践体验的弊端长期存在,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本节课讲解的方证,提出涵盖核心知识点的问题,涵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层层深入,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科学的设置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

(六)实施方案?摇技术路线图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次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中于《伤寒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解决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之间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2.构建了递进式学习、训练、强化提高学生辨治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本课题的《伤寒论》课程教学体系,基本贯穿本科生的学习期限。从初始接触中医经典概貌,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导入,到全面学习掌握和实践,最后结合临床学习,重点提高。整个体系呈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连两头,两头促中间,以实现辨证论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模拟临床的教学手段引入,PBL讨论式方法的引入,《伤寒论》方证辨治训练系统的引入,“中医历代名医医案”的引入。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之间进行较好的衔接。解决好的临床见习机会和提供见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洁萍,邓煊东,郭晓群.以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师生多元化智能[J].成才之路,2007,(02).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

[6]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

[7]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8]梁华龙.刍议“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基础学”[J].河南中医,2000,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资助(0003-0001-008-002-07)。

通讯作者:郁保生(1955-),男,河北唐山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伤寒论教学方法及经方治病机理。endprint

(三)建立《伤寒论》病案讨论教学法

1.病例选择。在课前通过在历代名老中医医案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其与学生较为接近的病例,例如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等,记录其主诉、发病、治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如:

【桂枝汤证医案】王某某,女,50岁。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请说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许叔微医案——桂枝汤证】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病案与《伤寒论》条文结合,紧贴各证的审证要点,便于学生分析和学习。

2.教学安排。在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并将病案提前告知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在课堂将选择好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围绕其四诊、辨证论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病案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个人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列入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变过去以课堂笔记评定平时成绩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依据所学篇章理论,从理、法、方、药拟出治疗方案,并与病例已有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差失。在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注意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和观点,教会学生怎样利用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确定立法,选择方药,把枯燥的古医籍条文与临床病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伤寒论》方证的审证要点、治法、方药、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掌握,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讨论的形式。病案讨论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讨论中,学生必须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伤寒论》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理论与临床诊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和临证思维能力,克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引导、组织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为以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伤寒论》归纳比较教学法

《伤寒论》内容广博,辞深理奥,初学者难以把握重点和要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可以对症状、类方、类证、煎煮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太阳病篇汗法禁例九条原文,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迟和尺脉微”。运用这样歌诀化的文字,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伤寒论》教学中,针对常见症状、方证、及治法,进行类证比较、类方比较、类法比较等,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仲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五)建立《伤寒论》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伤寒论》授课过程中亦不可少。以传统方法讲解原文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当今教学中,重课堂理论讲解而轻临床实践体验的弊端长期存在,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本节课讲解的方证,提出涵盖核心知识点的问题,涵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层层深入,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科学的设置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

(六)实施方案?摇技术路线图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次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中于《伤寒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解决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之间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2.构建了递进式学习、训练、强化提高学生辨治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本课题的《伤寒论》课程教学体系,基本贯穿本科生的学习期限。从初始接触中医经典概貌,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导入,到全面学习掌握和实践,最后结合临床学习,重点提高。整个体系呈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连两头,两头促中间,以实现辨证论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模拟临床的教学手段引入,PBL讨论式方法的引入,《伤寒论》方证辨治训练系统的引入,“中医历代名医医案”的引入。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之间进行较好的衔接。解决好的临床见习机会和提供见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洁萍,邓煊东,郭晓群.以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师生多元化智能[J].成才之路,2007,(02).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

[6]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

[7]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8]梁华龙.刍议“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基础学”[J].河南中医,2000,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资助(0003-0001-008-002-07)。

通讯作者:郁保生(1955-),男,河北唐山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伤寒论教学方法及经方治病机理。endprint

(三)建立《伤寒论》病案讨论教学法

1.病例选择。在课前通过在历代名老中医医案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其与学生较为接近的病例,例如桂枝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等,记录其主诉、发病、治疗经过及临床表现。如:

【桂枝汤证医案】王某某,女,50岁。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请说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许叔微医案——桂枝汤证】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病案与《伤寒论》条文结合,紧贴各证的审证要点,便于学生分析和学习。

2.教学安排。在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并将病案提前告知学生。学完该章节后,在课堂将选择好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围绕其四诊、辨证论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特别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将学生在病案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个人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列入期终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20%,改变过去以课堂笔记评定平时成绩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依据所学篇章理论,从理、法、方、药拟出治疗方案,并与病例已有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差失。在讨论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注意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和观点,教会学生怎样利用学过的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确定立法,选择方药,把枯燥的古医籍条文与临床病例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对《伤寒论》方证的审证要点、治法、方药、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掌握,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讨论的形式。病案讨论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病案讨论中,学生必须围绕所给的病案,应用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主动思考,并有条理的予以表述,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注重能力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伤寒论》属于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诊疗之间的桥梁。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理论与临床诊疗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和临证思维能力,克服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单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引导、组织能力等。同时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和临床诊疗水平,为以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伤寒论》归纳比较教学法

《伤寒论》内容广博,辞深理奥,初学者难以把握重点和要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归纳总结、分类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路和方法。可以对症状、类方、类证、煎煮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太阳病篇汗法禁例九条原文,后世称为麻黄九禁,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迟和尺脉微”。运用这样歌诀化的文字,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在《伤寒论》教学中,针对常见症状、方证、及治法,进行类证比较、类方比较、类法比较等,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仲景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五)建立《伤寒论》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伤寒论》授课过程中亦不可少。以传统方法讲解原文之后,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原文涉及的理论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伤寒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当今教学中,重课堂理论讲解而轻临床实践体验的弊端长期存在,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的实施,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本节课讲解的方证,提出涵盖核心知识点的问题,涵盖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层层深入,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科学的设置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

(六)实施方案?摇技术路线图

三、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首次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集中于《伤寒论》课程的教学之中。解决了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解决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之间在同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协调平衡发展,这是本课题的特色之一。

2.构建了递进式学习、训练、强化提高学生辨治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本课题的《伤寒论》课程教学体系,基本贯穿本科生的学习期限。从初始接触中医经典概貌,树立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作为导入,到全面学习掌握和实践,最后结合临床学习,重点提高。整个体系呈中间大,两头小,中间连两头,两头促中间,以实现辨证论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模拟临床的教学手段引入,PBL讨论式方法的引入,《伤寒论》方证辨治训练系统的引入,“中医历代名医医案”的引入。初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教学法、病案讨论法、归纳比较法、研讨分析法、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集中运用到《伤寒论》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递进式的学习、训练、实现强化学生辨证论治的思维能力。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机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并相互之间进行较好的衔接。解决好的临床见习机会和提供见习条件。

参考文献:

[1]郑洁萍,邓煊东,郭晓群.以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师生多元化智能[J].成才之路,2007,(02).

[2]何侃,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3).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焦楠.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5]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J].光明中医,2008,23(12).

[6]邢玉瑞.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4).

[7]姜建国.论《伤寒论》的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2).

[8]梁华龙.刍议“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基础学”[J].河南中医,2000,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资助(0003-0001-008-002-07)。

通讯作者:郁保生(1955-),男,河北唐山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伤寒论教学方法及经方治病机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伤寒论病案多元化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新病案首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