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初报
2014-02-28周在豹许志春田呈明杨启青马建海骆有庆
周在豹, 许志春, 田呈明, 杨启青, 马建海, 骆有庆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2.青海省森防站,西宁 810007;3.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 100029)
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 m sichuanense(H.S.Kiu)Hawksworth & Wiens]是一种专性寄生植物,主要寄生于青海、四川和西藏海拔2 800~4 100 m高山地带的青海云杉(Picea cr assif olia Ko m.)、紫果云杉(P.pur purea Mast.)、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bal f ouriana (Rehd.et Wils.)Hillier ex Slavin]和西藏云杉[P.spinulosa(Griff.)Henry][1]。受侵染的枝条和茎干扭曲生长并形成大量丛枝,导致寄主树木再生能力、材质下降,生长量和寿命减少,严重时整株死亡。幼树被云杉矮槲寄生侵染后,主干上发出寄生植株,2~3年就会死亡。近年来,云杉矮槲寄生危害仅在青海省发生面积就有9 246 h m2,主要分布于天然林保护区,发生严重区域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已成为“三江源”地区云杉林的毁灭性病害[2]。国外对矮槲寄生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有较为全面的研究[3-5]。云杉矮槲寄生属我国特有种,目前对云杉矮槲寄生的致病机理、流行动态等尚未开展系统研究,而有效治理该病已成为保护三江源的一项重大课题,所以对云杉矮槲寄生的防治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曾在云杉矮槲寄生果实成熟期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促使矮槲寄生果实提前落果来防治矮槲寄生的种子传播。矮槲寄生芽是其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器官,但目前对矮槲寄生芽的防治还未有较为理想的无公害药剂。本研究利用选择性除草剂对云杉矮槲寄生芽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引起矮槲寄生芽脱落死亡的最佳防治药剂及最适浓度,进一步控制矮槲寄生的繁殖与传播。结合当地的营林措施,对云杉矮槲寄生的防治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合理的控制途径,为云杉矮槲寄生危害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所使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必须对寄主或其他非目标物种无药害影响,并且能有效地除去寄生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麦秀林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境内,地理位置为北纬35°10′51″~35°20′32″,东经101°57′5″~101°50′9″,属高山峡谷地貌,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 200 m以上,属凉温半湿润气候型。境内年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530 mm左右。受海拔高度影响,植被总的表现为青藏高原型,以温带起源的中生或喜温的植物为主。乔木种类主要有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白桦、山杨及祁连圆柏等。
1.2 供试药剂
33%二甲戊灵乳油(德国巴斯夫公司);41%草甘膦水剂(美国孟山都公司);72%2,4-滴丁酯乳油(大连松辽化工);90%乙草胺乳油(美国孟山都公司);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3 试验方法
2006年7月17日,即矮槲寄生芽生长旺盛期(施药最佳时期),在麦秀林场龙藏沟云杉天然林地里选择树高在5~11 m之间、胸径在8~22 c m之间、寄生芽较多的青海云杉40株,在树的中下部用手持喷雾器分别喷施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1∶50、1∶100)的33%二甲戊灵乳油、41%草甘膦水剂、72%2,4-滴丁酯乳油、90%乙草胺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另选4株云杉喷施清水作为对照。由于寄生芽数量太多,一个重复只从每株云杉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枝条进行防效的连续调查,在喷施药剂前先在所选寄生芽枝条两端用红油漆进行标记,用标签标号,记下芽数,然后均匀喷药,喷施药量以使药液在矮槲寄生枝条上不要下滴为好。施药后每天对其芽数进行调查,并在第5天和第12天对其药害安全性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计算防效,从而确定对云杉矮槲寄生芽防除效果较好的除草剂种类。
对寄生芽防除效果最好的除草剂乙草胺再以不同浓度(1∶100、1∶200、1∶400)进行喷施防治,外加喷施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进而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
1.4 调查方法
施药后第3天开始调查寄生芽枯死情况,连续调查15 d,把矮槲寄生芽严重萎缩黄化以及整株枯死认为是有效防除。防治率为枯死芽数占喷药前总芽数的比例。并对各种药剂对云杉有无药害进行调查,药害发生程度按无药害(未见黄化或落叶)、轻度药害(“+”,针叶轻度黄化,并有20%以下的针叶枯死或脱落)、中等药害(“++”,20%~60%针叶枯死或脱落)、严重药害(“+++”,60%以上针叶枯死或脱落)分别进行记录。
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寄生芽的调查统计,计算每种处理的防治率,对防治率进行方差分析,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反正弦变换,再进行F测验和多重比较(LSD),所有数据计算都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完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各药剂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确定最佳防治药剂及其最佳防治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调查与分析
施药5 d后调查对云杉有无药害,结果表明,喷施72%2,4-滴丁酯乳油的云杉针叶出现严重药害(+++),大量云杉针叶枯死,其他药剂对云杉安全,无药害现象。施药15 d后再进行药害调查,结果表明,喷施72%2,4-滴丁酯乳油的云杉针叶药害发生严重(+++),其他处理对云杉安全,与对照区的云杉相比无差别,包括新生叶均无药害现象。
2.2 药剂品种的筛选
通过对多个重复处理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得出每种除草剂的平均防治率。根据药剂防治后3、5、7、10 d和14 d的平均防治率,得到两种浓度下不同除草剂对云杉矮槲寄生芽的防效图(见图1、图2)。
图1 不同药剂稀释50倍对云杉矮槲寄生寄生芽的防治效果Fig.1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diluted 50 ti mes on the buds of Arceuthobium sichuanense
从图1中可以看出,浓度为1∶50的90%乙草胺乳油、72%2,4-滴丁酯乳油高于其他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且对寄生芽的防除效果最后均达到100%,寄生芽分别在施药10 d和14 d后完全脱落。
图2 不同药剂稀释100倍对云杉矮槲寄生寄生芽的防治效果Fig.2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diluted 100 times on the buds of A.sichuanense
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稀释100倍的90%乙草胺乳油、72%2,4-滴丁酯乳油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3种药剂。
上述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防除云杉矮槲寄生芽效果最佳的除草剂为90%乙草胺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但72%2,4-滴丁酯乳油药害非常严重,因此90%乙草胺乳油在5种试验药剂中最佳。
2.3 乙草胺最佳浓度的确定
对乙草胺分别以1∶100、1∶200、1∶400的浓度进行防效试验,喷施清水做对照。每个浓度8个重复并对每个处理最后的防治率进行统计分析,以筛选出具有最佳防效的最适浓度(见表1)。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进行反正弦转换后的多重比较(LSD)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处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从平均防治率来看,浓度为1∶100的乙草胺乳油平均防治率(100%)远高于浓度为1∶200和1∶400的乙草胺乳油的平均防治率,可以确定浓度为1:100的90%乙草胺乳油为防治云杉矮槲寄生芽的最适浓度。
表1 不同浓度乙草胺对云杉矮槲寄生寄生芽的防治率1)Table 1 Control efficacy of acetochlor at different concentr ations on the buds of A.sichuanense
3 讨论
通过对不同药剂的筛选试验及对最有效药剂最佳浓度的筛选试验得出,浓度为1∶100的90%乙草胺乳油对云杉矮槲寄生芽的防除效果最好,其防效达100%,远高于其他试验药剂的防治效果。
72%2,4-滴丁酯乳油尽管除芽效果比较好,但容易产生药害,严重影响云杉针叶,不能作为防除云杉矮槲寄生害的除草剂来使用。
云杉矮槲寄生新芽在春天就开始出现,从此时到秋天都可以喷施除草剂对其进行防除,并结合其他育林措施,进而减少云杉矮槲寄生的传播。
虽然这些除草剂能引起芽的高死亡率,同时对寄主危害很小,但药剂是否对已经侵入寄主的寄生植物有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来确定。
[1] 吴征镒.Flora of China 5[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40-245.
[2] 马建海,张鹏,史冬梅.青海省林业重点工程中森林病虫害发生与可持续控制策略[J].青海环境,2003,13(3):108-110.
[3] Nicholls T H,Hawkswort h F G,Merrill L M.Ani mal vectors of d warf mistleto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rceuthobium americanu m on lodgepole pine[M]∥Hawkswort h F G,Scharpf R F,eds.Biology of dwarf mistletoes:Proceedings of sy mposiu m.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111.Fort Collins,CO:U.S.Depart mentof Agriculture,Forest Service,Rocky 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 ment Station,1984:102-110.
[4] Johnson D W.Effects of application rate and timing of ethephon treat ments on abscission of ponderosa pine d warf mistletoe 4 years following treat ment[M].Renewable resources,forest pest management,rocky mountain region,USDA Forest Service,1992:18.
[5] Hawksworth F G,Wiens D.Dwarf mistletoes:biology,pathology,and systematics.[M]∥Agricultural Handbook 709.Washington,DC:U.S.Depart mentof Agriculture,Forest Service:1996: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