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思考
2014-02-28段爱华
摘要:该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一些实践性的应对方法,以及如何搭建学习知识结构和分解任务学习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目的性和阶段成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成就感;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04-03
一、引言
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学生?对以课堂为主传播知识能力的高校而言,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是个关键的问题,也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自己的时间安排不好。学生从繁忙的高三过渡到自由时间比较多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习惯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模式。时间多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安排了。自觉一点的学生会在上课前一天写写作业。很多学生都无所事事,上网打游戏的大有人在。导致第二天上课时候无精打彩。
二是学习模式没有转变。很多大一的学生都反映,为什么考试前没有模拟试题或者习题做做?这说明一个问题:高中时期学生们对熟悉的题海战术根深蒂固。大学生学习明显的特点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到的一些知识,需要学生们课下的时候看看相关资料,很多国外的大学课程都是这样设置的,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读很多书籍。而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意识,除非老师去留作业。
三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有些学生所读的专业是经过调剂过来的,本身意识上觉得是被动接受的,从心理上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再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思想影响,更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厌恶情绪。
四是从学习态度来讲,有种学习无用论[1]的观点,大学生受此观点影响颇多,认为大学时成绩的好差,掌握知识的多寡与今后的就业以及个人发展的联系不大,于是面对不及格面对重修等等问题,大学生们很是坦然。殊不知任何成功都是有知识做根基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1.学习的成就感[2]。学习成就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实际上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成就感情绪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愿望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目标达到或实现时产生的满足感。这种学习成就感的获得会成为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从而产生一种进一步学习推动其再次去获得成功的兴趣和动机。
2.学习的兴趣[3]。创造、创新与兴趣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天才的火花、创造的萌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往往和他们的学习兴趣、专业迷恋分不开。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深感: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我急切地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与创新探索精神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兴趣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诱因和源动力之一,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学习兴趣和专业兴趣一旦形成,就成为积极探究知识奥秘或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倾向,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然乐不知疲,精力旺盛。
四、教育方法
1.注重案例教学。通过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调查发现:大学生很重视学习的目的性,即我所学的这些知识在我走上社会之后,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我是否用得上这些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的讲授,提倡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穿插大量的案例,在案例的选取中实施案例教学。应多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密切相关,同时鼓励学生编写案例,加强学生分析和动手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提高课堂质量[4]的根本。高质量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动力就是学生的学习欲望。青年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也是人生的迷惘期,对于生活对于责任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理想对于目标也不是都能进行准确定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认清本专业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的联系;让大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的简单教学。
五、解决方法
(一)引导学生爱上自己的专业
积极引导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行行出状元”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专业、职业领域都有佼佼者,只要你肯下功夫,就能成为成功者。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提供给学生转专业的机会。大学生们都非常重视本专业在本校所占据的地位,纷纷奔向当前的重点专业,热门专业。对于当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没有机会转成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他们有些会极端的认为自己所在的专业没有前途。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重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当然在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尽量找到与社会需求适应的课程内容和实验,配合技术先进的设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跟进技术前沿,使得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毕业时找到合适工作做好各方面准备,如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引导学生接触华三交换机和路由器,再开设网络工程师培训班,给学生在通信和网络搭建就业领域创造更多的基础和机会。
(二)教育方法上注意两点
1.专业课程的处理方法。专业课程关系到大学四年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本身都会增加对该课程的精力。对学生应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和与它相关的后续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价值”。例如本人就是给大一学生讲解C语言,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也是他们的第一门编程课程,当然除了学习最基本的语法外,还需要多激发学生的编程灵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续课程还有数据结构,Java课程.NET等编程课程。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学生们基本上都会拿出比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这门课程。
2.非专业课程的处理方法。非专业课程一般设置为基础课,或者是选修课。通常是学生感觉重要程度不高的那一类。对于这样的课程,需要教师采用任务教学。就是每讲一个知识点,就给学生一个任务,限期完成,并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方法是对学生成绩的量化,其实是符合学生需要学习成就感的理论。得到的分值越高,越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这种模式其实在中学广泛使用,当然也适用于大学。短期范围内的激励和惩罚总比期末挂科来的更有意义。
本人讲授过《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面向的是全校的大二学生的选修课,更多的是文科学生,而且里面不乏大一的。通过调查,学生们都觉得这门课太难了,肯定学不好,但最后的效果不错。原因就是我们把知识点分解,分解为:安装数据库系统;建立一个简单的表;如何处理数据库的移植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学生选课的数据库;如何做单表查询;如何做多表查询;如何建立视图等等。分解完任务,我们都会给每个同学的任务打分,并且会在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之前给他们看自己的分数,如果觉得不满意,还可以重做。在期末总结的时候学生反映学到了很多东西,还希望安排更多的学时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有的学生还建议我们建立学习小组,完成更大更复杂的实验任务。
六、结论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学习伴随着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现在提倡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又要求在高校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具有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要求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维持性学习转向探究学习的转变。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才不会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孙翠琴.浅析在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甘肃科技横,2007,(04).
[2]杨光,周文丽,王婷等.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7,(8).
[3]王子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0,(09).
[4]林秀琴.激发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策略[J].北方经贸,2009,(11).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
作者简介:段爱华(1979-),女,河北昌黎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