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动有效的手势 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014-02-25何琳
何琳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17-02
在实施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根据巴甫洛夫学说、人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了柯尔文手势教学法的运用,并尝试建立了一套明了、生动、有效的手势,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一、运用手势训练内心听觉,体现形象性
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和声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和声训练手段。
1.手势和琴并用法。此训练最适合于初接触和声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老师左手暗示“do”音高,随即右手在琴上弹出“do”,学生眼看手势,懂得唱名,耳听琴声,知其音高,接着以同样的方法指挥另一个声部唱“mi”。两个声部和谐地走到一起后,再进行另一个和声音程的训练。
2.手势控制法。老师左手“暗示”甲声部唱“so”,紧跟着右手“暗示”乙声部唱“mi”,等甲乙声部在听觉控制下找到自己所属声部后方收拍,接着再进行下一个和声音程的训练。训练速度视学生实际练唱情况灵活地由慢到快,由自由式到有速度感、节奏性。
3.手势接龙游戏法。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要求甲声部看左手手势唱“do”,乙声部看右手手势唱“mi”,即“”,接着甲声部由“do”转“so”,与乙声部“mi”合成“”,乙声部也由“mi”转“re”,与甲声部合成“”。此训练可根据需要任意变换音程度数,一直唱到老师左右手势在同音高上结束为止。
4.多声部训练中手势的调度法。此训练一般在高年段进行。根据声部排列顺序,老师手势逐一向某一小组“暗示”“音高”,等声部进入和谐后,再任意收在其中某一个或二个声部,让其倾听其余声部之间的和声效果,然后再次进入,其它声部退出。这样任意退出,任意进入,反反复复,全凭手势的调度,免去了繁琐的板书,多余的说教。
以上手势的运用直观、形象,既培养了学生用耳的习惯,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唱的兴趣。
二、运用手势表达意图,体现趣味性
教学中我经常用比较固定的手势表达意图,达到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如线谱版《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力度对比强烈的歌曲,我分别用小拇指表示“弱”;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表示“中弱”;大拇指表示“中强”;握拳表示“强”,来提示学生唱出力度的对比。经过提示,学生唱出了歌曲活泼、诙谐的趣味,同时也沉浸在二度创作的愉悦中。欣赏课上,对于力度对比强烈的乐曲,我经常组织学生比赛,要求运用4种力度手势边欣赏边表示,学生乐于接受,欣赏热情高,从而培养了积极主动的欣赏水平。有些歌曲需要运用连音和断音的唱法来表现歌曲的感情色彩。如,线谱版《如今家乡山连山》第四合唱乐句,乐句以断音唱出母子爽朗的笑声,充分抒发了母子幸福愉快的心情。最后八小节歌声柔和、连贯,使人感受到母子之间的无限深情。这里我用左右手大拇指朝下有弹性地按节拍敲打,并用手势“暗示”音高,配合眼神、脸部表情,提示学生用断音唱出爽朗的笑声。紧接着手掌放松,手指自然平伸,在胸前来回画大弧线,形体动作同时跟上,以示唱得连贯、柔和、深情。结果学生注意力很集中,随着我的手势,伴着琴声唱出歌曲的感情,道出自己的心声。此类手势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我高高地站着,做着五指合拢,再张开的动作。唱到高音处,大拇指朝下示意“遇高往低”唱;唱到低音处,掌心朝上往上捧,示意“遇低往高”唱。要求声音竖起来,食指朝上顶。合唱时,发现学生气息较浅,把手放于腹部做一个下压动作,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气沉丹田上。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手势的提示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在不打断学唱的情况下,使学生及时调整状态,从而更好地歌唱。
三、手势在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巧用法
合唱是一种讲究群体意识的歌唱艺术,要求唱者在音准、节奏、音色等基本因素方面做到非常和谐、统一,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手势的巧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线谱版《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歌曲是一首模仿式的二部合唱,声部间利用了节奏的舒展、紧缩,造成了此起彼伏的热烈气氛,加之歌中力度的多次运用,使感情更显得细腻而深沉。为此,唱准唱好延长音、骨干音、力度的对比很重要。声部合成时,当第一声部起唱至落在一个三拍的延长音“re”上时,第二声部起唱,这时老师左手“暗示”音高“re”,右手点拍,至“so”同音高的骨干音上,师双手势“暗示so”音高,并握拳,示意既要唱准这一骨干音,又要唱出“>”力度效果。
合唱教学中,可以用双手的不同手势提示,也可以左手提示,右手伴奏,具体根据歌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掌握。手势可以同时“暗示”音高,提示力度;同时“暗示”音高,统一节拍,把握速度。并辅以眼神、脸部表情,有效地控制课堂气氛的延续性,保证学生兴奋、愉快地学唱。
四、运用手势训练吹奏口琴,有其独到之处
根据口琴音阶排列顺序,各音吹奏方法、吹奏走向,我重视用固定、形象的手势训练吹奏。如,“do、mi、so”三个音是吹进去的,老师掌心朝着学生往前推,示意吹进去;re、fa、la、so四个音是吸出来的,老师五指自然稍弯曲,手往回拉,呈吸进状态。手势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音高的走向而移动。根据每个音在口琴上的位置,再移左移右,做推、拉手势,帮助学生正确找到各音在口琴上的位置和正确的吹奏方法。当然,对于节奏较紧凑的乐句,可以先抽出来放慢速度训练。全曲基本奏正确后,老师可以重点点出跨越较大的音和延长音、骨干音,同时注意用手势统一节拍、提示速度、强调感情。学生眼看手势,耳听音高,训练效果大大提高,更激发了学生练奏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纪律得以更好地组织和维护。
生动、有效的手势是学生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必须规范、准确,运用得恰到好处,并坚持长期应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特定的信号,达到默契、协调、心灵沟通的目的。手势要有艺术感染力、有韵律感、有指挥家的风范,并将这感觉通过手的运作,自如地传给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内心上产生一种动感。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