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的美术欣赏课
2014-02-25路金燕
路金燕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美术欣赏课的特点、研究意义,以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相应地进行一些教学尝试的研究和建议。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创新思维 情感联想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24-02
高中美术课本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除了绘画课,还有欣赏课的内容,然而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则表现出不感兴趣的一面,觉得只讲理论,没有动手,听起来乏味,没什么可上的。因此有些高中美术教师经常把欣赏课省略不讲,认为既然学生不听,又何必多浪费时间呢?而且,欣赏课相对于其他美术课有一定难度,欣赏首先必然包括了大量要讲的内容,教师得收集大量相关的资料,熟悉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去备课。艺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让学生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眼界开阔了,对美的感知和选择也更敏感了。
我们且不要去谈美术的含义,范围和类型,就美术的社会作用来说,首先便体现在一般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上。如果不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理解,又怎能让他们体会到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当中那种奋发向上,陶冶情操的教育意义呢?同时,培养了正确的欣赏观点,随着艺术素养的提高,就愈能深刻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由此可见,美术欣赏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艺术欣赏对象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只是这种认识活动具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观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思想活动,来正确地认识艺术作品。在高中课本中加入美术欣赏,也是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美术作品为例,上至五六千年前彩陶,历代的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品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高中生开阔眼界,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所以,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地扩大知识领域。
在历史上有很多情况下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公诸于众,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没有艺术创作,也就没有艺术鉴赏;同样,没有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依据,失去了创作的意义。中外美术史上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不断地激发起观赏者再创造的兴趣,使他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由此来看,美术欣赏不但是艺术品的需要,也是欣赏者本身的需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的情况下亦需要有高境界的精神生活。而美术欣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我认为,高中美术教材如此编写,是有其一定依据的。首先,它改革了以往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递美术教材结构,精简了过于繁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把学习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与美术欣赏,创造的实践结合起来,与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教育,与陶冶情操的过程统一起来。这样,使高中生通过美术欣赏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提高审美的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可见,美术欣赏与技法教学一样在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
通过高中美术欣赏课这种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对高中教师也提出严格的要求,如何上好每一堂美术欣赏课,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良好的美学修养,丰富的美术知识,具备对学生“传道授业”的能力,并且在弘扬高中生素质教育的精神下,认真钻研美术教学大纲与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到作品欣赏的情境中来。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我们都有相同的感觉:当走入明亮干净的教室里,看着老师微笑的面孔,心情会很舒畅愉快,很容易进入平静的状态。反之,则会使人不愉快、不放松,心情紧张,情绪低落。欣赏是一项陶冶人心灵的活动。所以必须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未闻其声先有情。可见,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氛却起着像化学里催化剂一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欣赏中注意创造这种催化剂。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