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书,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2014-02-24厉巧丽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2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板书思路

厉巧丽

当前的教学,现代手段不断更迭,课堂条件日新月异,而传统教学手段—— 板书似乎成了古董,备受冷落,或书写潦草,或布局杂乱,或内容随意,甚至在热闹的电子屏幕边竟出现了“零板书”!板书行走,可谓举步维艰!

事实上,设计精美的板书是教学的“点睛”之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以简明的文字图示,将教学内容依据学情,有机呈现,比之多媒体,更灵活、更有机,对满足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有着“天然优势”。

那么究竟如何发挥这种“天然优势”,使板书有效行走在“现代媒体”与“传统艺术”间呢?笔者认为,极为重要的是,它应兼顾“四路”,即兼顾编者的编路、教师的教路、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的学路。

一、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

板书设计前,教师应明确板书的目的,使板书设计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唯有如此,板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刻苦钻研教材,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人教版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的单元中,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学习作者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美感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作者叶圣陶在写本篇文章时,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用准确朴实的遣词造句,展示了金华双龙洞的美。遵循这样的“编路”“写路”,教师设计了“自读自悟,以读代讲”的“教路”,设计时抓住浏览顺序,根据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学路,依次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摘录关键词“突兀森郁、桥洞似的、像大会堂”,让学生边回忆边体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朗读课文,根据板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背诵。这样的板书设计从“四路”入手,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精心编制“导读思路”

叶圣陶曾说:“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板书设计也应体现这种“导”,使之具有“导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理清文章层次,提炼教材,又能契合文本特点与儿童认知结构,灵活设计板书。当然,教师设计的“导读”思路,是板书设计的蓝本与依据,是教学板书的基础。否则,板书一切作用的发挥和学生高效有质的学习,只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样的“导读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逐渐自行地去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取精华。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板书。

教师在设计这一板书前,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思路:“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根据学生的体会完成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索溪峪所有的美都回归到一个字——“野”。而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和游人的“野”的?在研读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这个特点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聚焦于某一具体的句子,反复品味、揣摩、品读。这样的导学思路,做到了点面结合、文本感悟与语言实践相结合。

教师根据“导学思路”,设计板书,使学生直观地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在获得身临其境体会的同时,更能获得言语表达方法的技巧。

三、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是板书策略设计的终极目标所在。板书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会是一纸空谈。

板书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生阅读的兴趣、注意力的引发、持续 、变化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思路一般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板书也应体现这样的思路。但是,学生的阅读常常有着不同的轨迹,有时是“读中品悟”,有时是“朗读加表演”,有时则是“默读文章写批注”。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思路也会不同,有时学生的阅读目标是为了“找寻最受感动之处”,有时是“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时则又是“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作用”,这些目标的不同使学生的阅读思路自然也就不同。就拿“朗读体验”这种阅读目标来说,“朗读中获取体验,带着体验去朗读”是它通常的阅读方法,因此,其思路就被具体为“朗读文本—获取初读体验—交流讨论—联系生活进一步体验—感情朗读—想象体验—朗读表达”。

教师的板书设计自然也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穿插板书提炼与学生的阅读理解、经验融入,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再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为例。

这篇游记,学生阅读时往往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学生自然会循着叶圣陶“出城、入山、进外洞、乘船、进内洞,最后出洞”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教师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设计“导游式”学习法,既让学生当解说员,解说线路,解说双龙洞的特点,又让学生设计导游线路,去读懂课文,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因此,板书设计时就适合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设计策略,再现作者游览的路线,体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小,内洞比外洞大,但连接两洞。

这样,学生的阅读思路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学生对文本内容很快就能理清顺序,在边阅读边讨论边画图的同时,领会到了作者有条理的记叙方法。

千差万别的阅读思路,会带来形式各异、形形色色的板书设计。这都需要教师“以学定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确定板书设计的策略。只有这样,板书才是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其功效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遵从编者的“编写思路”

对每一课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各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教材的序列,领会编者的逻辑顺序,明白编写意图,以尊重“编写思路”。板书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就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才会有指向性,有落脚点。

板书遵从“编写思路”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一)研读课例,明确课文序列

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明确课文在所处单元中的位置,明确课文所蕴含的专项知识以及知识的延伸,从而使板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把握主题,梳理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应把握这一体系。这样,板书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板书,哪些知识该讲透、拓展、延伸,讲为学用。

(三)钻研习题,把握训练重点

习题也是编者思路的重要体现,不应忽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精练的训练习题,它们蕴含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应该放过这些习题,将板书设计与习题训练相结合,尊重“编写思路”。如人教版四上《猫》一文的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就是根据编者的编写思路设计的。《猫》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散文。它观察精细独到、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教师应抓住课文的特点,将猫的关键词予以呈现,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帮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而且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仿写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范式。

总之,合理精美的板书,再配之以多媒体资源,可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吸收典型语言,获得审美熏陶,比之多媒体课件,更随机,更灵活,更适应当下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需要。因此,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在拥有课件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应具有兼顾“四路”,写得一手精美板书的能力,使板书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 321000)

当前的教学,现代手段不断更迭,课堂条件日新月异,而传统教学手段—— 板书似乎成了古董,备受冷落,或书写潦草,或布局杂乱,或内容随意,甚至在热闹的电子屏幕边竟出现了“零板书”!板书行走,可谓举步维艰!

事实上,设计精美的板书是教学的“点睛”之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以简明的文字图示,将教学内容依据学情,有机呈现,比之多媒体,更灵活、更有机,对满足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有着“天然优势”。

那么究竟如何发挥这种“天然优势”,使板书有效行走在“现代媒体”与“传统艺术”间呢?笔者认为,极为重要的是,它应兼顾“四路”,即兼顾编者的编路、教师的教路、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的学路。

一、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

板书设计前,教师应明确板书的目的,使板书设计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唯有如此,板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刻苦钻研教材,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人教版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的单元中,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学习作者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美感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作者叶圣陶在写本篇文章时,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用准确朴实的遣词造句,展示了金华双龙洞的美。遵循这样的“编路”“写路”,教师设计了“自读自悟,以读代讲”的“教路”,设计时抓住浏览顺序,根据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学路,依次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摘录关键词“突兀森郁、桥洞似的、像大会堂”,让学生边回忆边体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朗读课文,根据板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背诵。这样的板书设计从“四路”入手,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精心编制“导读思路”

叶圣陶曾说:“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板书设计也应体现这种“导”,使之具有“导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理清文章层次,提炼教材,又能契合文本特点与儿童认知结构,灵活设计板书。当然,教师设计的“导读”思路,是板书设计的蓝本与依据,是教学板书的基础。否则,板书一切作用的发挥和学生高效有质的学习,只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样的“导读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逐渐自行地去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取精华。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板书。

教师在设计这一板书前,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思路:“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根据学生的体会完成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索溪峪所有的美都回归到一个字——“野”。而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和游人的“野”的?在研读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这个特点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聚焦于某一具体的句子,反复品味、揣摩、品读。这样的导学思路,做到了点面结合、文本感悟与语言实践相结合。

教师根据“导学思路”,设计板书,使学生直观地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在获得身临其境体会的同时,更能获得言语表达方法的技巧。

三、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是板书策略设计的终极目标所在。板书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会是一纸空谈。

板书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生阅读的兴趣、注意力的引发、持续 、变化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思路一般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板书也应体现这样的思路。但是,学生的阅读常常有着不同的轨迹,有时是“读中品悟”,有时是“朗读加表演”,有时则是“默读文章写批注”。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思路也会不同,有时学生的阅读目标是为了“找寻最受感动之处”,有时是“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时则又是“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作用”,这些目标的不同使学生的阅读思路自然也就不同。就拿“朗读体验”这种阅读目标来说,“朗读中获取体验,带着体验去朗读”是它通常的阅读方法,因此,其思路就被具体为“朗读文本—获取初读体验—交流讨论—联系生活进一步体验—感情朗读—想象体验—朗读表达”。

教师的板书设计自然也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穿插板书提炼与学生的阅读理解、经验融入,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再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为例。

这篇游记,学生阅读时往往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学生自然会循着叶圣陶“出城、入山、进外洞、乘船、进内洞,最后出洞”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教师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设计“导游式”学习法,既让学生当解说员,解说线路,解说双龙洞的特点,又让学生设计导游线路,去读懂课文,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因此,板书设计时就适合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设计策略,再现作者游览的路线,体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小,内洞比外洞大,但连接两洞。

这样,学生的阅读思路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学生对文本内容很快就能理清顺序,在边阅读边讨论边画图的同时,领会到了作者有条理的记叙方法。

千差万别的阅读思路,会带来形式各异、形形色色的板书设计。这都需要教师“以学定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确定板书设计的策略。只有这样,板书才是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其功效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遵从编者的“编写思路”

对每一课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各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教材的序列,领会编者的逻辑顺序,明白编写意图,以尊重“编写思路”。板书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就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才会有指向性,有落脚点。

板书遵从“编写思路”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一)研读课例,明确课文序列

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明确课文在所处单元中的位置,明确课文所蕴含的专项知识以及知识的延伸,从而使板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把握主题,梳理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应把握这一体系。这样,板书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板书,哪些知识该讲透、拓展、延伸,讲为学用。

(三)钻研习题,把握训练重点

习题也是编者思路的重要体现,不应忽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精练的训练习题,它们蕴含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应该放过这些习题,将板书设计与习题训练相结合,尊重“编写思路”。如人教版四上《猫》一文的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就是根据编者的编写思路设计的。《猫》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散文。它观察精细独到、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教师应抓住课文的特点,将猫的关键词予以呈现,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帮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而且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仿写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范式。

总之,合理精美的板书,再配之以多媒体资源,可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吸收典型语言,获得审美熏陶,比之多媒体课件,更随机,更灵活,更适应当下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需要。因此,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在拥有课件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应具有兼顾“四路”,写得一手精美板书的能力,使板书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 321000)

当前的教学,现代手段不断更迭,课堂条件日新月异,而传统教学手段—— 板书似乎成了古董,备受冷落,或书写潦草,或布局杂乱,或内容随意,甚至在热闹的电子屏幕边竟出现了“零板书”!板书行走,可谓举步维艰!

事实上,设计精美的板书是教学的“点睛”之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以简明的文字图示,将教学内容依据学情,有机呈现,比之多媒体,更灵活、更有机,对满足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有着“天然优势”。

那么究竟如何发挥这种“天然优势”,使板书有效行走在“现代媒体”与“传统艺术”间呢?笔者认为,极为重要的是,它应兼顾“四路”,即兼顾编者的编路、教师的教路、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的学路。

一、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

板书设计前,教师应明确板书的目的,使板书设计能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唯有如此,板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刻苦钻研教材,找寻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人教版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的单元中,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学习作者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美感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作者叶圣陶在写本篇文章时,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用准确朴实的遣词造句,展示了金华双龙洞的美。遵循这样的“编路”“写路”,教师设计了“自读自悟,以读代讲”的“教路”,设计时抓住浏览顺序,根据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学路,依次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摘录关键词“突兀森郁、桥洞似的、像大会堂”,让学生边回忆边体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朗读课文,根据板书,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背诵。这样的板书设计从“四路”入手,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精心编制“导读思路”

叶圣陶曾说:“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板书设计也应体现这种“导”,使之具有“导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理清文章层次,提炼教材,又能契合文本特点与儿童认知结构,灵活设计板书。当然,教师设计的“导读”思路,是板书设计的蓝本与依据,是教学板书的基础。否则,板书一切作用的发挥和学生高效有质的学习,只是空中楼阁。

有了这样的“导读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逐渐自行地去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取精华。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的板书。

教师在设计这一板书前,设计了这样的导读思路:“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根据学生的体会完成板书,让学生体会到索溪峪所有的美都回归到一个字——“野”。而在“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和游人的“野”的?在研读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这个特点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聚焦于某一具体的句子,反复品味、揣摩、品读。这样的导学思路,做到了点面结合、文本感悟与语言实践相结合。

教师根据“导学思路”,设计板书,使学生直观地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在获得身临其境体会的同时,更能获得言语表达方法的技巧。

三、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是板书策略设计的终极目标所在。板书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会是一纸空谈。

板书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生阅读的兴趣、注意力的引发、持续 、变化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思路一般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板书也应体现这样的思路。但是,学生的阅读常常有着不同的轨迹,有时是“读中品悟”,有时是“朗读加表演”,有时则是“默读文章写批注”。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思路也会不同,有时学生的阅读目标是为了“找寻最受感动之处”,有时是“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时则又是“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作用”,这些目标的不同使学生的阅读思路自然也就不同。就拿“朗读体验”这种阅读目标来说,“朗读中获取体验,带着体验去朗读”是它通常的阅读方法,因此,其思路就被具体为“朗读文本—获取初读体验—交流讨论—联系生活进一步体验—感情朗读—想象体验—朗读表达”。

教师的板书设计自然也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穿插板书提炼与学生的阅读理解、经验融入,从而获得最佳发展。再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板书为例。

这篇游记,学生阅读时往往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方法。学生自然会循着叶圣陶“出城、入山、进外洞、乘船、进内洞,最后出洞”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的所见所感。教师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阅读思路,设计“导游式”学习法,既让学生当解说员,解说线路,解说双龙洞的特点,又让学生设计导游线路,去读懂课文,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因此,板书设计时就适合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设计策略,再现作者游览的路线,体现双龙洞的特点,孔隙小,内洞比外洞大,但连接两洞。

这样,学生的阅读思路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学生对文本内容很快就能理清顺序,在边阅读边讨论边画图的同时,领会到了作者有条理的记叙方法。

千差万别的阅读思路,会带来形式各异、形形色色的板书设计。这都需要教师“以学定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确定板书设计的策略。只有这样,板书才是有针对性的、实用的,其功效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遵从编者的“编写思路”

对每一课的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各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教材的序列,领会编者的逻辑顺序,明白编写意图,以尊重“编写思路”。板书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思路,就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教学才会有指向性,有落脚点。

板书遵从“编写思路”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一)研读课例,明确课文序列

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明确课文在所处单元中的位置,明确课文所蕴含的专项知识以及知识的延伸,从而使板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二)把握主题,梳理教材体系

教材编写有其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应把握这一体系。这样,板书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板书,哪些知识该讲透、拓展、延伸,讲为学用。

(三)钻研习题,把握训练重点

习题也是编者思路的重要体现,不应忽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都设置了精练的训练习题,它们蕴含了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应该放过这些习题,将板书设计与习题训练相结合,尊重“编写思路”。如人教版四上《猫》一文的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就是根据编者的编写思路设计的。《猫》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散文。它观察精细独到、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特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教师应抓住课文的特点,将猫的关键词予以呈现,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帮助学生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而且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学生的仿写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范式。

总之,合理精美的板书,再配之以多媒体资源,可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吸收典型语言,获得审美熏陶,比之多媒体课件,更随机,更灵活,更适应当下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需要。因此,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在拥有课件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应具有兼顾“四路”,写得一手精美板书的能力,使板书行走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 321000)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板书思路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我的思路我做主
板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