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子印章光敏印章盖印时间的鉴别

2014-02-23曹峰武跃辉杨飞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印面印文印迹

曹峰,武跃辉,杨飞

(1.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石龙分局,广东东莞523000;2.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凤岗分局,广东东莞523000;3.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广东东莞523000)

原子印章光敏印章盖印时间的鉴别

曹峰1,武跃辉2,杨飞3

(1.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石龙分局,广东东莞523000;2.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凤岗分局,广东东莞523000;3.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广东东莞523000)

在对印章印文盖印时间鉴别理论依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子印章、光敏印章的收集及用其制作的印章印文样本特征的研究,寻找、确定了鉴定文件盖印时间的印章印文的可变性特征,揭示出印章印文可变性特征的变化规律,以便对有争议印文的盖印时间进行检验鉴定,客观地进行综合评断,进而对有争议印文的盖印时间做出鉴定意见。

可变性印迹特征;盖印时间;历时样本

印文是印章印面的印迹,是文件真实性的凭证,一般正式文件都需要加盖印章,表明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甲乙双方签约的合同、协议、票据等,加盖印章时间应与落款时间一致,因此,鉴定印章的实际盖印时间,是证实文件真伪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章的生产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子印章和光敏印章作为近代出现的新型印章,以其独特的用材、制作技术及盖印方式,具有自含印油、携带方便、印文清晰、着色均匀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为此,笔者仅对原子印章、光敏印章的可变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鉴别两种印章印文盖印时间的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印文盖印时间鉴别的理论依据

印章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反映在该印章不同时间依次盖印的印文上。印章印面的印油及其他附属物,在依次盖印时逐渐发生变化,也反映在印文上。因此,呈现印章印文历时变化的这种可变性印迹特征,主要包括印章印面自身的变化特征和印面附着物变化特征(不包括印文形成后的变化)。研究印章盖印的历时样本发现,这些特征常以一定形态随机出现在一定位置上。但是,有的特征经几次盖印后可能移位、或变形、或消失,有的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留。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或者从正常到变形的特征变化规律,展示了印章印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历程。这种特征又有相对稳定性,在一段时间内,或在连续盖印的情况下,各印文所呈现的特征又基本相同。可疑文件上的印文,无论是否为落款时间所盖印,它必然是此印章及其附着物历时变化的一瞬间,通过识别它的特征变化状况,与已知的那一阶段的印文印迹特征相同,就可以判定可疑文件上的印文是何时盖印。印章印文的历时变化及其相对稳定性,就是根据印文的可变性印迹特征,判断文件制成时间的理论依据。

二、印章印文实验样本的制作与特征分析

(一)制作实验样本

1.实验用器材

原子印章、光敏印章各5枚(均为不同时间制作的印章),放大镜,体视显微镜,白纸,印油。

2.实验过程

(1)收集实验样本。主要收集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盖印的样本(时间跨度越大越好)和不同材质、不同用途(公司企业用章,私人用章等)的印章。在收集不同材质印章、不同用途印章及印章盖印的历时印文样本时,要考察、记录历时样本印文的真实盖印时间及印章的保存环境,还要收集该印章印文的近期印文样本,以便做比较分析。

(2)制作实验样本。用选取的印章在不同的条件下盖印实验样本,如改变盖印作用力大小、方向,软硬衬垫物等,目的是使实验样本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一致。各枚印章分别连续盖印5枚印文,每天盖印1次,记录盖印时间。当重新注入印油或更换印油种类时,记录注入印油的时间和更换印油的种类。几枚印章盖印时间,均为半年以上制成的实验样本。

(3)实验研究方法。利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找出印文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盖印的印文样本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规律;找出盖印条件对可变性特征的影响及不同材质印章印面自身特征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原子印章、光敏印章盖印及收集的实验样本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发现以下特征:

1.原子印章印文的特征

(1)原子印章章体印面结构及印文的文字笔划特征。原子印章形体比较规范、适称(图1、图2)。印面印油分布均匀。印文颜色鲜艳、清晰,无油渍扩散和油墨堆积现象。印文的文字线条边角圆钝,无明显挤墨现象。印文尺寸会发生一定的涨缩变化。

图1 原子印章章体结构

图2 原子印章印面结构

(2)多余印迹特征。多余印迹特征,一般出现在印文中面积较大的空白处,呈片状,颜色有深有浅,印迹不实。在压力大时或印油多时较易出现,重新注油后也容易出现(图3、图4)。

图3 盖印压力大时印迹特征

图4 盖印压力小时印迹特征

(3)露白特征。露白特征常出现在较大面积的印文边框、笔画线条(图5、图6)、“五角星”图案上。

图5 盖印压力重时露白特征

图6 盖印压力轻时露白特征

(4)印章磨损变形印文笔画线条特征。原子印章在长时间使用中,软质印面经常与纸面接触,有时会出现磕碰、磨损等现象,从而使印文笔画线条缺损、间断、增宽、边角变钝。

2.光敏印章印文的特征

(1)光敏印章印文的文字笔划特征。光敏印章的印文文字,是标准的印刷体文字。光敏印章印面上的文字和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结构类似于平版(图7、图8)。光敏印章的印文,是印油通过印面上微孔流出形成。由于印面微孔极多且分布均匀,一般情况下只要用力均匀,印油就会均匀流出,因此,印文清晰,笔画线条边缘整齐。

图7 光敏印章的章体结构

图8 光敏印章的印面结构

(2)印文颜色浓淡变化特征。同一枚光敏印章按时间连续盖印,随着时间的变化印文颜色会逐渐变淡(图9、图10)。

图9 新灌注印油时印文颜色特征

图10 印油快用完时印文颜色特征

(3)露白特征。光敏印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偶然因素,印章印面会粘附上某种灰尘颗粒或异物,致使文字图案出现露白特征,并随盖印时间不同有所变化(图11、图12)。由于杂质的影响,阻止印油从微孔中流出,因此,盖印力小时印文露白特征明显;压力大时,印油多露白特征不明显(图13、图14)。随着盖印次数的增加,杂质异物也会沾上印油,导致印面上有的特征发生变化。

图11 附着异物特征

图12 附着异物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图13 盖印压力大时露白特征

图14 盖印压力小时露白特征

(4)油墨疵点的特征。印章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笔划边框周围形成比较牢固的油墨疵点特征。油墨疵点特征出现的位置、形态、大小,有的也会发生变化(图15,图16)。

图15 油墨疵点特征

图16 相隔50天后油墨疵点特征

(5)印文边框边缘上的特征。光敏印章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在盖印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支撑外壳的痕迹(图17、图18)。它的出现与盖印压力的大小、印油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图17 印章外壳痕迹

图18 印章外壳痕迹

三、印章印文可变性特征及变化规律

印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环境、磨损、盖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时期随盖印次数,随时出现、随时变化、随时消失,反映出该印章印文的历时变化规律,这些变化在印章真伪鉴别中属非本质差异,是同一枚印章印面自身变化,或受某种偶然因素影响所表现出的差异。但是,它对判定印章盖印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特征可称为可变性印迹特征。可变性印迹特征主要有印章印面自身变化特征和印面附着物特征。

(一)印章印面结构特征变化

1.印章印面涨缩变化

受湿度、温度的影响,不同材质的印章会发生尺寸变化。由于其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印章涨缩的同时伴有外形的变化,致使边框变形,直边变弧形,圆形变椭圆,这种涨缩变化较明显(图19)。

图19 同一枚原子印章不同时期的涨缩变化

2.印面磨损磕碰的变化

印面磨损磕碰,导致线条变粗、棱角变钝、局部残缺,这是不可逆的变化,一旦出现即在以后的印文中均有反映。检验时要考虑盖印压力的大小、衬垫物软硬、印油多少等条件对该特征反映性的影响。原子印章和光敏印章因印面较软,都有上盖保护,一般不都会发生磨损。若受到外力磕碰,可造成局部印文文字线条凹陷或缺损。

3.局部老化变形

原子印章、光敏印章随着材料的变化,可能发生整体形态变化,还会发生局部的细节变化。如原子印章颗粒性物质脱落,出现明显露白特征,有的面积较大呈片状,有的翘起后形成似“纤维”的条状痕迹。

(二)印面附着物特征变化

附着物特征经常出现在边框、笔画边缘、中间五角星等部位。有的不牢固,盖印时因压力作用而发生移动或脱落。在文字线条间隙中的异物相对牢固,再现性强。印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种偶然因素影响,在印面上附着某异物,如纤维、或毛发、或纸屑、或灰尘颗粒等。在印文中则是不反映印面本身所固有特征的多余印迹。附着物特征是一种随机性的、变化较大的特征,它的出现和消失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有充分样本的条件下,附着物特征是确定印章盖印时间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印油种类和印油颜色的变化

印油的浓淡,与盖印时印油的多少、或压力大小有关。事先灌油的原子印章和光敏印章,随着不断使用,印油被逐渐消耗,使印文变浅淡,直至重新添加专门的印油。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前一段时间形成的印文比后一段时间形成的印文鲜艳,但前后时间差别要长,如果时间差别太短,形成的印文颜色基本不变。在印油即将用完时,颜色和以前相比差别较大。在前一次印油快用完时重新注入印油,如果加入的印油和前一次的颜色有细微差别,则盖印出的印文也会出现细微的差别(图20、图21)。加入的是同一种印油,则盖印的印文要比快用完时鲜艳。印文的浓淡与盖印印油的多少或压力的大小有关。

图20 更换新印油前颜色特征

图21 更换新印油后颜色特征

四、印章印文历时样本的收集

(一)印章印文样本的收集方法

印文样本,是印章印文盖印时间检验的基础,供鉴定的印文样本是否充分,无疑是影响印章盖印时间鉴定的重要因素。为了把可疑文件置于形成它的具体环境、条件下,准确推断其形成时间,需要收集和使用具有可比性的、能够充分表示制作文件的客体,或文件物质材料历时变化状态的参照物,作为判断制成时间的标准。主要收集印章及其印文样本。

只要相关印章没有作废,就要收取供检验用。对收取的印章,要了解其材质、老化程度,以及对印章印面进行显微观察,以利正确判断印文的盖印特征。有关印章的其他方面,包括使用、管理的情况,是否进行过清洗,也都属于了解的范围。同时,还要模拟检材印文的形成条件,盖印一些实验样本。

2.收集历时性印文样本

历时性,是指盖印时间随时间推移经常盖印的连续性。历时性印文样本,是对涵盖标称时间(第一时间)到怀疑时间(第二时间)内所有连续盖印印文样本的总称。历时性这一概念比较广泛,不同的案件对连续性印文样本的时间起、止点,以及时间连续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历时性印文样本的时间起、止点,要跨越当事人对印文盖印时间的争执时间点;当事人双方对印文盖印时间分歧跨度越大,历时性印文样本的跨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果有争议的时间比较明确,则主要收集检材标称时间至怀疑时间这个时间段的样本。而重点是标称时间和怀疑时间及其前后的样本。收集的样本在盖印条件上与被检验的印文越接近越好;在数量上,以能充分反映历时变化的、时间跨度小、密度大的印文样本为好。历时样本最好每个月有5~10个(尽量多)。如果特征非常明显,样本数量较少也可以,但必须每个月都有,主要是看阶段时间特征的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收集印章印文样本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送检印文样本必须是原件

送检鉴定的样本要求必须是原件,有些样本印文可能保存在银行、工商等部门,不易提供原件而用复制件代替,有些印文是通过传真传送的,这种复制件很难反映印文的细节特征,不能作为鉴定时间的样本。

2.印章印文样本时间必须真实可靠

二是抓责任落实。进一步培养立说立行的工作能力、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推行“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工作机制,工作点评制度,强化工作督办,层层传导责任,保证重点工作、节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收集的票据、报表、合同及其他文件一般都标明时间,如果是制作文件当时盖印的,这种印文样本可供检验使用。但有些文件是事先盖好的空白纸,随用随填写内容,如空白介绍信,一次性盖印的整本收据存根,年终统一装订存档传票封皮上的印文,空白合同上一次性盖印的印文等,因其标称时间与实际盖印时间不符,不能作为印文样本使用。所以,收集和使用印文样本时,一定要慎重,时间不可靠的印文样本尽量不用。

3.印文样本盖印要清晰完整

印文盖印时间鉴定,要求印文能充分反映该印章印面的结构形态和各种可变性印迹特征,以便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比较和鉴别;印文不完整或重影变形,均不符合鉴定要求。如果是样本印文不清晰,应重新收集印文样本;如果是检材印文不清晰,难以把握其印迹特征,就无法根据可变性印迹特征鉴别其盖印时间。

五、印章印文盖印时间的检验方法

(一)印章印文盖印时间的比较检验

用被检验的印文与该印章的历时印文样本进行比较,注意发现被检验印文的可变性印迹特征,与哪一个时期或时间的样本印迹特征相符,进而判断被检验印文的盖印时间,是实施该项鉴定的基本途径和目的。

比较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各种可变性印迹特征,同时,也要进一步根据原件对一些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比对,以确定其异同。属于印章印面结构变化的特征相符,应当是文字线条间断、缺损、变形的部位一致,清晰的断缘所显示的断、缺的大小一致。但是,如果印面缺损很浅,就可能因盖印压力大或蘸印油多而被部分弥合或反映不清楚。这时应当仔细分辨,或利用形成条件相近的样本比较。属于印面附着异物的印迹特征相符,应当是异物印迹的形态、大小基本一致,若因异物可能移动,其具体位置不一定相同。至于纤维、毛发、线头等较软异物的印迹,可发生卷曲形态和弧度上的差异。这种异物可以随时脱落,如果能确认是该异物的印迹,此种符合具有重要意义。嵌入印面凹陷部位的异物,其位置、形态相对比较稳定,但具体的形态、大小,可因淤积印油的影响而变化,故需仔细辨认。

可变性印迹特征基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印面结构的不可逆的变化,这种特征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发展到不同的变化程度,标志印章印面的不同变化阶段。它的异同一般可以界定盖印时间。如果被检验印文上的此类可变性印迹特征,与某一时间段的样本特征相符,表明其就是该时期盖印的。如果此类特征与现有印文样本不符,被检验印文有此特征而印文样本没有,一般说明被检验印文是样本形成时间之后盖印的;被检验印文没有此类特征而印文样本有,表明被检验印文是在印文样本形成时间以前盖印的。另一类是印面附着物的随机变化,这种特征何时出现,能在几次盖印或多长时期的印文中再现均不一定。但总的来说,它们的寿命比较短,有的只在前次盖印时出现,下次盖印就有所改变,第三次盖印便已消失。有的甚至出现一次,就不再出现。所以,如果此类特征确实相符,便可表明被检验印文,就是该样本所标称的那个时间、或邻近的时间盖印的。如果其中某个或少数几个特征不符,则不能作为否定该时期盖印的依据。

(二)综合评断

综合评断,是印章印文盖印时间检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符合较好的情况下,要注重考虑差异的因素,在差异明显时,要分析有没有认定的可能,切不可因符合较好就草率认定,也不可因差异明显就武断否定。对于比较中发现的相符或差异的评价,关键是对可变性印迹特征成因或性质的认识,以及对印文历时样本所展现的可变性印迹特征变化规律的把握。要正确认识、把握印文可变性特征,分析其成因,要更加慎重地进行综合评断,合理地分析和证明差异点与符合点的性质,客观、正确地评价特征总和的特定性,这是得出正确鉴定意见的关键。

1.综合评断应注意的问题

(1)检材与样本是否同一。确定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是否同一,是确定印文盖印时间的前提。虽然是对印文形成相对时间的鉴定,但必须先进行检材与样本印文的同一认定,如果相同可继续做盖印时间的鉴定,否则没有必要做下去。

(2)个别样本盖印时间的可靠性问题。不是所有印文样本的盖印时间与文件落款时间都相一致,有时会有部分印文样本,是签署生效后过一段时间才盖印的,或不同时间文件一次性先盖的印文。鉴定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理顺历时样本的时间关系。如果检材时间不准确,会导致鉴定意见的错误。

(3)印面附着物特征的价值问题。印面异物附着的随机性较强,加之受盖印条件影响,是否同一异物有时不确定。如果能够确定,则其特征价值高;否则宜慎重把握。

2.要充分运用系统鉴定理论

作为鉴定对象的文件物证,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一切可疑的或有争议的文件,要么各要素是表现文件制作的正常时序,要么是表现反常时序。具体到印文盖印时间鉴定,即使委托方仅提出单一鉴定要求,鉴定人也应本着文件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印文是否同一和文印的先后时序等问题,以便客观地揭示文件物证的实质。

总之,在制作和收集了不同时间盖印印章印文实验样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子印章和光敏印章的样本印文特征进行研究,寻找、确定了鉴定文件盖印时间的印章印文的可变性特征,揭示出印章印文可变性特征的变化规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印章印面结构特征变化,印面附着物特征变化,印油种类和印油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印章印面结构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但在实际检验过程中,要注意考虑盖印压力的大小、衬垫物的软硬、印油多少等对该特征反映性的影响。虽然印面附着物的变化是随机的,但在有充分样本的条件下,附着物特征也是确定印章盖印时间的一个重要特征。

[1]毛焕庭,暴仁.判断文件制成时间[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林红,陆月兴.光敏印章印文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6.

[3]石沫,于化民.印章盖印时间的鉴定[A].本书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件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4]林红,贾旭东.印章印文盖印时间鉴定样本的收集和运用[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四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3.

[5]夏洪涛.从盖印时间鉴定看原子印章磨损特征的随时间演变规律及其运用[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6.

[6]林红,崔岚,贾晓光.根据可变性印迹鉴别盖印时间的方法[A].本书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件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7]贾玉文.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8]冯明帅,王迪,陈晓红.盖印文件系统分析[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四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3.

[9]刘钢,尹金凤.印章的盖印相对时间检验刍议[A].本书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件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10]沈策.文件制成时间鉴定结论的司法审查与运用[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五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6.

[11]陈培纯,谢朋.原子印章印文的同一与同机认定[A].《刑警&科技》编辑组.第四届全国文检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贵州: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2003.

D631

A

1673―2391(2014)12―0180―05

2014-08-04责任编校:李烽

猜你喜欢

印面印文印迹
马 浩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中的设计要求
基于印文印迹特征判别印章类型技术的研究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成长印迹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印章印文检验探索
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