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探究

2014-02-22戴永斌晁涛涛贾可

关键词:教育现状政策建议留守儿童

戴永斌 晁涛涛 贾可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等。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关乎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羊峰九年制学校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政策建议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关乎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羊峰九年制学校为例,(永顺县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6%,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抚养人特点

通过对永顺县石堤镇羊峰九年制学校的学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可以将留守儿童抚养人的特点归纳如下: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调查显示,平时生活由父母照顾的学生约为59%,另有27%的学生生活是由祖辈隔代照顾,有2%的学生无人监护,寄宿学校。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祖辈负责抚养,5%的留守儿童被托付给亲友抚养。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抚养人一般只照顾其生活,基本没有监护人帮助或者监督他们学习。

(二)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调查,总结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存在以下特点。

1.学习成绩较差。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负责抚养留守儿童的祖辈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往往不能给予孩子帮助;父母一方在家,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留守儿童学习上的问题,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根据调查,有45%受访学生想过辍学,这一现象十分严重。

2.人格发展不健全。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以下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3.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4.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对留在家乡的子女要求过低,再加上多数农民工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对中小学留守儿童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教育和约束,他(她)们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道德准则下降,常常干出一些有悖于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

5.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和家长联系,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导致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极度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指导老师;同时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娱乐需求。从调查可以知道,有53%的学生对学校师资及办学条件表示不满意。

3.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致使他们误入歧途。再加上在一些偏僻和落后的乡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落后,有的连电视机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文化站、图书室,单调枯燥的生活使得儿童在成长发育阶段物质文化生活匮乏。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对地区有益,对国家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也大有好处。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状况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全方位地统筹协调,为了更好的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提出以下措施及建议。

1.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协调各种力量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配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设施,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站、图书馆的建设,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提供提升文化素养、知识水平的有利条件。政府还应该大力发展本地企业,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2.大力推进和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有部分学生需要寄宿学校,但目前学校寄宿条件差,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寄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辅导和监护,政府应该支持学校培养具有监护人性质的寄宿管理老师,在课后能给留守儿童应有的作业辅导、成长教育。

3.把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港湾。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想方设法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儿童生长中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完成儿童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4.学校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因此,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来源,学校要大力倡导关爱模式教育。同时学校安排专门的心理知道老师,及时发现并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状况,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

[3]龚建平.浅淡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4]陈淑莹.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思考.语文学刊,2010(19).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政策建议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