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面部木村病CT表现及病理特点

2014-02-20秦巨峰陈小华吴献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苏226001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木村颌面部腮腺

秦巨峰,陈小华,吴献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苏226001)

颌面部木村病CT表现及病理特点

秦巨峰,陈小华,吴献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临床资料完整、经病理学证实的木村病CT表现。结果:4例颌面部木村病病灶位于耳周、腮腺及颊部,均表现为无痛肿块。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或局部欠清,增强后轻到中度强化,伴有双侧颈部小淋巴结增多。病理示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结论:颌面部木村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考虑木村病,最终依靠病理诊断。

木村病;颌面部;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检查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由中国金显宅等在1937年首先报道,日本Kimura在1948年对本病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1]。因本病以淋巴增生以及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曾称之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本病亚洲人为多,中年男性患者多见,好发于头颈部,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升高,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对本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木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木村病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8~72岁,平均64岁,均表现为颌面部单侧或双侧无痛性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2例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s,层厚、层距5.0mm,扫描范围自眼眶上缘至下颌骨下缘,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

2 结 果

2.1 CT表现 1例位于左耳下缘,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图1);1例位于双侧耳后,呈对称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境界欠清,邻近皮肤稍增厚(图2);1例位于右侧腮腺,呈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境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邻近皮肤增厚(图3);1例位于右侧颊部咬肌前方及右侧腮腺,呈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增强后均匀强化(图4)。4例均可见双侧颈部小淋巴结增多。

2.2 病理学表现 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符合木村病(图5)。

3 讨 论

木村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肿瘤、过敏、寄生虫感染等有关[2]。起病缓慢,病史较长,本组患者病史3月~2年。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无痛肿块,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颌面部,本组4例均发生于颌面部。受累皮肤常比较粗糙,可见色素沉着[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本组4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超出正常值,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特点∶(1)淋巴组织及纤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2)小血管增生伴有玻璃样变以及浆细胞、肥大细胞浸润;(3)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浸润,可形成嗜酸性脓肿[5]。

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本组4例木村病CT表现,如下特点有助于本病的诊断∶(1)头颈部尤其是颌面部好发,可单侧或双侧,亦可单发或多发,邻近皮肤常受累及。(2)病灶可呈规则结节状,密度常比较均匀;也可呈不规则团片状,密度可不均匀。(3)增强后病灶可见轻到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主要取决于病灶内增生的血管及纤维成分的分布及所占比例。(4)多伴有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若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则常可见双侧颈部小淋巴结增多。

图1 CT平扫示左耳下缘结节状肿块,边缘清楚。

图2 CT平扫示双侧耳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境界欠清。

图3 a CT平扫右侧腮腺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邻近皮肤增厚。

图3 b CT增强病灶不均匀强化。

图4 a-4b CT平扫右侧咬肌前方及腮腺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影,边缘清楚。

图4 c-4d CT增强病灶均匀强化。

图5 病理切片镜下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HE,100×)。

本病发病率低,术前常被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结核、Castelman病、转移瘤等[6],临床需注意与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淋巴瘤中青年多见,常双侧侵犯,淋巴结大小不一,受侵部位广泛,主要为咽后组、颈静脉链周围及颈后三角区,增强有较明显强化。淋巴结结核主要位于颈静脉周围及静脉区,可有干酪样坏死及钙化,增强可见环形强化。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有原发肿瘤病史,肿大淋巴结多位于其淋巴引流区域,增强呈不均匀强化。Castelman病60%发生于纵隔,也可见于颈部,CT表现为单发肿大淋巴结,边缘光整或分叶,增强明显均匀强化。本组1例术前被误诊为淋巴瘤,1例术前被误诊为腮腺肿瘤,2例未定性。本病易复发,抗生素治疗无效,服用激素或局部小剂量放疗有效,故术前正确诊断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颌面部木村病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作出该病的初步诊断,最终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1]Park SW,Kim HJ,Sung KJ,et al.Kimura disease: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J].AJNR Am JNeuroradiol,2012,33 (4)∶784-788.

[2]李安琪,徐坚民.头颈部木村病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4,29(2)∶159-161.

[3]李建鹏,张嵘,刘学文,等.Kimura病的CT、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6)∶619-622.

[4]Horikoshi T,Motoori K,Ueda T,et al.Head and neck MRI of Kimura disease[J].Br JRadiol,2011,84(15)∶800-804.

[5]陈阿梅,江新青,莫蕾,等.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162-165.

[6]梁锦发,郭真真,陈汉威,等.头颈部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19-21.

R445.3

B

2014-07-28

1006-2440(2014)05-0506-02

猜你喜欢

木村颌面部腮腺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台声》画坊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