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薄弱高中改革模式多样化研究
2014-02-20李辉袁桂林
李辉 袁桂林
[摘要]以教育的质量提高为前提,美国基础教育改革针对薄弱高中面临的不同挑战展开,形成了多样化的高中改革模式。各薄弱高中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选择可行的改革模式。整体看,当前美国薄弱高中改革已形成一些被广泛认同、采纳的改革模式,包括综合学校改革模式、双学分课程模式、小型学习团体模式、专业高中模式、特许高中模式等。这五种高中改革模式效果显著,对我国高中多样化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综合学校改革;薄弱高中;改革模式
近几十年,美国公立高中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其主要原因在于薄弱高中(Low-performing High Schools)的大量存在。美国教师联合会总结了薄弱学校的九点特征:缺乏学术标准;学生学业成就表现差:学校多年来没有改进;学校存在严重的混乱和暴力现象:学生缺席率高;教职员旷工率高;高辍学率:教职员流动性大;消极的学校氛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本着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追求学校卓越、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开展了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试图改变薄弱高中的低效性,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一、美国的薄弱高中改革模式
当前美国薄弱高中改革已形成一些被广泛认同、采纳的改革模式,有效改观了薄弱高中“一潭死水”的状况。这些模式类型包括综合学校改革模式(Comprehensive School Reform Programs)、双学分课程模式(Dual Enrollment)、小型学习团体模式(Smailer Learning Communities)、专业高中模式(Specialty Academies)、特许高中模式(Chal ter High Schools)等。
这五种模式因代表性强而被广泛用于改革薄弱高中,但并非是说它们涵盖了所有高中改革模式。实际上,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对模式加以选用,以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实用和实效的具体模式。此外,这些改革措施在不同类型的高中实施中有着不同的“变体”,衍生出更多种的“变异模式”,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薄弱高中改革模式。
薄弱高中低效的原因十分复杂,无论哪一种模式或措施多么有力,都有其局限性,而仅靠单一改革模式无法转变多种原因造成的薄弱高中现状。高中改革的实施过程必须考虑到各学校和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同时还要保证改革成功所需的足够的时间。
二、薄弱高中改革的模式实施及成效
(一)综合学校改革模式
1.综合学校改革模式的实施
“综合学校改革”前身是“综合学校改革示范项目”,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才因为议会的支持受到关注。当前,“综合学校改革”正朝向系统化发展,并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从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校管理,乃至家庭和社会刚体的参与度等。它将研究型实践融入到整体规划中。使得改革具有指导性、组织性、文化性,一步步引导学生发展。这个模式中的每个项目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给学校设计不同级别的课程或不同结构的支持。一些广为人知的“综合学校改革”项目有:“美国的选择”(America's Choice)、“基础学校联盟”(Coalition of Essential Schools)、“要事为先”(First Things First)、“实效高中”(High Schools That Work)、“GRAD工程”(Projeet GRAD,Project Graduation Really Achieves Dreams)和“人才开发高中”(Talent Development HighSchools)。
“综合学校改革”致力从所有五个项目着眼,全方位打造优秀高中。其中,不同项目有着自己的侧重点。比如,为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要事优先”项目会建立主题型的小型学习群体,将学生和老师组成核心小组,进行四年的高中教学;“人才开发高中”计划在高中高年级同时展开“九年级补习学校”(Ninth-grade Academies)和“职业学堂”(Career Academies)。“九年级补习学校”也展示出一些“综合学校改革”项目如何满足那些没能掌握良好学业技能的高中生的要求。这些学校提供一些后进课程和“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以提高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所应具备的学习技能和社技能。“职业学堂”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而开设的,实施职业规划课程:“美国的选择”选择将高中分成小规模的学校和“教室”,开设数学和阅读的强化课程来帮助高中后进生取得进步:“基础学校联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致力于帮助学校发展自己的模式如通过专业发展、创建学习群体等来达到项目的终极要求,包括“个性化的教与学”。
2.综合学校改革全面提升薄弱高中的学校综合力
“综合学校改革”诸项目通过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改善教学环境。这些项目通过培训、专业发展、顾问咨询、学校教练指导和专家指导等向学校提供支持,不仅实现了高中的结构性变革——学校环境、教室文化和教师专业学习团体建设,而且促进了教学结构的转变,引进了功能化时间表概念,实施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多样化和一致的计划实施时间表。这项改革还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学校发展项目”(School Development Program)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有六个发展支点:生理、认知、心理、语言、社会性和道德性。采取该项目的学校必须调动教师、管理者和社区相关成员,围绕三个核心改造学校的结构、组织和管理。这三个核心是:学校的计划和管理团队、师生团队和家长团队。
杰弗里·鲍曼指出,“综合学校改革”的样板作用就在于项目的成熟性。相对于其他相似环境下的项目,“综合学校改革”项目的整体效应是巨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双学分课程模式
1.双学分课程模式的实施
高中一大学“双学分课程模式”是指高中生可以学习大学课程并获得副学士或学士学位的学分。以往此模式只有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才能参加,现在“双学分课程模式”越来越流行,学生既可从大学课程中获益,又可降低大学挂科的可能。和传统高中不同,设有双学分课程的学校很多坐落在大学校同里(据2005年统计,约80%),其他双学分课程项目在高中或通过远程教育施行。“双学分课程模式”的实施导致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高中生可以选修大学阶段的课程,在中学时期就能受到大学教师的教育。
“大学高中计划”和“早期学院高中”是“双学分课程模式”中的两个典型模式。这两类高中属于非传统型高中,特别是“大学高中计划”一般没立在大学校园里,目标是将传统意义上由于学业不好而不能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生送入大学。这类高中招收学生很少,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与职业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策略包括协作、同伴辅助学习、小组教学和包括档案评估在内的另类评估。“双学分课程”大部分项目会寻求创造一个类似大学文化的个人学习环境。其中包括引进“导师”概念和其他正式指导方式。为改善教学、为学生毕业后做准备,项目允许学生兼修高中和大学的学分,因此,此类项目课程更为严谨,提供的指导更严格。双学分课程将教学内容和方法向大学靠拢,以帮助学生在大学乃至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取得成功。
2.双学分课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研究显示,在高中修大学学分能提高成功毕业的可能性,减少获得大学学位的平均时间。采纳“双学分课程模式”的高中往往有明确的招收标准,比如入学的最低成绩等,同时,会招收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非白人学生。研究表明,倡议学校招收的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比就读的其他学生表现要好。该模式下的高中生修习课程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双学分课程模式”中的“早期学院高中”同样能够建立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个性化学习团体。这些学校的学生很重视学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了大学课程,新设立的高中和坐落在高等院校中的高中尤其明显。
(三)小型学习团体模式
1.小型学习团队模式的实施
“小型学习团体”模式包括对一些学校进行重新设计,组成更小的主题型组织结构,包括在学校中设立“学校”,开设“学院”以及独立运作的小团体学校。这些团体的结构有以职业兴趣和其他主题的新生学院,以及在学校中设立半自治性的学校。
“小型学习团体”模式不但改变了学校的组织结构,而且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小团体学习环境在结构上各式各样,最常见也最实用的是将一个大规模高中分成几个小单位,包括在学校中设立小学校,即在母校下设立子校:在学校中单独设立以职业为核心或者以课程为核心的学院。小型学习团体计划在课程安排、教员和预算上的自治,各不相同。有些情况下,即使是学校中的“学院”也有自己的校长;而有些学校的管理人员是共用的。独立运作的小团体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区域、独立的校长,预算上拥有自治权。人们对小规模巾学的最优规模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一般来说,独立运作的小团体学校招收人数在600以下。与将大规模高中分成小单位不同,独立运作的高中几乎都是全新建立的,并且一般从一个年级开始(比如九年级),然后慢慢扩大。
“小型学习团体”模式的做法给予边缘学生良好的教育经历。当他们进入小团体时,学习环境更为和谐,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对学习也更积极主动。“小型学习团体”模式的结构型态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联邦“小型学习团体”模式下119所高中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包括:使用个性化评估、将合作学习融入课程、导师计划等。
2.组织结构小型化,学生培养个性化
通过缩小中学规模来改变学校文化能够改善教学环境,学校和教师能够给予后进生更多关注和支持,提高教学质量。小规模中学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创造更好的个人学习环境,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学校安全指数,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也能改善生源。有分析指出,联邦“小型学习团体”项目学校的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九年级的升学率上去了,学校暴力行为和纪律处分减少了,酗酒和嗑药的频率也下降了。在美国的大城市——包括芝加哥、巴尔的摩、波士顿和纽约,与大规模综合性高中相比,“小型学习团体”项目在学校环境、文化、学生态度和九年级、十年级学生短期成绩表现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四)专业高中模式
1.专业高中模式的实施
专业高中包括职业高中以及以诸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课程为主要课程的高中,其往往是小型学习团体结构性变化得来。这些小型化高中是通过精简大型综合高中而产生的,而且通常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形成。专业高中可理解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并致力于教育事业或课程主题,大部分以职业院校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作为样板,更注重对学校的教学和结构进行变革。
自1969年以来,专业高中模式作为一种改革项目便一直存在,现在美国超过2500所高中,都有专业高中项目。作为专业高中的重要一类,职业高中以校中有校的结构运营,跨年级的学生有相同的教师,教师有共同的规划时间来制定决策,学生每年参加至少一个与职业生涯主题相关的职业课程。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是职业高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地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帮助学校开展职业课程。
专业高中力图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通常情况下,这种学习环境人数少,学生教师组合稳定,且覆盖各个年级段。他们还力图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越来越重视某些特定的学科领域(例如STEM高中,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特色的高中);在其他情况下,越来越重视相关性。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力求直面挑战以达到预期目标,即帮助学生为以后的高等教育及未来职场做好准备。
2.以职业、专业课程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
职业院校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就业指导,并通过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在边缘学生保有率方面,职业院校也相对较高。相关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模式对让学生继续留在学校并且进修学业,有“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完成学业“没有明显效果”。不过职业院校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而持续的影响,尤其对于年轻男性。即使从辍学率最高的高中毕业的男生,加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比没有加入职业院校的多挣18%。离开高中8年之后,职业院校学生要比非职业院校学生多挣11%。对于男性而言,职业院校学生的纯收入要比非职业院校学生多挣17%。
(五)特许高中模式
特许高中作为美国学校改革的独特模式已为国内教育界所熟知。特许学校改革的特色在于通过管理权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创造学校之间的竞争。通过改变它们的管理方式,学校将拥有更大机会来进行所需的教学和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善学校的教育。特许学校相比传统公立高中有更大的财政支配权,以及雇用和解雇教师和学校员工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等。在取得这些特权的同时,特许学校与国家批准授权的机构签订协议或合同,明确要求学校有责任证明学生成绩的提高。
三、薄弱高中改革模式评述
由美国薄弱高中改革模式的实施和成效上看,学校选取何种改革模式、谋求何种改革结果,在进行改革设计和决策时就要与所要追求的目标进行仔细对照。就改革实践来说,首先应该是“知其然”,对学校自身的薄弱原因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考虑采取何种模式;其次“知其所以然”,了解模式所涉及的教学、结构以及管理诸要素改革如何实施,力求成效。
(一)“知其然”——薄弱高中改革模式目标明确
美国薄弱高中的改革中,需要考虑改革模式可能会有的五种目标效果,并以此作为模式选择的基础。
第一种目标是创造个性化的、有序的学习环境。创造能促进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学校氛围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大型的综合性高中来说。这些高中学生多,个体容易被忽视,得不到所需的学业帮助。非个性化教学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行为问题。一个成功的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的社交及情感学习。而这一领域的改革努力与这一意识是一致的。
第二种目标是加强高中新生学习技能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对高中学习的准备并不理想。其中读写能力和阅读技巧上的薄弱尤为棘手,因为这些是大多数课程的基础。几乎所有美国高中教育改革模式都认识到并力求克服这些挑战。
第三种目标是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研究课程标准化改革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薄弱高中一个关键的不足就在于缺乏教学重点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最需要学业帮助的学生往往由准备最不充分、最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教,这些老师多是跨学科任教、教学经验少于五年。美国薄弱高中进行的一些改革模式通过重新设置课程,提供具有覆盖领域广、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种目标是帮助学生为面对高中以后的世界做好充足的准备。许多高中都未能帮助学生为高等教育或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在当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只有高中教育背景的学生与他们受过大学教育的同龄人相比,收入要低得多,失业的可能性也要大。新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大多数优质工作岗位都要求就职者有高等教育学历。有些薄弱工作改革中以此为重点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
第五种目标是为压力过大的薄弱高中带去积极变化。每所高中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改变并不容易。薄弱学校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困难:行政及教学能力差、学校被分解风险的增加以及教职人员心理压力的增大。问责制度和对学校的负面宣传更是加剧了这些挑战。与改革其他学校相比,在这些低效学校创造积极变化需要更有技巧的领导、更长的时间、更多来自政府的精神及财政支持,也需要外部改革机构的努力;同时,学校本身也需要改变其自我预期和教育实践,教职工要形成新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师生关系。不同的改革模式讨论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支持学校层面的改革途径,其中包括建立新学校或小型学校。
(二)“知其所以然”——薄弱高中改革模式注重效能发挥
美国薄弱高中改革不仅要选适合的模式,也要明确模式在具体实施中的效能。薄弱高中改革模式的确立有着课程教学、组织结构及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的侧重,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效能发挥。
侧重课程教学的模式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通过改善学校现有的课程、引入新的且更有条理的课程设置、提供专业发展以及其他途径来提高教师素质。这些模式的目标是加强教学内容和授课效果,为所有学生提供严谨和恰当的学习经验:侧重组织结构的模式往往将焦点放在学校是如何组织以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例如,此种模式下的一些变体可能会增多重点科目的课时、延长教学时段、在大型的学校内建立小型学习团体、减小学校规模、提供增强与社会团体联系的新途径,或者通过如“双学分课程”等策略打破高中与大学之间的障碍:侧重学校管理的模式直接针对学校的运行和管理问题的改进。该种模式通常会建立新的权威结构来负责学校的运行,从而改变高中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式的主要例子是特许学校或由第三方教育管理组织负责学校的运行。改革通常涉及人事政策。
实际实施时,大多数模式结合了所有以上三种元素,但是也有一些模式主要注重其中一点。在美国薄弱高中的模式选取中,决策者必须清楚地知道某种模式的目标指向,以及这些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改革实际。例如,如果一个高中的学生在某些学科(如读写或数学)的成绩普遍不理想,那么很明显,这个高中的教育改革应以教学为重点。各方面表现都不理想的高中,如60%以上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高中,要想恢复学校秩序,就可以考虑关注学校管理的改革模式,或者由第三方接手学校的管理。至于那些业绩最差、又在考虑学校重组的高中,可以采取最基本的结构改革措施,如将学校转型为小型学习团体。综合考虑每一种模式的特征,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针对最迫切的需要匹配出最佳的改革途径。
结语
目前,我国同样有着大量的薄弱高中存在,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薄弱高中的改革如何改进,如何发展自身的特色优势、主动采取变革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薄弱高中改革模式的多样化实施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与美国的国情虽然不同,但是,就薄弱高中改革的初衷看,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着眼人才培养的大局,提升高中的教育质量。美国的薄弱高中多样化改革模式的确立是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同时赋予地方及各高中独立选择和创新性改造的可能,这种规范和灵活的改革举措使得美国的薄弱高中改革成效显著。就此而言,我国的薄弱高中改革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五种模式,创造性地发挥自我特色,提升各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作者:李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后;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尚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