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展示交流的有效性
2014-02-19黄菊萍
黄菊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之后,就会自然形成对问题解决或活动过程的独特认识和体验,这时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现才能、树立自信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提高学生展示交流的有效性因素很多,有主要以下几点。
一、千方百计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展示交流内驱力
建立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展示交流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营造展示交流的竞争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展示交流的探索成果的正确、错误或创新的程度进行评比,营造竞争氛围。竞争不仅具有模仿、激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当竞争意识和学生的荣誉感结合后,可以很快地转化为个体的内驱力,既让学习活动变得有活力,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班级内进行了传统的“爬格子”比赛:(1)每个学生自己在班级中寻找实力相当的比赛对象,两人一组(找不到合适搭档的老师给予帮助)。(2)根据得分每组每天比出优胜者,优胜者爬一格。(3)一周统计1次,格子爬得多的,给予奖励。奖励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担任校升旗手;每周评选“周学习之星”,“周学习之星”累计满四次换取“月学习之星”,“月学习之星”累计满四次换取“学习金星”等;有时还有一些可爱的小本子、迷你型的橡皮等物质奖励。这种“爬格子”的比赛方式简单,评选过程短、快,能促进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自主探索和展示交流。
其次,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学生经过自学探索,有一些后进生经常出现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奚落或讽刺他们,而要让他们充分展示错误的结论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修正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反复推敲展示交流内容,确定展示交流重点
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探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对于需要展示的问题,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重点。在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展示算理、算法及注意点。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确定了以下两个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小数与整数相乘计算的过程,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根据上述目标,学生思考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用小数加法算式和复名数计算的结果,去思考小数乘整数的积中的小数点位置,既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又理解了算理,真正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又达到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展示:(1)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总结,要讲清楚此类题型的思路,便于其他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并简要归纳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提升解题的能力。(2)解答技巧。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的小窍门等。(3)易错提示。解决此类问题极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疏忽的问题。
在“统计与概率”的展示交流中要突出以下三点:(1)凸显统计的价值,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统计分析数据的必要性。(2)展示交流统计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学生总结、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随机现象,发展数据理念。
三、精心组织展示交流过程,学会展示交流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尝试探索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参与交流展示提供必要的保证,促进学生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一是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是互助学习的平台,是攻坚克难的团队,是共同进步的组织。组长的责任是协调、分配任务,组织组内交流展示活动,保证合作交流展示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展示内容的总结,做好集体交流展示的汇报准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不需要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当碰到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展示。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如果学生个体进行学具操作,得出计算公式有较大的难度,就需要让学生先依据学习菜单独立思考并进行猜想,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分组汇报展示。
在第一个小组展示交流之后,小组有相同地方不再重复,只作补充修正、完善,其余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争辩。无论是小组代表或个人的交流展示,全体同学都要认真倾听,不得插话,以示尊重。
二是学会提炼数学本质。数学本质就是数学内容的本真意义。追求数学本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在展示交流中往往不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影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学生具体内容的展示,进行深入挖掘,一层一层地思考,找到客观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不同的数学内容隐藏着不同的数学本质。如在教学解决连乘问题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说出不同的算式、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算式,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不同的解法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没有变?让学生通过思考,有的说“算式变了”;有的说“算式变了,计算结果没有变”;有的说“两个算式中,‘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没有变”……揭示了解决连乘问题的本质,有效地构建了连乘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是在展示交流中学会反思和评价。反思和评价是对学生指导思考、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在展示交流中的反思与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树立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反思主要是自我反思。在小组、班级的交流展示中,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差距,从而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评价有生生间的评价,也有师生间的评价。任何一种评价都要在学习者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评价时,笔者强调学生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评价别人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出亮点或不足;二是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并说出理由。评价时可以以一些对话提问的形式进行,如:“我同意你的观点。如果这样是不是就更好了?”“如果这样做就会和题目矛盾了,你认为呢?”“如果照你的方法,你该怎么解决问题呢?”通过对话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展示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展示交流的有效性,把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提供一段学生自由学习的充足时间,创造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以及留出一片张扬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在展示交流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数学素质的提高。